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bēi qiū]
1. 看到秋无草木凋零而感到伤悲。
例闲庭欹枕正悲秋。——刘兼诗。
英[feel sad with withered plants in the autumn;]
悲秋 引证解释
⒈ 对萧瑟秋景而伤惑。
引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辞,佳人有伤春之咏。”
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那末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
国语词典
悲秋 [bēi qiū]
⒈ 感伤秋气萧瑟悲凉。
引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烛登台。」
《警世通言·卷三五·况太守断死孩儿》:「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辞,佳人有伤春之咏。」
悲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伤秋释义:悲秋,对秋景而伤感。
- 2.
伯仁释义:晋 周顗 的字。 元帝 时为仆射,与 王导 交情很深。永昌 元年,导 堂兄 江州 刺史 王敦 起兵反,导 赴阙待罪。顗 在 元帝 前为 导 辩护,帝纳其言而 导 不知。及 敦 入朝,问 导 如何处置 顗,导 不答,敦 遂杀 顗。后 导 知 顗 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说:“吾虽不杀 伯仁,伯仁 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见《晋书·周顗传》。后因以“伯仁”代称亡友。续范亭《吊老友杜仲虙忧国自沉》诗:“伯仁 非我杀,我竟死 伯仁。”柳亚子《摸鱼儿·自题<秣陵悲秋图>为亡友张秋石女士作》词:“捫心问,慟哭 新
- 3.
哭秋风释义:悲秋,对着秋风哭泣。
- 4.
夔子释义:春秋 时 夔国 的国君。 《春秋·僖公二十六年》:“秋,楚 人灭 夔,以 夔子 归。”唐 杜甫《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诗:“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瘴餘 夔子 国,霜薄 楚王 宫。”
- 5.
守钱虏释义:犹言守钱奴。 《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宋 陆游《悲秋》诗:“残年孤寂不禁秋,醉自凄凉醒更愁。富贵空成守钱虏,吾今何止百宜休。”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彼守钱虏,别有肺腑。苟无势力以压之,虽其至亲好友,少有所求,尚睫毛一寸长,棱棱若不相识。”亦省作“守虏”。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堪叹近富者,唯利之是趋。满盈神鬼恶,往往寄祸沽。用是常自惕,羞为守虏徒。”
- 6.
年来岁去释义:谓岁月来去匆匆。南朝 梁 荀济《赠阴梁州》诗:“僕本不平人,悲秋眉亦嚬;年来空自老,岁去不知春。”唐 骆宾王《畴昔篇》:“年来岁去成销鑠,怀抱心期渐寥落。”
- 7.
思秋释义:悲秋。
- 8.
怨秋释义:悲秋。
- 9.
憀慄释义:⒈凄怆。汉 应瑒《正情赋》:“步便旋以永思,情憀慄而伤悲。”宋 苏轼《宿望湖楼再和》:“骚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元 袁易《杭州道中书怀》诗之一:“远行憀慄意,对此不能无。”⒉犹凛冽。寒气袭人貌。宋 欧阳修《与王懿恪公书》:“岁晚憀慄,惟以时为国自重。”清 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一唱三叹,凄人心脾,读之者但觉秋风憀慄,中人肌肤。”
- 10.
新来释义:⒈新近前来;初到。《左传·襄公四年》:“魏絳 曰:‘诸侯新服,陈 新来和,将观於我。’”《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是新来的那位 顾师爷 一个人儿在屋里弹琵琶呢。”茅盾《子夜》十五:“蔡真 说着就跳了起来,坐在那新来的男子 克佐甫 的旁边。”⒉近来。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元 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你道是新来加你做 寿亭侯。”清 吴伟业《仿唐人<本事诗>》之四:“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
- 11.
栖泊释义:亦作“栖泊”。 居留;停泊;寄居。唐 陈子昂《古意》诗:“闻君太平世,栖泊灵臺侧。”元 虞集《画鹤》诗:“碧虚寥寥积雪高,直过 萧臺 絶栖泊。”《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有同行驻泊一船,也是一个官人在内……栖泊相并,两边彼此动问。”清 吴泰来《金缕曲·上元日丹阳旅寓对雪同述庵作》:“百年身世悲秋籜,最愁人,试灯风里,天涯栖泊。”清 谭嗣同《仁学》二五:“心栖泊于外,流转不停,寖至无所栖泊,执为大苦。”
- 12.
破瑟释义:《史记·封禅书》:“太帝 使 素女 鼓五十絃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絃。”后以“破瑟”形容悲怆的曲调。唐 李益《古瑟怨》诗:“破瑟悲秋已减絃,湘灵 沉怨不知年。”
- 13.
秋扇释义:⒈汉 班婕妤《怨歌行》:“新裂 齐 紈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后因以“秋扇”比喻妇女年老色衰而见弃。南朝 梁 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妾身似秋扇,君恩絶履綦。”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十:“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紜,恐不免秋扇之捐。”⒉秋日团扇。南朝 梁元帝《锺山飞流寺碑》:“月如秋扇,花疑春雪。”唐 褚亮《奉和望月应魏王教》:“落影临秋扇,虚轮入夜弦。”
- 14.
通日释义:⒈整天。《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诸年少勇健者……通日嚾呼作力,不以为痛。”《晋书·愍怀太子通传》:“陛下会同一日见赐,故不敢辞,通日不饮三升酒也。”⒉谓有日光通过。隋炀帝《悲秋诗》:“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唐 薛能《晚春》诗:“阴成杏叶纔通日,雨著杨花已污尘。”
- 15.
遗佩释义:⒈亦作“遗珮”。 丢弃佩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 醴 浦。”代指别离;分手。南朝 齐 王融《游仙诗》之四:“遗珮出长浦,举袂望增城。”唐 李群玉《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诗:“澧 浦一遗佩,郢 南再悲秋。”元 丁鹤年《题<风雨归舟图>诗》:“挂席正思遗珮浦,推篷已过濯缨亭。”⒉相传古代 郑交甫 于 汉皋 遇二女,与谈,二女解所佩之珠赠之。分手时回望,二女已不见。事见 汉 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后遂用为典实。清 尤秉元《芙蓉映水曲》:“遗佩飘香散作花,一枝艷质临江映。”⒊见“遗
- 16.
黄花节释义:⒈指重阳节。宋 邵雍《依韵和三王少卿同过弊庐》:“洛中 诗有社,马上句如神。白首交情重,黄花节物新。”宋 王十朋《芦花》诗:“悲秋已过黄花节,照眼浑疑 白帝城。”宋 刘克庄《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来岁而今黄花节,早驂鸞,入侍 瑶池 宴。”⒉黄花岗 革命烈士纪念日。柳亚子《三月二十九日感赋》诗序:“黄花岗 革命在辛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明岁南都改朔,准双十节例,应依辛亥年新旧历推算定国历四月二十七日为黄花节,方合事理。”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黄花节这三个字,我自然明白它是什么意思的;然而战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