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 [bà shàng]
1. 地名。在陕西省西安市东、灞水西高原上,故名。
灞上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在 陕西省 西安市 东、 灞水 西高原上,故名。
引《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於是 王翦 将兵六十万人, 始皇 自送至 灞上。”
唐 杜甫 《怀灞上游》诗:“悵望 东陵 道,平生 灞上 游。”
叶剑英 《重读<论持久战>》诗:“唱罢凯歌来 灞上,集中全力破 石头。”
灞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兵气释义:⒈战争的气氛。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唐 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诗:“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明 李东阳《风雨叹》诗:“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 河。”清 曹寅《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⒉士气。唐 杜甫《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唐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鼇。”仇兆鳌 注:“兵气二句,言军势之振。”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惟军餉紧要,餉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貽患甚
- 2.
春期释义:⒈春季;春时。 唐 苏颋《长乐花赋》:“假春期而不彩,虽秋令而不残。”唐 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宋 陆游《馀寒》诗:“漠漠餘寒透客衣,江村倍觉失春期。”⒉男女约会之期。唐 皎然《拟长安春词》:“春期不可定,春曲懒新翻。”
- 3.
柳枝释义:⒈柳树的枝条。 唐 岑参《送怀州吴别驾》诗:“灞上 柳枝黄,壚头酒正香。”元 贯云石《殿前欢》曲:“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疎。”《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巴金《抹布集·第二的母亲》:“白的衣服、红的净水瓶、绿的柳枝,我都记得很清楚。”⒉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亡国音》:“《柳枝》者,亡 隋 之曲。煬帝 将幸 江都,开 汴河,种柳……有是曲也。”宋 张先《武陵春》词:“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
- 4.
渔郎释义:打鱼的年轻男子。唐 许浑《灞上逢元九处士东归》诗:“旧交已变新知少,却伴渔郎把钓竿。”明 文徵明《桃园图》诗:“桑麻鸡犬自成村,天遣渔郎得问津。”清 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布歌》:“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 难向渔郎道。”
- 5.
灞上释义:地名。 在 陕西省 西安市 东、灞水 西高原上,故名。《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於是 王翦 将兵六十万人,始皇 自送至 灞上。”唐 杜甫《怀灞上游》诗:“悵望 东陵 道,平生 灞上 游。”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诗:“唱罢凯歌来 灞上,集中全力破 石头。”
- 6.
王翦置田释义:战国 时 秦 将 王翦 率六十万人伐 楚,秦王 送至 灞上。临别,翦 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又五度遣使请善田。人或责其乞请太过,翦 曰:“不然。夫 秦王 怚而不信人,今空 秦国 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 秦王 坐而疑我邪?”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用为大臣自污以保身的典实。
- 7.
芳桂释义:⒈香桂。南朝 梁简文帝《招真馆碑》:“柱削芳桂,岂俟 开阳 木飞;材选海檀,无劳 豫章 神拔。”唐 卢照邻《五悲文·悲才难》:“巖有芳桂,隰有棠棣。枝巃嵸兮相樛,叶翩翩兮相翳。”⒉比喻科第功名。唐 顾况《送韦秀才赴举》诗:“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唐 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 8.
送饯释义:饯送,饯行。 唐 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下苑 经过劳相像,东门 送饯又差池。”元 乔吉《扬州梦》第三折:“今有 杜翰林 以公差至此,明日回程,小生备下蔬酌,与他送饯。”明 何景明《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学歌》:“蓟门 禹穴 自此分,送饯先生百壶酒。”
- 9.
霸上释义:地名,也写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即霸水西边的白鹿原(今陕西省长安县接蓝田县界)还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
- 10.
鸿都释义:⒈汉 代藏书之所。《后汉书·儒林传序》:“乃 董卓 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臺、石室、宣明、鸿都 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晋 王羲之《书论》:“蔡尚书 入 鸿都 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羣。”⒉东汉 灵帝 光和 元年设在 鸿都门 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出授高级官职。唐 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杨沟连凤闕,槐路拟 鸿都。”唐 王维《谢御书集贤院额表》:“于是九流百家,韦编緗帙,烂然虎观,盛彼 鸿都。”⒊借指秘书省。唐 王昌龄《灞上闲居》诗:“鸿都有归客,偃卧 滋阳村。”李云逸 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