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要 [tǐ yào]
1. 切实而简要。
2. 大体;纲要。
3. 体统;体制。
5. 谓领悟要旨。
体要 引证解释
⒈ 切实而简要。
引《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
孔颖达 疏:“为政贵在有常,言辞尚其体实要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 尼父 陈训,恶乎异端。”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近代诸露布,大抵皆张皇国威,广谈帝德,动逾数千字,其能体要不烦者,鲜云。”
⒉ 大体;纲要。
引汉 荀悦 《汉纪·后序》:“於是乃作考旧,通达体要,以述《汉纪》。”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执政乃始奉詔拜翰林学士承旨。问治道体要,公以简易诚明为对。”
清 方苞 《书<汉书·霍光传>后》:“《班史》义法,视 子长 少漫矣,然尚能识其体要。”
⒊ 体统;体制。
引《宋书·沉攸之传》:“﹝ 攸之 ﹞谓人曰:‘州官鞭府职,诚非体要,由小人凌侮士大夫。’”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三辅黄图》:“以 长乐、未央、建章、北宫、甘泉宫 为纲,而以其中宫室臺殿为目,甚得体要。”
⒋ 谓领悟要旨。
引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
国语词典
体要 [tǐ yào]
⒈ 体制、纲要。
引汉·荀悦〈汉纪序〉:「于是乃作考旧,通连体要,以述汉纪。」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立范运衡,宜明体要;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
⒉ 切实而简要。
引《书经·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
体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呜蜩释义:是蝉的一种,但比蝉的个体要小许多,叫声响亮。
- 2.
心理调试释义: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受到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和限制,这就要求个体要根据社会信息及时调整自己,有效化解心理矛盾冲突,尽可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使之适应于社会的要求。
- 3.
披肝沥胆释义:比喻开诚相见,竭尽忠诚。宋司马光《上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 4.
持之以恒释义:长久地坚持下去:努力学习,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要持之以恒。
- 5.
攘善释义:犹掠美。《穀梁传·成公五年》:“伯尊 其无绩乎?攘善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言大臣得贤者谋,当显进其人,否则为下相攘善,兹谓盗明。”《晋书·曹志郭象等传论》:“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子玄 假誉攘善,将非盗乎!”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玉芝堂谈荟》:“前之失犹可言也,后之失既乖体要,且蹈攘善之愆矣。”
- 6.
暇裕释义:⒈悠闲不迫。 明 李东阳《户部尚书王公之南京诗序》:“其为政精练,法比识达体要,而以平恕易直行之,从容暇裕,久而不倦,亦可谓有优为矣。”⒉空闲。沈从文《菜园》:“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青年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 7.
演出结构释义:狭义的“导演计划”是指实现导演构思的施工蓝图,一般包括着两部分内容:一是“演出结构”。 指出分场内容提要与处理要点;人物关系及人物形象塑造的具体要求;舞台行动的组织与说明;舞台空间处理的说明;主要场面舞台调度的安排;节奏、气氛的要求。
- 8.
理体释义:⒈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⒉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宋 王谠《唐语林·
- 9.
研味释义:研究玩味;仔细体味。 《世说新语·雅量》“王劭、王薈 共诣 宣武”刘孝标 注引《劭荟别传》:“﹝ 劭 ﹞清贵简素,研味玄賾,大司马 桓温 称为凤雏。”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梁书·刘之遴传》:“昔在弱年,乃经研味,一从遗置,迄将五纪。”宋 司马光《上体要疏》:“逮至昏夜,又御灯火,研味经史,博观羣书。”
- 10.
謏闻释义:⒈小有声名。《礼记·学记》:“发宪虑,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郑玄 注:“謏之言小也。”孔颖达 疏:“謏之言小;闻,声闻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近年士风盛而古意衰,习竞浮华,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清 刘大櫆《方府君墓志铭》:“虽士之修身洁行,非以謏闻而骇俗。”⒉孤陋寡闻。常用作谦词。《南齐书·陆澄传》:“澄 謏闻肤见,貽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议。”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臣掖垣备位,论譔非工,受明命之已行,率謏闻而塞职。”元 张起岩《
- 11.
讨正释义:研讨订正。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景(常景)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见行於世,今《律》二十篇是也。”宋 曾巩《授中书舍人谢启》:“其於讲求体要,讨正典章,出独断之渊深,号积年之希阔。”
- 12.
讲切释义:讲习切磋。 宋 彭龟年《恭书潜邸赐所题梁焘奏语后跋》:“臣仰惟陛下天纵高明,孜孜务学,凡所讲切,必极体要。”明 胡居仁《奉张廷祥书》:“闻知去冬与 陈公甫 相处,所以讲切者如何?”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劝学》:“如此议论,实为精透,然非再四讲切,不闻此义矣。”
- 13.
识体释义:识知体要;懂得道理。
- 14.
顾客团释义:广义:顾客团是指由有共同需求的消费者所组成的消费团队一起购买商家推出的优质折扣商品或者服务,或者集体要求商家低折出售指定商品或者服务以达到享受超低价格购买到超值商品或服务的目的。狭义:顾客团是指顾客团网。
体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呜蜩释义:是蝉的一种,但比蝉的个体要小许多,叫声响亮。
- 2.
心理调试释义: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受到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和限制,这就要求个体要根据社会信息及时调整自己,有效化解心理矛盾冲突,尽可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使之适应于社会的要求。
- 3.
披肝沥胆释义:比喻开诚相见,竭尽忠诚。宋司马光《上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 4.
持之以恒释义:长久地坚持下去:努力学习,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要持之以恒。
- 5.
攘善释义:犹掠美。《穀梁传·成公五年》:“伯尊 其无绩乎?攘善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言大臣得贤者谋,当显进其人,否则为下相攘善,兹谓盗明。”《晋书·曹志郭象等传论》:“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子玄 假誉攘善,将非盗乎!”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玉芝堂谈荟》:“前之失犹可言也,后之失既乖体要,且蹈攘善之愆矣。”
- 6.
暇裕释义:⒈悠闲不迫。 明 李东阳《户部尚书王公之南京诗序》:“其为政精练,法比识达体要,而以平恕易直行之,从容暇裕,久而不倦,亦可谓有优为矣。”⒉空闲。沈从文《菜园》:“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青年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 7.
演出结构释义:狭义的“导演计划”是指实现导演构思的施工蓝图,一般包括着两部分内容:一是“演出结构”。 指出分场内容提要与处理要点;人物关系及人物形象塑造的具体要求;舞台行动的组织与说明;舞台空间处理的说明;主要场面舞台调度的安排;节奏、气氛的要求。
- 8.
理体释义:⒈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⒉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宋 王谠《唐语林·
- 9.
研味释义:研究玩味;仔细体味。 《世说新语·雅量》“王劭、王薈 共诣 宣武”刘孝标 注引《劭荟别传》:“﹝ 劭 ﹞清贵简素,研味玄賾,大司马 桓温 称为凤雏。”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梁书·刘之遴传》:“昔在弱年,乃经研味,一从遗置,迄将五纪。”宋 司马光《上体要疏》:“逮至昏夜,又御灯火,研味经史,博观羣书。”
- 10.
謏闻释义:⒈小有声名。《礼记·学记》:“发宪虑,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郑玄 注:“謏之言小也。”孔颖达 疏:“謏之言小;闻,声闻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近年士风盛而古意衰,习竞浮华,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清 刘大櫆《方府君墓志铭》:“虽士之修身洁行,非以謏闻而骇俗。”⒉孤陋寡闻。常用作谦词。《南齐书·陆澄传》:“澄 謏闻肤见,貽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议。”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臣掖垣备位,论譔非工,受明命之已行,率謏闻而塞职。”元 张起岩《
- 11.
讨正释义:研讨订正。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景(常景)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见行於世,今《律》二十篇是也。”宋 曾巩《授中书舍人谢启》:“其於讲求体要,讨正典章,出独断之渊深,号积年之希阔。”
- 12.
讲切释义:讲习切磋。 宋 彭龟年《恭书潜邸赐所题梁焘奏语后跋》:“臣仰惟陛下天纵高明,孜孜务学,凡所讲切,必极体要。”明 胡居仁《奉张廷祥书》:“闻知去冬与 陈公甫 相处,所以讲切者如何?”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劝学》:“如此议论,实为精透,然非再四讲切,不闻此义矣。”
- 13.
识体释义:识知体要;懂得道理。
- 14.
顾客团释义:广义:顾客团是指由有共同需求的消费者所组成的消费团队一起购买商家推出的优质折扣商品或者服务,或者集体要求商家低折出售指定商品或者服务以达到享受超低价格购买到超值商品或服务的目的。狭义:顾客团是指顾客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