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除 [duàn chú]
1. 彻底铲除;彻底消灭。
断除 引证解释
⒈ 彻底铲除;彻底消灭。
引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以十五年之病,欲愈於此浅近之剂,固可笑。然日进一盃,固无反误。虽未保断除根本,似有近效。”
《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赵朴初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佛主要教导人们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
国语词典
断除 [duàn chú]
⒈ 开除,完全除去。
引《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套·耍孩儿·一煞〉:「库官但该一贯须黥配。库子折莫三钱便断除。」
断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觉分释义: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捨觉分(捨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 2.
妖气释义:⒈妖异之气。 汉 王充《论衡·言毒》:“妖气生美好,故美好之人多邪恶。”宋 梅尧臣《和谢舍人洊震》:“沃然原隰洗妖气,浩尔沟瀆扬平流。”⒉迷信谓人受妖邪蛊惑呈现的气色。《云笈七籤》卷一○三:“市中逢道流,语之曰:‘子面有妖气,必为妖物所著。’”《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 3.
断德释义:佛家用语,是断除烦恼所显示涅槃的功德。
- 4.
断除释义:彻底铲除;彻底消灭。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以十五年之病,欲愈於此浅近之剂,固可笑。然日进一盃,固无反误。虽未保断除根本,似有近效。”《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赵朴初《佛陀和佛教的创立》:“佛主要教导人们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
- 5.
智慧剑释义:佛教语。比喻能断除烦恼的智慧。
- 6.
灰身泯智释义: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同“灰身灭智”。
- 7.
灰身灭智释义: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 8.
焰慧地释义:佛教语。谓大乘菩萨十地修行中的第四地。在此阶次中,菩萨精进道业,断除思惑,慧性炽盛如焰。八十卷本《华严经·十地品》:“菩萨住此焰慧地,其心清浄永不失;悟解决定善增长,疑网垢浊悉皆离。”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亦省作“焰地”。八十卷本《华严经·十地品》:“始登焰地增势力,生如来家永不退;於佛法僧信不坏,观法无常无有起。”《十住经·焰地》:“如是诸菩萨摩訶萨,住此菩萨焰地,诸善根转增明利。下地菩萨,所不能及。”参见“十地”。
- 9.
莫失初心释义:心是指本来的心性,是指觉察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佛性”。 初心,是指最初的本觉,它具有最简单纯朴的种子,未经任何外物干扰和诱惑,而经过时间过程中各种生活外界的影响,自己思维上的妄念逐渐掩盖了对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种“执取”来分别,因此才产生了我们的各种烦恼。因此,莫失初心,就是对自己本心的认知觉察,认识到自己一本来具有的那种能够断除一切烦恼、不受无明思维干扰的觉察力,就是找回自己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简单思路方法,寻找本来的自己。
- 10.
须陀洹果释义:梵语的音译。意译为“预流”、“入流”。谓预入圣者之流。声闻乘四圣果之一,断除三界中的见惑,即证此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