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处 [xíng chǔ]
1. 随处;到处。
3. 走过的地方。
行处 引证解释
⒈ 随处;到处。
引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元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行处有,綵笔生花梦境熟。”
清 孙枝蔚 《雨》诗:“浮生怜物态,行处触长吟。”
⒉ 走过的地方。
引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西子 去时遗笑靨, 谢娥 行处落金鈿。”
行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陵儿释义:犹言五陵年少。唐 罗隐《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诗:“肠断门前旧行处,不堪全属五陵儿。”元 马致远《湘妃怨·和卢疎斋西湖》曲:“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 西湖 三月时。”清 吴伟业《送纪伯紫往太原》诗之四:“归将出塞曲,唱与五陵儿。”详“五陵”。参见“五陵年少”。
- 2.
佛法三昧释义:佛教中的“三昧”是梵语之音译,又作三摩地、三摩提等。中文意思是“定、正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等持”等。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定,这种状态称为“三昧”。
- 3.
作耍释义:⒈玩耍。 《元典章·刑部四·戏杀》:“狗儿 为常与 翟二 相戏作耍……不意脱手将 翟二 推在河内渰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那 李三 正抱着这拾来的儿子,在那里与他作耍。”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妾家去此尚远,时来舅家作耍。”⒉开玩笑。元 无名氏《桃花女》楔子:“你这婆婆,怎么説我作耍?”明 李贽《复焦弱侯》:“今於言不顾行处不知羞恶,而恶人作耍,所谓不能三年丧而小功是察是也。”
- 4.
供给制释义:直接供给生活资料的分配制度。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对党政工作人员和部队指战员的生活必需品按照一定标准施行供给制,干部和战士、勤杂人员过着大致相同的平等生活。对保证战时生活,加强革命团结,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起了重大作用。1950年供给制大部分改为包干制,即由国家发给一定数量的实物和货币,由领取人自行处理。1955年供给制和包干制都改为工资制。
- 5.
便宜从事释义:谓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 6.
便宜施行释义: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 7.
借对释义: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 唐 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 唐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 唐 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
- 8.
兑换券释义:⒈政府或银号、商行等发行的可以兑换的周转券或流通券。凭券可向发行处换取现金。⒉指交换的凭据或手段。
- 9.
发禄释义:发迹,腾达。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嫌这攀蟾折桂做官迟,为那笔尖上发禄晚。”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但行处两行朱衣列马前,算个文章士,发禄是何年?”
- 10.
古稀释义: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 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后用“古稀”指七十岁:古稀之年。
- 11.
合朔释义:⒈日月运行处于同宫同度,谓之合朔。一般指夏历每月初一。⒉犹同历,同正朔。
- 12.
垩化释义:⒈转化为白垩。 ⒉用白垩进行处理。⒊形成很易擦去的粉末。
- 13.
夏苗释义:⒈谓夏季田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杜预 注:“苗,为苗除害也。”南朝 梁 沉约《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诚多。”⒉夏季的禾苗。唐 包何《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诗:“近远从王事,南行处处经。手持霜简白,心在夏苗青。”
- 14.
执罚释义:执行处罚:对违规厂商按照规定执罚。
- 15.
查处释义:查明情况,进行处理:严肃查处。 对违章车辆,管理部门已予查处。
- 16.
犯罪集团释义: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 17.
理赔释义:保险人于保险标的发生事故后,对被保险人提出的索赔要求进行处理。
- 18.
白榜释义:对人进行处分或批评的布告。因多用白纸写成,所以叫白榜。
- 19.
稀年释义:唐 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以“稀年”为七十岁的代称。宋 李昴《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参见“古稀”。
- 20.
竹园精舍释义:即竹林精舍。《说郛》卷七七引 晋 道安《西域志》:“摩訶赖国 有 阿耨达山,王舍城 在山东南,竹园精舍 在城西,有佛六年苦行处。”参见“竹林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