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 [mǎ biān]
1. 赶马用的鞭子,多用皮条编成。
英[horsewhip;]
马鞭 引证解释
⒈ 策马的鞭子。泛指赶牲口的鞭子。
引《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配 声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是日生缚 配,将诣帐下, 辛毗 等逆以马鞭击其头。”
《隋书·李德林传》:“德林 从驾还在途中, 高祖 以马鞭南指。”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左手拿着马鞭子,右手捻着鬚子。”
杨大群 《关东传奇》第二十章:“这女人又伸出马鞭挡住,看样子要用鞭子抽人。”
⒉ 指竹鞭。竹的根状茎。
引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约束 蜀 儿採马鞭, 蜀 儿採鞭不敢眠。”
国语词典
马鞭 [mǎ biān]
⒈ 策马的鞭子。
引《隋书·卷四二·李德林传》:「高祖以马鞭南指云:『……使自山东无及之者。』」
《三国演义·第五八回》:「超厉声大叫曰:『曹操休走!』操惊得马鞭坠地。」
马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宝鞭释义:以多种珍宝为饰的马鞭。
- 2.
不须鞭释义:传说一种用马见愁兽皮制的马鞭。
- 3.
丝鞭释义:⒈丝制的马鞭。 ⒉古代亦用作缔结婚姻的信物。⒊戏曲锣经。以鼓签连续急促地敲击单皮鼓,形成类似燃放鞭炮或撕布之声。多用以衬托念白和身段动作。武戏里最紧凑的对打,或单人连续耍刀花、枪花、棍花时,往往停下锣钹等打击乐器,单用丝鞭衬托。
- 4.
为之执鞭释义:执:拿着;鞭:马鞭。拿起鞭子为人驾驭车马。比喻为人服役。有景仰,追随的意思。
- 5.
仗策释义:手持马鞭。谓骑马。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家山松菊半荒芜,仗策穷年信所如。”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仗策渡江》:“近来闻得 越公 杨素 留守 西京 ,招纳豪杰,欲待仗策往见,以图尺寸。”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松相公 筠 时督师 湖北 , 树勋 仗策军门……积功至 襄阳 太守。”
- 6.
倒杖策释义:倒持所拄之杖及马鞭,喻心神恍惚而行动错乱。
- 7.
假连翘释义: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假连翘DurantarepensL.的果实。我国南方常见栽培或逸为野生,原产热带美洲。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具有截疟,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疟疾,跌打伤痛。
- 8.
凤策释义:⒈仙人的马鞭。 ⒉文辞华美的奏章。
- 9.
吟鞭释义:诗人的马鞭。 多以形容行吟的诗人。
- 10.
寸节释义:马鞭。古时马鞭的柄用竹根制成,或用铁制,亦刻成竹根状,长仅四五寸。故名。
- 11.
强策释义:坚硬的马鞭子。
- 12.
征鞭释义:马鞭。因用其驱马行进,故称。宋 张先《偷声木兰花》词:“驪驭征鞭,一去东风十二年。”
- 13.
悲谢傅释义:晋 名士 羊昙 是 谢安 的外甥,很受 谢安 器重。谢 生病还京时曾过 西州门。谢 死后,羊昙 一年多不举乐,行不过 西州 路。有一天吃醉了酒,沿路唱歌,不觉到了 西州门。左右提醒他,他悲伤不已,以马鞭敲门,诵 曹植 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事见《晋书·谢安传》。后用“悲谢傅”为悼念已故长者的典故。唐 罗隐《所思》诗:“只觉惘然悲 谢傅,未知何以报 文翁。”
- 14.
执鞭坠蹬释义: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 15.
执鞭随蹬释义: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 16.
投鞭释义:⒈扔掉马鞭。 借谓下马。⒉见“投鞭断流”。
- 17.
投鞭断流释义:前秦的苻坚进攻东晋时骄傲地说,我这么多的军队,把每个兵的马鞭子都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见于《晋书·苻坚载记》)。后用来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 18.
按节释义:⒈停挥马鞭。表示徐行或停留。《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谓行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轡远驭,从容按节。”唐 崔湜《襄阳作》诗:“按节巡 河 右,鸣騶入 汉阳。”宋 王安石《送崔左藏之广东》诗:“今日淹留君按节,当时嬉戯我垂髫。”明 何景明《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之十:“按节驻江馆,发眺崇山阿。”⒉击节,打拍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 素晓音律,将两手按节,把乐声一一嘿记了。”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
- 19.
捶策释义:马鞭子。
- 20.
摇鞭释义:挥动马鞭。 多谓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