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 [xiǎo yǔ]
1. 细碎之说。指杂录、笔记体文字。
2. 以描绘微小事物为内容的杂体辞赋。
3. 短暂交谈。
5. 细语。
小语 引证解释
⒈ 细碎之说。指杂录、笔记体文字。
引《文选·江淹<拟李陵从军>诗》“袖中有短书”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若其小説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⒉ 以描绘微小事物为内容的杂体辞赋。其中叙 景差 等所赋乃蚊蚋、虮蚁之类。参见“小言”。
引晋 傅咸 《小语赋》:“楚襄王 登 云阳 之台, 景差、唐勒、宋玉 侍。王曰:‘能为小语者处上位。’”
⒊ 短暂交谈。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支 语 王 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
宋 陆游 《酬妙湛闍梨见赠》诗:“山店煎茶留小语,寺桥看雨待幽期。”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汤 祠郎 修 来过,余强同至花下小语而别,意甚不畅。”
⒋ 细语。
引唐 裴思谦 《及第后宿平康里》诗:“银缸斜背解鸣璫,小语偷声贺玉郎。”
宋 陈亮 《念奴娇·至金陵》词:“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
明 杨慎 《折桂令·偶见》曲:“小语低声,休猜做燕请鶯招。”
清 纳兰性德 《卜算子·塞寒》词:“小语緑杨烟,怯踏银河冻。”
国语词典
小语 [xiǎo yǔ]
⒈ 低语。
引晋·傅咸〈小语赋〉:「能为小语者处上位。」
小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并肩释义:⒈肩挨着肩。宋 向子諲《鹧鸪天》词:“垂玉筯,下香阶,并肩小语更兜鞋。”《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两人并肩而行。”清 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合卺后,并肩夜膳。”并,现写作“并”。艾青《乌珠穆沁马》诗:“现在猎人聚精会神,和那匹马并肩前进,他伸出了套马杆子,想把马头一下套进。”⒉同列。《史记·田儋列传》:“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动我,我独不愧於心乎?”《后汉书·隗嚣传》:“今俊乂并会,羽翮并肩,望 无耆耉之德,而猥託宾客之上,诚自愧也。”《南史·恩倖传·陆验》:“鸣珮
- 2.
占占释义:低声小语貌。
- 3.
呫呫释义:⒈轻声小语貌。《子华子·神气》:“今世之人,其平居把握,附耳呫呫,相为然约。”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芳云 向妹呫呫耳语,遂掩口而笑。”⒉多言貌;絮语貌。唐 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贪常嗜琐者,犹呫呫然动其喙。”宋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二:“变态不可穷,诗者徒呫呫。”明 唐顺之《施推官墓志铭》:“﹝公﹞善谈,对客呫呫不休,意所蓄藏如噎物,必吐之乃已。”清 孙枝蔚《庐山道中作用王介甫望九华山韵》:“归见 汪仲子,称述羞呫呫。”⒊诵读貌。清 戴名世《<困学集>自序》:“余
- 4.
嘁嘁释义:象声词。小语声或轻细的声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六章:“‘假如北洋兵乘胜追击,虽说 长江 天险,未见得不可以偷渡或强渡,打过 江 来怎么办?’正在 武昌 江边布防时候,廖湘芸 嘁嘁地向 季交恕 说。”《收获》1981年第6期:“﹝ 千代子 ﹞把嘴凑近 虎子 耳边,嘁嘁的说:‘叫我一声姐姐!’”老舍《二马》第四段四:“老马 先生把帽子戴上,嘁嘁的笑了一阵。”
- 5.
打耳喑释义:附耳小语。
- 6.
村学究释义:旧时称乡村塾师。亦以讥学识浅陋的读书人。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予顷时於 陕 府道间,舍於逆旅,因步行田间,有村学究教授二三小儿,閒与小语,言皆无伦次。”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双秀才,你是个 豫章城 落了第的村学究。”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
- 7.
邹查释义:⒈小语声。⒉凶狠貌。
- 8.
麝月释义:⒈指月。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 嫦娥 竞爽。”明 唐寅《咏春江花月夜》:“麝月重轮三五夜,玉人联浆出灵娥。”⒉茶名。金 蔡松年《尉迟杯》词:“喜银屏,小语私分,麝月春心一点。”明 杨慎《词品·麝月》:“麝月,茶名。麝言香,月言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