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门 国门的意思
guómén

国门

简体国门
繁体國門
拼音guó mén
注音ㄍㄨㄛˊ ㄇ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mén,(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组词】: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组词】:电门。(3) 途径,诀窍。【组词】:门径。门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组词】: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5) 事物的分类。【组词】:分门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组词】:教门。门徒。(7) 量词。【组词】:一门大炮。(8) 姓。

基本含义

指国家的边境或国界。

国门的意思

国门 [guó mén]

1. 旧指国都的城门,也指守护城门的小神,也指边境;今指边防哨所和海关。

拒敌于国门之外。

[ gate of the capital city; ]

2. 比喻国家政策、规定。

打开国门,大胆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国门 引证解释

⒈ 国都的城门。

《周礼·地官·司门》:“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手滑》:“富公 自 河北 还,及国门,不许入,未测朝廷意。”

⒉ 泛指一般城门。

清 戴名世 《胡以温家传》:“一日,数十人操刀入县堂,拥 以温 出国门去。”

⒊ 指国都城门的守门官。

《周礼·地官·充人》:“凡散祭祀之牲,繫于国门,使养之。”
郑玄 注:“国门,谓城门司门之官。 郑司农 云:‘使养之,使守门者养之。’”

⒋ 主城门之神。天子七祀之一和诸侯五祀之一。

《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

⒌ 指国都附近要地。

《旧唐书·牛徽传》:“岐 是国门, 茂贞 倔强,不顾祸患。万一蹉跌,挫国威也,不若渐以制之。”

⒍ 指国家的边境。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可是,军事冒险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此种步骤,他们的主张是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


国语词典

国门 [guó mén]

⒈ 国都的城门。

《三国演义》第二回:「合仍迁于河间安置,限日下即出国门。」

⒉ 泛指国境以内。

如:「出国比赛的棒球代表队返抵国门,上百名球迷夹道欢迎。」


国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祀释义: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霤、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国癘之文,尚标七祀;良药之市,亦载三医。”
    • 2.
      京门释义:国门。指国都。
    • 3.
      北京地下铁道释义: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第一期工程于1969年建成通车,线路东起北京车站,西至西郊的苹果园,全长236千米,沿线设十七个车站;第二期工程于1984年建成通车,线路从北京车站东端开始,经建国门向北沿城墙旧址环行,至复兴门南端与第一期工程衔接,全长161千米,沿线设十二个车站,连同第一期工程东段已有的六个车站构成一条环形线。计划在今后再分期修建。
    • 4.
      北京车站释义:中国首都北京市的火车站。 在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959年建成。车站大楼建筑面积为46700平方米;站台建筑面积为34133平方米;地道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站前广场4万平方米。大楼中部为中央大厅,有自动扶梯直达二层十四个候车室;底层东西两侧设售票厅、出口厅和行李房等;二层设有餐厅、电影厅、电视厅、阅览室等;第三层为行政管理等用房。有站台六座,线路十二股。出站走地道。建筑外观具有民族风格。
    • 5.
      国门释义:指国都的城门,也指边境:拒敌于国门之外。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
    • 6.
      天寿释义:⒈犹言天年。《史记·楚世家》:“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宋 龚鼎臣《东原录》:“予当天寿之外,所得寿考,乃予功行之致。”郭沫若《天才与教育》:“人能活满自己的天寿的,实在极少,极少。”⒉山名。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北,明 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建于此。明 何景明《送吕内翰上陵》诗:“弓剑登 天寿,衣冠望国门。”
    • 7.
      御敌于国门之外释义:国门:原指国都的城门,后泛指出入国境的要道。原指强盗在国都门外抢劫。后泛指当敌人未进入统辖区就进行抵御,不让敌人进来。
    • 8.
      放罪释义:赦罪开释。 宋 欧阳修《乞推究李昭亮》:“将带却 保州 作过兵士人口往本家者,并许陈首,亦与放罪。”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子骏 乃自劾,詔放罪。”《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神武左副军统制 李横,以 襄阳 失守,于国门待罪,詔放罪。”
    • 9.
      暴骸释义:⒈暴露尸骸。《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不得,则臣请輓尸车而寄之于国门外宇溜之下……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新唐书·姚崇传》:“夫厚葬之家流于俗,以奢靡为孝,令死者戮尸暴骸,可不痛哉!”清 袁枚《新齐谐·梁朝古冢》:“暴骸之事近矣,不能无愁。”⒉指暴露的尸骸。《新唐书·僖宗纪》:“﹝ 乾符 三年﹞三月,葬暴骸。”
    • 10.
      木乾鸟栖释义: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 喻行事坚定不移。《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不得,则臣请輓尸车而寄之於国门外宇溜之下,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輅,木乾鸟栖,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张纯一 校注:“此喻如鸟栖木,任其乾枯而不移。”
    • 11.
      泄泄沓沓释义:弛缓;懈怠。语出《孟子·离娄上》:“《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朱熹 集注:“泄泄,怠缓悦从之貎……沓沓,即泄泄之意。”《明史·忠义传六·张凤翮》:“陛下议均输再征一年,民力已竭,讨贼诸臣泄泄沓沓,徒糜数百万金钱。”邹韬奋《当前的急务》:“现在有些人天天希望某某国出兵……因此对于我国自己应该迅速干的事情,无精打采,泄泄沓沓,这是绝对要不得的。”《明史·陈子龙传》:“中兴之主,莫不身先士卒,故能光復旧物。今入国门再旬矣,人情泄沓,无异昇平。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内,臣不知其所终。”
    • 12.
      犇走释义:⒈急走;逃跑。 《汉书·刑法志》:“或犇走赴 秦,号哭请救,秦 人为之出兵。”《汉书·张汤传》:“白昼入乐府攻射官寺,缚束长吏子弟,斫破器物,宫中皆犇走伏匿。”宋 欧阳修《论水灾疏》:“窃以雨水为患,自古有之。然未有水入国门,大臣犇走,渰浸社稷,破坏都城者,此盖天地之变也。”⒉奔波。谓为一定目的而来往忙碌。宋 苏轼《次韵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十年困犇走,櫛沐饱风雨。”清 龚自珍《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向来司员,名为坐办司事,至於掌印,尤繫一司之雅望,岂以趋蹌犇走为才?”⒊汉 王莽 时所设官名。太
    • 13.
      祖宴释义:⒈同“祖宴”。 唐袁暉《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离章宸翰发,祖讌国门开。”⒉饯别的宴会。
    • 14.
      穷门释义:指国门。《左传·襄公四年》:“其子不忍食诸,死於穷门。”杜预 注:“杀之於国门。”《南史·梁纪中·武帝论》:“追踪 徐偃 之仁,以致穷门之酷,可为深痛,可为至戒者乎!”
    • 15.
      胏石释义:同“肺石”。《后汉书·寇荣传》:“臣思入国门,坐於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三:“胏石少不寃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清 陈鹏年《江干》诗:“迢遥胏石呼难彻,寂寞丹心泪已乾。”
    • 16.
      虎卫释义:守卫王宫或国门的勇士。
    • 17.
      论列释义:⒈一一论述。《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宋 王禹偁《黄州谢上表》:“既不曾上殿求见天颜,又不曾拜章论列时事。”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论列了当代作家,谈到各种文章体裁。”⒉指言官上书检举弹劾。《旧唐书·孔戣传》:“时 吐突承璀 以出军无功,諫官论列,坐 希光 事出为 淮南 监军。”《朱子语类》卷一三一:“魏公 何故亦尝论列 李丞相?”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庚申之变,寇在国门,犹务为秘密,廷臣偶有论列,则必詰其闻自何处,得自何人。”⒊议论的范围。《读书》1983
    • 18.
      郢路释义:一是指通往郢都的路途,重返国门之路,又喻指歌坛文场。
    • 19.
      门关释义:⒈出入必经的国门、关门。⒉指边防设施。⒊指主管门、关的人。⒋门闩。⒌门户;门扇。
    • 20.
      馆伴使释义:古代奉命陪同外族宾客的使臣。宋 赵昇《朝野类要·故事》:“蕃使入国门,则差馆伴使副,同在驛,趋朝,见辞,游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辛亥,改命 徽猷阁 直学士 王伦 充馆伴使。”

国门(guom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门是什么意思 国门读音 怎么读 国门,拼音是guó mén,国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