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注拟 注拟的意思
zhù

注拟

简体注拟
繁体注擬
拼音zhù nǐ
注音ㄓㄨˋ ㄋ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ù,(1) 灌进去。【组词】:注入。注射。大雨如注。(2)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组词】:注视。注目。注意。(3)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组词】:注解。注释。注音。夹注。(4)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例句】:注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5) 记载,登记。【组词】:注册。注销。(6) 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组词】:下注。赌注。(7) 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组词】:一注钱。

nǐ,(1) 打算。【例句】:拟去信联系。拟议。(2)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例句】:拟定(➊起草制定;➋揣测断定)。拟订。草拟。(3) 仿照。【组词】:拟古之作。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基本含义

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或预测。

注拟的意思

注拟 [zhù nǐ]

1. 唐时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宋代选举因袭此制。

注拟 引证解释

⒈ 唐 时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 宋 代选举因袭此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从前注拟,皆约循资格,至 国忠 创为押例,选深者尽留,乃无才与不才也。”
《旧唐书·刘祥道传》:“时选人渐众, 林甫 奏请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当时甚以为便。”
宋 叶适 《信州教授厅记》:“今吏部按格注拟,或特命为堂差,赢数千里,至终始坐学不敢离局。”


注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差拟释义:犹差注。拟,注拟,吏部按选人的才能拟定其官职。
    • 2.
      押例释义:唐 杨国忠 所创以任官年限久者得优先授官之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颂德》:“林甫 薨后,杨国忠 为左相,兼总銓衡。从前注拟,皆约循资格,至 国忠 创为押例,选深者尽留,乃无才与不才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杨国忠 为尚书,创为押例,选深者先授官;有文状闕失,许续通,不令駮放。淹滞之流,翕然归美。”
    • 3.
      注拟释义:唐 时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
    • 4.
      注选释义:⒈应试获选,注授官职。⒉犹注拟。
    • 5.
      流内释义:隋 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唐 宋 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通典·职官一》:“隋 置九品,品各有从。自四品以下,每品分为上下,凡三十阶,自太师始焉,谓之流内。流内自此始焉……大 唐 自流内以上并因 隋 制。”《隋书·刑法志》:“合赎者,谓流内官及爵秩比视、老小阉痴并过失之属。”《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命户部尚书 温仲舒、右丞 向敏中 与吏部流内銓注拟选人。”
    • 6.
      添注释义:添入注拟。注拟,一种登录姓名,拟定官职,以备委用的册籍。添入注拟,即等候委用之意。但至 明 代,有时虽无实缺补授,添入注拟者仍可就职治事。
    • 7.
      特除释义:⒈不按常规的免除。《南齐书·武帝纪》:“逋负督赃,建元 四年三月以前,皆特除。”⒉亦称“特除拜”。指不按常规的授官。宋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将帅才略·侍其渊》:“熙寧 中,致仕,介甫 知其为人,特除一子官,给全俸。”《宋史·选举志四》:“旧制,州县官南曹判成,流内銓注拟,其职事官中书除授……其特除拜者听朝旨。”
    • 8.
      资叙释义:⒈亦作“资叙”。谓按规定的等级次第授予官职。唐 陆贽《贞元改元大赦制》:“宜令清资常参官每年於吏部选人中,各举所知一人堪任县令、録事参军者,所司依资叙注拟。”明 归有光《送夹江张先生序》:“承平既久,士无贤不肖,率以资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元年》:“参知政事 韩亿,初乞男 综 不以资敍回授兄 纲,将朝廷要职从便退换,如己家之物,紊乱纲纪,举朝非笑。”⒉資敍:见“资叙”。
    • 9.
      铨注释义:谓对官吏的考选登录。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明年,銓注復归之吏部,承前所司注拟,皆约官资,升降之时,难于允愜。”《元典章新集·吏部·承荫》:“验其品格,先为銓注,俾资俸月,养荣其亲。”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明初翰林不由进士》:“命下吏部,惟銓注而已。”参见“注拟”。

注拟(zhun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注拟是什么意思 注拟读音 怎么读 注拟,拼音是zhù nǐ,注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注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