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车 [èr chē]
1. 副车。
3. 喻指副职。
贰车 引证解释
⒈ 副车。
引《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郑玄 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
《左传·哀公二十年》:“公南楚 驂乘,使 华寅 乘贰车。”
杜预 注:“公副车。”
《国语·鲁语下》:“大夫有贰车,备承事也。”
韦昭 注:“贰,副也。”
⒉ 喻指副职。
引宋 苏轼 《与姜唐佐秀才书》之六:“此怀甚惘惘,因见贰车,略道下恳。”
宋 文同 《回汉州四县官启》:“寻蒙詔章,许倅郡事,冒据贰车之委,慙当联邑之先。”
元 王恽 《江城子·为张同知寿》词:“争遣翱翔,犹是贰车。权满泛一杯添寿酒,悬斗印,看他年。”
国语词典
贰车 [èr chē]
⒈ 副车。
引《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贰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舆大夫释义:指主管诸侯副车的七大夫。春秋 时,侯伯出行有副车七乘,每车有一大夫主管,故称。《左传·僖公十年》:“郤芮 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 丕郑、祁举 及七舆大夫:左行 共华、右行 贾华、叔坚、騅顓、纍虎、特宫、山祁。”孔颖达 疏:“《周礼·大行人》云:‘侯伯七命,贰车七乘。’贰即副也。每车一大夫主之,谓之七舆大夫。”一说指主管兵车的舆帅七人。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上军之舆帅七人,属 申生 者。”亦省作“七舆”。北周 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二:“帐幕参三顾,风流盛七舆。”
- 2.
五袴咏释义:指五袴谣。 宋 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深闻五袴咏,略减贰车愁。”
- 3.
从车释义:⒈扈从之车;跟从的车。《周礼·夏官·驭夫》:“驭夫尝驭贰车、从车、使车。”《左传·昭公元年》:“子干 奔 晋,从车五乘。”⒉指媵妾。宋 无名氏《五国故事·后蜀孟氏》:“昶(孟昶)之母后,即 后唐 积庆公主 之从车也……颇务慈俭,常戒 昶 以固福寿为怀,而 昶 亦能禀之。”⒊谓使车跟从。《庄子·列御寇》:“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 之所长也。”
- 4.
佐车释义:古代天子诸侯用于征战、田猎的副车。《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郑玄 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左传·成公二年》:“丑父 使公下,如 华泉 取饮。郑周父 御佐车,宛茷 为右,载 齐侯 以免。”参阅 清 孙诒让《周礼正义·夏官·田仆》。
- 5.
承事释义:治事;受事。 《左传·成公十二年》:“百官承事,朝而不夕。”《国语·鲁语下》:“大夫有贰车,备承事也。”《汉书·韦玄成传》:“立庙京师之居,躬亲承事,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南史·顾琛传》:“琛 不能承事 刘湛,故寻见斥外。”
- 6.
摄服释义:⒈有缘饰的衣服。《仪礼·既夕礼》:“贰车白狗摄服。”郑玄 注:“摄,犹缘也。”贾公彦 疏:“服又加白狗皮缘之,谓之摄服。”⒉亦作“摄伏”。威慑使之屈服;畏惧屈服。摄,通“慑”。《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 三国 魏 曹操《内诫令》:“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宄者。”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群鰐嘷叫其下,鹿怖惧落崖,多为鰐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四年》:“虏虽得志,不敢乘胜过 陕 者,犹摄服大威,为将来之虑故也。”胡三省 注:“摄,读曰‘慑’。”清 戴名世《老子论上》
- 7.
贰车释义:⒈副车。 《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郑玄 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左传·哀公二十年》:“公南楚 驂乘,使 华寅 乘贰车。”杜预 注:“公副车。”《国语·鲁语下》:“大夫有贰车,备承事也。”韦昭 注:“贰,副也。”⒉喻指副职。宋 苏轼《与姜唐佐秀才书》之六:“此怀甚惘惘,因见贰车,略道下恳。”宋 文同《回汉州四县官启》:“寻蒙詔章,许倅郡事,冒据贰车之委,慙当联邑之先。”元 王恽《江城子·为张同知寿》词:“争遣翱翔,犹是贰车。权满泛一杯添寿酒,悬斗印,看他
- 8.
驷乘释义:古代兵车常乘三人,所乘第四人曰“驷乘”。駟,通“四”。《左传·文公十一年》:“緜房甥 为右,富父终甥 駟乘。”杨伯峻 注:“古代兵车一般乘三人,此则四人共乘,其第四人曰駟乘,职则为车右之副手。”《左传·昭公二十年》:“公闻乱,乘,驱自 閲门 入,庆比 御公,公南楚 驂乘,使 华寅 乘贰车。及公宫,鸿駵魋 駟乘于公,公载寳以出。”杜预 注:“鸿駵魋 復就公乘,一车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