词典 霜露 霜露的意思
shuāng

霜露

简体霜露
繁体
拼音shuāng lù
注音ㄕㄨㄤ ㄌ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uāng,(1)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组词】:霜降。霜冻。霜序(指深秋季节)。霜秋。霜期。霜天。(2) 像霜一样的东西。【组词】:柿霜。西瓜霜。(3) 形容白色。【组词】:霜鬓。霜刃。霜锋。(4) 喻高洁。【例句】:霜操(高洁的节操)。霜骨。霜情。

lù lòu,(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组词】:露水。白露。寒露。朝(zhāo )露。甘露。(2) 在室外,无遮盖。【组词】:露天。露宿。露营。(3)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组词】:露酒。枇杷露。(4) 滋润。【组词】:覆露万民。(5) 表现,显现。【例句】:露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露骨。袒露。吐露。揭露。暴露。 ◎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基本含义

霜和露是自然界的两种现象,霜指寒冷季节夜晚空气中的水汽结晶,露指早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体。成语“霜露”比喻时机、机会或境遇。

霜露的意思

霜露 [shuāng lù]

1. 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frost and dew;]


霜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吸露释义:吸饮露水。 喻高洁。语本《楚辞·九章·悲回风》:“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王逸 注:“食霜露之精以自洁也。”唐 刘知几《思慎赋》:“气嘘霜而吸露,力转日而迴天。”宋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词:“酒盃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 2.
      多露释义:⒈谓露水多。 ⒉比喻受霜露之苦。⒊比喻遭人议论猜疑。
    • 3.
      安燠释义:舒适温暖。语本《诗·唐风·无衣》:“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郑玄 笺:“燠,煖也。”宋 苏轼《赐诸路臣寮中冬衣袄制》:“霜露荐至,衣褐未周,念我远臣,何以卒岁。往均安燠之赐,尚体眷怀之深。”
    • 4.
      宫卫释义:⒈帝王宫廷的卫兵。《汉书·元帝纪》:“其罢 甘泉、建章 宫衞,令就农。”⒉指皇宫的保卫工作。《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宗 尊为小君,宫衞周备,出有輜軿之饰,入有牖户之固。”《左传·文公元年》“掌环列之尹”晋 杜预 注:“环列之尹,宫衞之官,列兵而环王宫。”⒊指帝王的宫殿。《后汉书·灵帝纪赞》:“灵帝 负乘,委体宦孽。徵王备兆,《小雅》尽缺。麋鹿霜露,遂栖宫衞。”《宋史·杨砺传》:“世宗 入朝,礪 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礪 随往,覩宫衞,若非人间。”
    • 5.
      宫衞释义:⒈帝王宫廷的卫兵。《汉书·元帝纪》:“其罢 甘泉、建章 宫衞,令就农。”⒉指皇宫的保卫工作。《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宗 尊为小君,宫衞周备,出有輜軿之饰,入有牖户之固。”《左传·文公元年》“掌环列之尹”晋 杜预 注:“环列之尹,宫衞之官,列兵而环王宫。”⒊指帝王的宫殿。《后汉书·灵帝纪赞》:“灵帝 负乘,委体宦孽。徵王备兆,《小雅》尽缺。麋鹿霜露,遂栖宫衞。”《宋史·杨砺传》:“世宗 入朝,礪 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礪 随往,覩宫衞,若非人间。”
    • 6.
      履霜释义:⒈踩踏霜地。 《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晋 潘岳《寡妇赋》:“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践冰。”⒉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新唐书·高宗纪》:“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郑藻如《<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参见“履霜坚冰”。⒊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郑玄 注:“为感时念亲也。”宋 苏轼《元祐元年
    • 7.
      故纸释义:⒈旧纸。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用故纸糊席曝之,夜乃勿收,令受霜露。”《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箇祇因惜字纸拾得一张故纸,合成一大段佛门中因缘。”清 戴名世《<意园制义>自序》:“偶於破麓故纸之中检出,淘汰其十二三,存其可观者三百篇。”⒉指积年的文牍簿册。《北齐书·韩轨传》:“安能作刀笔吏,返披故纸乎?”明 沉德符《野获编·台省·六科廊章奏》:“此皆积年堆弃残帙、各衙门紧要章奏及四夷番文,共十三万二千餘本……此等无用故纸,正合付一炬。”⒊指古书旧籍。宋 杨万里《题唐德明建一斋》诗:“平
    • 8.
      星霜释义:⒈星辰一年一周转,霜每年遇寒而降,因以星霜指年岁;⒉斑白;⒊星辰霜露,比喻艰难辛苦。
    • 9.
      星露释义:星晨霜露。
    • 10.
      暴师释义:谓军队在外,蒙受风雨霜露。 《孙子·作战》:“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先是大鸿臚 田广明 征 益州,暴师连年。”宋 叶适《外论二》:“暴师 淮水 之上,久未有功。”
    • 11.
      沐露沾霜释义:形容饱经霜露辛苦。
    • 12.
      燕然铭释义:亦称“燕山铭”。 指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时,班固 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北周 王褒《从军行》之一:“勋封 瀚海 石,功勒《燕然铭》。”唐 王昌龄《少年行》之一:“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唐 鲍溶《秋思》诗之二:“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 13.
      犯霜露释义:⒈形容旅途艰苦。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南朝 宋 颜延之《秋胡行》:“严驾越风寒,解鞍犯霜露。”⒉泛指辛苦奔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任秀》:“吾家故无恒产,八口衣食,皆恃一人犯霜露。今不幸,殂谢异域。”
    • 14.
      眴瞀释义:眼睛昏花。 明 唐顺之《告病疏》:“不幸臣有狗马之疾,往年秋冬之交,触冒霜露……痰火怔忡眴瞀诸证,时时有之。”
    • 15.
      蒙犯释义:冲冒,冒犯。指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李贤 注:“蒙,冒也。”宋 苏轼《与佛印禅老书》:“今僕蒙犯尘埃,垂三十年,困而后知返。”
    • 16.
      蓁芜释义:⒈犹荒芜。 杂草丛生。宋 苏辙《浰阳早发》诗:“楚 人信稀少,田亩任蓁芜。”金 王若虚《赠昭殿大将军高公墓碣》:“初,节度当再罹兵火之后,寇盗并兴,道路蓁芜,城邑頽废。”明 何景明《六子诗·何编修瑭》:“古辙多蓁芜,非君谁予起。”⒉杂乱丛生的草木。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酒愈涌上,倒蓁芜中。”清 方文《云间五子诗·陈卧子子龙》:“大雅陨霜露,周行蔽蓁芜。”⒊引申为杂乱;纷乱。明 吕天成《曲品·沉璟》:“嗟曲流之汎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蓁芜,订全谱以闢路。”清 龚自珍《吴市得<题名录>一册
    • 17.
      触冒释义:⒈抵触冒犯。《国语·周语中》:“且其状,方上而鋭下,宜触冒人,王其勿赐;若贪陵之人来,而盈其愿,是不赏善也。”《后汉书·朱浮传》:“魏公子 顾朋友之要,触冒强 秦 之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人触冒山寨,理合就戮,敢有他言!”⒉冒着;接触。宋 曾巩《又祭亡妻晁氏文》:“若夫触冒川途,几数千里,使保清謐,则惟餘休。”明 唐顺之《告病疏》:“不幸臣有狗马之疾,往年秋冬之交触冒霜露,始自皮毛,转客臟胃,浸淫閼欝,壅而不散。”清 俞正燮《贞女说》:“勤 遇病丧没,邻比断絶,旷 触冒经营,寻復病亡。”
    • 18.
      遥念释义:⒈谓想得很远。晋 陶潜《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中宵竚遥念,一盼周九天。”唐 曹松《秋日送方干游上元》诗:“后夜分遥念,诸峯霜露生。”⒉思念远处的人。鲁迅《书信集·致宋琳》:“我以环境,未能北归,遥念旧游之地与多年之友,时觉怅怅。”
    • 19.
      郊次释义:谓出居郊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 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夫人 李氏 ﹞卿相之门,贤才之室,霜露先侵,策封郊次。”《明史·史可法传》:“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讐之义。”
    • 20.
      阏郁释义:阻塞郁结。明 唐顺之《告病疏》:“往年秋冬之交,触冒霜露,始自皮毛,转客臟胃,浸淫閼鬱,壅而不散。”

霜露(shuang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霜露是什么意思 霜露读音 怎么读 霜露,拼音是shuāng lù,霜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霜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