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科 [yǐ kē]
1. 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汉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唐宋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休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文献通考·选举@》:“自武德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清周春《辽诗话·杨晳》:“﹝杨晰﹞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明清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乙科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 汉 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
引《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
唐 宋 后进士皆有甲乙科。 《新唐书·韩休传》:“休 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 赵冬曦 并中乙科,擢左补闕。”
《文献通考·选举一》:“自 武德 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
清 周春 《辽诗话·杨晳》:“﹝ 杨晳 ﹞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
明 清 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乙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乙榜释义:⒈即乙科。⒉指举人。
- 2.
乙第释义:⒈别邸;别宅。⒉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⒊即乙科。
- 3.
乙选释义:谓乙科选拔。
- 4.
宣议郎释义:官名。 唐 宋 散官,从七品下称宣议郎。明 沿置,清 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宋 时 嘉祐 年间有个宣议郎 万延之,乃是 钱塘 南新 人,曾中乙科出仕。”
- 5.
家艰释义:指父母的丧事。《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序>》:“﹝ 夏侯湛 ﹞为太子舍人,尚书郎,野王 令,中书郎,南阳 相,家艰乞还。”刘良 注:“家艰,谓父母之忧也。”唐 戴孚《广异记·成弼》:“弼 后以家艰辞去,道者曰:‘子从我久,今復有忧,吾无以遗子,遗子丹十粒。’”宋 王禹偁《送鞠仲谋序》:“八年春,余第中乙科生,以家艰不预于选。”
- 6.
岁课释义:⒈汉 时,每年从太学中选任官吏的考试。 《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⒉一年的赋税。《宋史·真宗纪三》:“丁巳,定 江 淮 盐酒价,有司虑失岁课,帝曰:‘苟便於民,何顾岁入也。’”清 黄景仁《固关》诗:“关吏频年愁岁课,戍兵终日卧云光。”⒊一年的劳绩。唐 白居易《花前叹》诗:“岁课年功头髮知,从霜成雪君看取。”宋 林逋《湖山小隐》诗之二:“岁课非无秫,家藏独有琴。”
- 7.
新登释义:⒈新近进用;新近擢升;新近及第。《左传·哀公十六年》:“子伯季子 初为 孔氏 臣,新登于公。”杜预 注:“升为大夫。”唐 姚合《寄李频》诗:“珍重君名字,新登甲乙科。”⒉谷物新熟。宋 范成大《次韵耿时举王直之夜坐》:“陇上新登穀,江头旧熄烽。”
- 8.
甲乙科释义:科举考试甲乙二科的合称。泛指科第。唐 萧颖士《送张翚下第归江东》诗:“地尽东南美,朝遗甲乙科。”宋 王谠《唐语林·企羡》:“崔起居 雍 ……兄 明、序、福,兄弟八人皆进士,列甲乙科。”清 方苞《陈依宣墓志铭》:“﹝ 依宣 ﹞教授数十年,生徒半庠序,多登甲乙科,而君卒不第。”
- 9.
甲科释义:⒈古代考试科目名。 汉 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汉书·儒林传序》:“平帝 时 王莽 秉政……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⒉唐 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 宋 进士分甲乙科。唐 白行简《李娃传》:“於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闈。”唐 王建《送薛蔓应举》诗:“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始以进士甲科事 仁宗皇帝。”⒊明 清 通称进士为甲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段话文乃是 四川 新建县 有一乡宦,姓 杨,是本朝甲科。”清 方苞《重订<礼
- 10.
皤腹释义:大肚子。唐 滕白《题文川村居》诗:“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戏儿孙。”明 沉德符《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吾乡一 郁 姓者,以乙科为其属 绩溪 令,高年皤腹,俯仰艰楚。”清 钱谦益《题金陵丁老画像》诗之二:“髮短心长笑镜丝,摩娑皤腹帽簷垂。”章炳麟《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秋瑾哀辞》:“胡帅蹶起,皤腹径入。”
- 11.
连捷释义:科举考试连续中式。一般指乡试考中举人后,接着会试又考中进士。《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遇时 ﹞向众秀才面前夸奬道:‘本县拔得个首卷,其文大有 吴 越 中气脉,必然连捷,通县秀才,皆未能及。’”《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乡试中后,便算交过排塲,明年连捷固好,不然,还有个下科可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业师 谭紫垣 先生精子平术,谓余乙年既中乙科,丙年必中甲科,连捷可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