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曲破 曲破的意思

曲破

简体曲破
繁体
拼音qǔ pò
注音ㄑㄩ ㄆ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ǔ qū,(1) 弯转,与“直”相对。【组词】: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2) 不公正,不合理。【组词】: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3) 弯曲的地方。【组词】:河曲。(4) 偏僻的地方。【组词】:乡曲。(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组词】:酒曲。曲霉。(6) 姓。(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组词】:曲艺。曲话。(2) 歌的乐调。【例句】: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

pò,(1) 碎,不完整。【组词】:碗打破。破灭。破旧。破败。破落。破陋。破颜(转为笑容)。破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破。(2) 分裂。【组词】:破裂。破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破土。(3) 使损坏。【组词】:破坏。破损。(4) 超出。【组词】:破例。破格。(5) 花费,耗费。【组词】:破费。破财。破产。(6) 打败,打垮。【组词】:破阵。破门。攻破。(7) 揭穿。【组词】:破案。破译。破获。

基本含义

形容弯曲、折断。

曲破的意思

曲破 [qǔ pò]

1. 唐·宋乐舞名。大曲的第三段称“破”,单演唱此段称“曲破”。节奏紧促,有歌有舞。

曲破 引证解释

⒈ 唐 宋 乐舞名。大曲的第三段称“破”,单演唱此段称“曲破”。节奏紧促,有歌有舞。 宋 代甚为流行,宫廷大宴时常同其他节目轮番演出。 宋 元 南戏中也有用曲破的,似仅有吹奏乐曲而无舞蹈。参阅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卷九。

唐 元稹 《琵琶歌》:“月寒一声深殿磬,骤弹曲破音繁併。”
《宋史·乐志十七》:“太宗 洞晓音律,前后亲製大小曲及因旧曲剏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凡製大曲十八……曲破二十九。”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高隐》套曲:“史牛斤 嘲会歌, 强沙三 舞一会曲破。”


曲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凉州破释义:⒈凉州大曲的第三段。 ⒉后来有人截取凉州大曲破这一段填词,故凉州破又成为词牌名。
    • 2.
      因私枉法释义:因为私情而歪曲破坏了法律。
    • 3.
      小唱释义:⒈古代俚歌。南朝 梁简文帝《上菩提树颂启》:“臣闻击辕小唱,有慕风雅;巴 人浅曲,实仰阳春。”⒉乐曲体裁之一,由管乐伴奏;后演变成为民间曲艺。宋 张炎《词源·音谱》:“惟慢曲、引、近则不同,名曰小唱,须得声字清圆,以哑觱篥合之,其音甚正。”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记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四出:“不要砌末,只要小唱。”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小唱以琵琶、絃子、月琴、檀板合动而謌。”⒊指从事小唱曲艺的艺人。明 沉德
    • 4.
      曲破释义:唐 宋 乐舞名。大曲的第三段称“破”,单演唱此段称“曲破”。节奏紧促,有歌有舞。
    • 5.
      菊部头释义:宋高宗 时宫中伶人有 菊夫人 者,人称“菊部头”。 宋 周密《齐东野语·菊花新曲破》:“思陵 朝,掖庭有 菊夫人 者,善歌舞,妙音律,为 仙韶院 之冠,宫中号为 菊部头。”元 宋无《宫词》:“高皇 尚爱梨园舞,宣索当年 菊部头”。后因以“菊部”为戏班或戏曲界的泛称。清 赵翼《青山庄歌》:“法曲犹传菊部筝,新腔催打花奴鼓。”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萧蛰庵》:“萧 故豪侈,得幛,即大徵菊部,流连数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六篇:“陈森书 号 少逸,道光 中寓居 北京,出入菊部中,因拾闻见事为书三十回。”

曲破(qup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曲破是什么意思 曲破读音 怎么读 曲破,拼音是qǔ pò,曲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曲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