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丘樊释义:园圃;乡村。亦指隐居之处。南朝 宋 谢庄《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宋书·隐逸传论》:“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唐 白居易《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宋 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况復丘樊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清 赵翼《重过灵岩山馆》诗:“太息平泉空作记,不曾终老此丘樊。”
- 2.
倒垂释义:⒈指物体倒悬着垂下。北周 庾信《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月悬唯返照,莲开长倒垂。”唐 柳宗元《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连山倒垂,万象在下,浮空泛景,荡若无外。”⒉指人头朝下脚朝上地被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宋 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朝廷当此之际,解兆民倒垂之急,救国家累卵之危,岂暇必俟三年然后改之哉!”宋 岳飞《谢讲和赦表》:“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⒊倒挂着下缒。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黄连花》:“其一枝生絶壁间,募人悬絙倒垂取之,重至三两。
- 3.
其然释义:⒈犹言如此。《论语·宪问》:“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后汉书·党锢传序》:“若 范滂、张俭 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周书·王杰王勇等传论》:“耿豪、王勇,不其然乎。”⒉必如此。《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申丰 ﹞对曰:‘其然,将具敝车而行。’”杜预 注:“其然,犹必尔。”
- 4.
吕公枕释义:据 唐 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 于 邯郸 旅店中遇道士 吕翁。生自叹穷困,翁乃以枕授 卢生,且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意。”卢生 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旅店主人蒸黄粱尚未熟。生怪曰:“岂其梦寐也?”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后遂以“吕公枕”喻人生如在梦中,万事终归虚幻。
- 5.
嗣世释义:⒈承嗣。《书·吕刑》“呜呼,嗣孙,今往何监”孔 传:“嗣孙,诸侯嗣世子孙,非一世。”明 高攀龙《薛孝子传》:“孝子曰:‘吾有一子足嗣世,两弟足养亲。’”⒉继位。《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
- 6.
宋子释义:⒈《诗·陈风·衡门》:“岂其取妻,必宋之子?”孔颖达疏:“宋者,殷之苗裔,契之后也。⒉指宋钘。⒊指宋玉。
- 7.
定策释义:亦作“定册”。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与大将军 霍光 定策立 宣帝,益封千户。”《汉书·赵充国传》:“与大将军 霍光 定册尊立 宣帝,封 营平侯。”《旧唐书·韦嗣立传》:“以定册尊立 睿宗 之功,赐实封一百户。”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李泌 曰:‘赖陛下语臣,使 杨素、许敬宗、李林甫 之徒承此旨,已就 舒王 图定策之功矣。’”明 李贽《读史汇·杨廷和》:“余又怪其不能以事 康陵 者而事 永陵 也,岂其真挟定册之功,或恃 世宗
- 8.
岂其释义:⒈犹何必。《诗·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魴。岂其取妻,必 齐 之 姜。”郑玄 笺:“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后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谷口 郑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清 李调元《勦说·岂其卿》:“岂其卿者,犹云何必卿也。”⒉犹难道。《左传·昭公三年》:“肸 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杜预 注:“言必不得祀。”《楚辞·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 9.
徵祥释义:征兆。亦特指祥兆。汉 刘向《说苑·善说》:“陛下之身逾盛,天瑞并至,徵祥毕见。”晋 葛洪《抱朴子·对俗》:“仰望云物之徵祥,俯定卦兆之休咎。”唐 刘知几《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班 书载此徵祥,虽具剖析,而求诸后应,曾不缕陈,叙事之宜,岂其若是?”《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甲)》:“昨宵眼梦有徵祥,今朝得见慈悲相。”
- 10.
慕艳释义:⒈亦作“慕艳”。犹艳羡。明 宋濂《罗氏<五老图诗卷>序》:“见者惊诧,不曰此人世之上瑞,则曰是国家之休贞,嗟嘆慕艷,若有所不及。”明 沉德符《野获编·工部·两京街道》:“其时南中有一大老……偶署工部,值北有清街之举,慕艳其事,亦出榜清理街道。”清 戴名世《魏其论》:“灌夫 以丞相戏弄之言告 魏其,魏其 与夫人市牛酒、设帐具,必欲得 武安 一往,岂其慕艳 武安,而亦如天下士、郡国诸侯之以其顾盼为重耶?”⒉见“慕艷”。
- 11.
扪心清夜释义:扪:摸;清:寂静。指深夜不眠,进行自我反省。例句岂其扪心清夜,果自谓然?(摘自《卷一百四十八 集部一 集部总序》)
- 12.
持操释义:⒈执持。《汉书·董仲舒传》:“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誖繆而失其统与?”⒉操守。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每尝思之,原其所积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故忽於持操,果於进取。”《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商隐》:“与 太原 温庭筠、南郡 段成式 ……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毫无持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
- 13.
捐宾客释义:谓弃宾客而去。 对居高位者死去的婉辞。《史记·商君列传》:“秦王 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 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元旦诗》:“是年,百穀 下世,再閲岁甲寅,而 文定 亦捐宾客矣。”亦省作“捐宾”。邹鲁《中华革命党》:“设 孙先生 一旦捐宾,岂吾辈将无所附从乎?”
- 14.
暴蔑释义:欺罔蔑视。《左传·襄公二十年》:“庆氏 无道,求专 陈国,暴蔑其君,而去其亲。”《宋书·五行志五》:“司马越 杀 繆播 等,暴蔑人主。”宋 司马光《上谨习疏》:“虽以 晋、楚、齐、秦 之彊,不敢暴蔑王室。岂其力不足哉?知天下之不己与也。”
- 15.
沈井释义:⒈亦作“沉井”。沉入井中。指 宋 遗民 郑思肖 将所著《心史》贮以铁函,置于井中。思肖,号 所南。清 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所南 沉井之时,年四十三岁,至七十八岁而卒。沉井以后三十五年,岂其断手絶笔,乃竟无一篇传者?”参阅 清 顾炎武《井中<心史>歌》。⒉深基础或地下结构物的一种型式。先在地面上筑好一段(或全部)井身,放置施工位置,挖去井内的土,使它逐渐下沉。以后逐段接长井身,直至沉到预定深度为止。也做地下的水泵房或水池。或用混凝土填实,作为大型桥梁、重型建筑物的基础。
- 16.
虚亡释义:⒈无故而灭亡。 《管子·七臣七主》:“法令非虚乱也,国家非虚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胡亥 ﹞诛 斯、去疾,任用 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篤不虚亡。”张守节 正义:“言 胡亥 藉帝王之威器,残酷暴虐滋己恶,恶既深篤,以至灭亡,岂其虚哉。”⒉虚无。《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圣朝怜閔,詔求其后,四方忻忻,靡不归心。出入数年而不省察,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遴柬布章,非所以视化劝后也。”⒊指高空,太空。亦指太空之气。《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
- 17.
衆多释义:多;许多。 《诗·小雅·雨无正序》:“雨自上而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遂(毛遂)闻 汤 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岂其士卒众多哉?”宋 司马光《乞令监司州县各举按所部官吏白札子》:“又虑一路一州官吏众多,上位觉察不尽。”艾青《小泽征尔》诗:“把众多的声音调动起来,听从你的命令投入战争。”
- 18.
观听释义:⒈看和听。汉 扬雄《太玄·释》:“次二,动于响景。测曰:动于响景,不足观听也。”清 厉鹗《三月十三日游清华寺》诗:“置身万松颠,心旷肃观听。”⒉专指听。《后汉书·马援传》:“﹝ 援 ﹞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 三辅 长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观听。”⒊借指耳目。清 唐甄《潜书·权实》:“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以娱人观听也。”⒋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晋 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
- 19.
观美释义:⒈观察美好的事物。《国语·周语下》:“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⒉外观美。《孟子·公孙丑下》:“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於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於人心。” 朱熹 集注:“欲其坚厚久远,非特为人观视之美而已。” 宋 苏轼 《答虔倅俞括奉议书》:“今观所示议论,自 东汉 以下十篇,皆欲酌古以驭今,有意於济世之用,而不志於耳目之观美。” 明 李贽 《送郑大姚序》:“岂其所以致理者或自有在,彼一切观美之具有不屑歟?” 周作人 《<蜕龛印存>序》:“饰文
- 20.
誖谬释义:亦作“誖繆”。荒谬,不合道理。汉 董仲舒《贤良策》之一:“故治乱废兴在於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誖谬失其统也。”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贤良制》:“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誖繆而失其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