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垒 [kuài lěi]
1. 比喻郁结在心中的不平或愁闷。
英[indignation; gloom;]
块垒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块礨”。亦作“块磊”。
⒉ 泛指郁积之物。
引《宋书·五行志五》:“宋文帝 元嘉 二十九年十一月己卯朔,日始出,色赤如血,外生牙,块礨不圆。”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效颦》:“[丑]姐姐休要取笑。你再看 西施 妹子,眉梁间有些块垒,觉道一发俊俏。我如今眉梁间像是也有些块垒,你看我比着他的如何?”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初六》:“最后移镜窥月,大於寻常所见者约数十倍。光所映处,纹如冰裂,分出无数块垒,西人谓皆月面上山影也。”
⒊ 比喻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参见“垒块”。
引宋 刘弇 《莆田杂诗》之十六:“赖足樽中物,时将块磊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一身剩有鬚眉在,小饮能令块垒消。”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在我热情忠实的小朋友面前,略消了我的胸中块垒之后,我愿报告小朋友一个大家欢喜的消息。”
块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分释义:⒈不服气;不平。《南齐书·王僧虔传》:“ 庾征西 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右军 后进, 庾 犹不分。” 宋 梅尧臣 《龙柏》诗:“苦练不分颜色近,紫荆未甘开谢迟。”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蓴鱸不分因秋起,块垒生憎借酒浇。”⒉不料。 唐 陈陶 《水调词》之二:“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天下事,鬢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 杜 ,清时醉梦 扬州 。” 清 朱彝尊 《咏古》诗之一:“ 汉皇 将将屈群雄,心许 淮阴 国士风。不分后来输 绛 , 灌 ,名高一十
- 2.
地堰子释义:北方的很多丘陵地带,农民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将一面坡的土地,用石头块垒成挡土墙,使土地变成梯田。
- 3.
块磊释义:见“块垒”。
- 4.
块垒释义:比喻郁积在心中的气愤或愁闷:借酒浇心中块垒。
- 5.
块礨释义:见“块垒”。
- 6.
火塔子释义:塔形的炭堆。 吕梁山 一带风俗,大年除夕在当院把炭块垒积成塔状,供年初一拂晓时点燃。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二二回:“腊月三十日你都忙得不能给家里做点活,你看院也没扫,火塔子也没垒,我长上四只手也做不完呀!”
- 7.
磈磊释义:⒈成堆的石块。 ⒉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块垒。
- 8.
胸中块垒释义:胸中块垒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 9.
酒浇块垒释义:块垒指心里郁积着的忧愁气愤。指用喝酒的方式来消去心中的愁闷。
- 10.
锢南山释义:被铜铁铸塞的南山。比喻胸中郁结不消的块垒。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錮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清 蒋士铨《临川梦·寄曲》:“錮南山,不销磨的情块;剪孤云,没粘连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