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宥 [kuān yòu]
1. 宽容;饶恕。
英[forgive; pardon; excuse;]
宽宥 引证解释
⒈ 宽恕,原谅。
引《后汉书·王梁传》:“﹝ 王梁 ﹞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谈者讙譁。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 梁 为 济南 太守。”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礼不重伤,班白必存于宽宥。”
《剪灯新话·申阳洞记》:“因乏药材,入山採拾,贪多务得,进不知止,不觉失足,误坠於斯,触冒尊灵,乞垂宽宥。”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本书所有的不能宽宥的毛病,不在上半部而在下半部。”
国语词典
宽宥 [kuān yòu]
⒈ 宽恕、原谅。
引《后汉书·卷二二·王梁传》:「虽蒙宽宥,犹执谦退。」
宽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释释义:⒈不舍弃。 ⒉不能消除;不能忘掉。⒊不宽宥。
- 2.
严断释义:⒈谓严厉断处,不予宽宥。《左传·昭公六年》:“严断刑罚,以威其淫。”孔颖达 疏:“严断,言其不放舍也。”⒉严厉禁止。《南史·齐纪上·武帝》:“自今公私皆不得出家为道,及起立塔寺,以宅为精舍,竝严断之。”⒊谓决断严明。《魏书·世祖纪下》:“兼甚严断,明於刑赏,功者赏不遗贼,罪者刑不避亲。”《北齐书·神武娄后传》:“后高明严断,雅遵俭约,往来外舍,侍从不过十人。”
- 3.
乞命释义:⒈请求宽宥生命。 汉 牟融《理惑论》:“武王 居病,周公 乞命,仲尼 有疾,子路 请祷。”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永安 年中,胡 杀猪,猪忽唱乞命,声及四邻。”《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郭常 之子拜伏乞命,关公 曰:‘吾看汝父之面,饶你性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妇叩头乞命,但言知悔。”⒉请求命令。《明史·左懋第传》:“必用臣经理,则乞命 弘范 同 绍愉 出使,而假臣一旅,偕 山东 抚臣收拾 山东 以待。”
- 4.
仁宥释义:仁德宽宥。
- 5.
位卑宽宥释义:“位卑”指认识能力比较浅薄,地位比较低下。 “宽宥”就是“宽容”“宽恕”的意思。因为自己地位低下、认识浅薄就对一些做得不好的追求认识自我饶恕了。
- 6.
假贷释义:⒈亦作“假貣”。借贷。《晏子春秋·问下二三》:“称财多寡而节用之,富无金藏,贫不假贷。”《后汉书·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閒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新唐书·高瑀传》:“自 大历 后,择帅悉出宦人中尉,所输货至鉅万,贫者假貣富人,既得所欲,则椎斲膏血,倍以酬息。”宋 苏辙《民政下》之二:“卹小民之所急,而夺豪民假贷之利。”清 钮琇《觚賸续编·严拒夜饮》:“亭林先生 ……善於治财,故一生羈旅,曾无困乏。东海 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假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⒉宽宥。《后汉书·安帝纪》:“方今盛夏,且復假贷,
- 7.
原罪释义:⒈宽宥罪过。⒉基督教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违背上帝命令,偷吃禁果而犯下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绵延不断,故称原罪。也比喻与生俱来的罪过。
- 8.
在宥释义:《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郭象 注:“宥使自在则治,治之则乱也。”成玄英 疏:“宥,宽也。在,自在也……《寓言》云,闻诸贤圣任物自在宽宥,即天下清謐。”后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无为而化。多用以赞美帝王的“仁政”、“德化”。南朝 宋 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在宥天下理,吹万羣方悦。”《旧唐书·代宗纪》:“今将大振纲维,益明惩劝,肇举改元之典,弘敷在宥之泽,可大赦天下,改 广德 三年为 永泰 元年。”《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朕﹞乃於三月十九日即皇帝位於 大明殿,
- 9.
姑恕释义:姑息宽宥。
- 10.
完宥释义:宽宥;赦免。
- 11.
平宥释义:宽宥;宽恕。
- 12.
恕己释义:⒈宽宥自己。 ⒉谓扩充自己的仁爱之心。
- 13.
恩宥释义:降恩宽宥。《宋书·郑鲜之传》:“夫恩宥十世,非不隆也;功高赏厚,非不报也。”《旧唐书·裴茙传》:“但自朕登极已来,屡施恩宥,肆诸朝市,所未忍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輦下诸军亦希赏给。”
- 14.
恩贷释义:施恩宽宥。 多用于帝王。
- 15.
悯宥释义:怜悯宽宥。
- 16.
慈宥释义:仁慈宽宥。
- 17.
戕败释义:毁伤。《书·梓材》:“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孔 传:“察民以过误残败人者当宽宥之。”宋 苏辙《肺病》诗:“少年少戕败,今日存精坚,假年復除害,非人岂非天。”
- 18.
放宥释义:宽宥。
- 19.
曲宥释义:曲意宽容。 《明史·焦源溥传》:“今即为选侍乞怜,第可求曲宥前辜,量从优典,而移宫始末不可得而抹摋也,盗宝诸奄不可得而宽宥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代父赎罪》:“臣本生父 道然,身罹重罪,已荷天恩曲宥。”《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汉文帝 母舅 薄昭,封侯为将军,犯法当死,文帝 不以至亲曲宥,流涕赐死。”
- 20.
流宥五刑释义:用流放的惩罚来宽宥应处“五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