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裂裳 裂裳的意思
liècháng

裂裳

简体裂裳
繁体
拼音liè cháng
注音ㄌㄧㄝˋ ㄕ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è liě, ◎ 破开,开了缝(fèng )。【组词】:裂开。裂纹。裂缝。裂痕。裂变(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其他原子核,并放出中子的过程)。裂隙。裂罅(裂缝)。分裂。破裂。决裂。割裂。扯裂。 ◎ 物体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组词】:裂着怀。

cháng shang,(1) 〔裳裳〕光明。(2)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1) 〔衣裳〕衣服。

基本含义

指因悲伤、愤怒、恼怒等强烈情感而衣服破裂,形容极度悲痛或愤怒。

裂裳的意思

裂裳 [liè cháng]

1. 撕裂衣裳。

3. 见“裂裳裹足”。

裂裳 引证解释

⒈ 撕裂衣裳。

《后汉书·舆服志下》:“樊噲 常持铁楯,闻 项羽 有意杀 汉王,噲 裂裳以裹楯,冠之入军门,立 汉王 旁,视 项羽。”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脱耒为兵,裂裳为旗,非战国之器也。”

⒉ 见“裂裳裹足”。


裂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尽忠报国释义:竭尽忠贞,报效国家。《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 2.
      樊哙冠释义: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 鸿门 宴上,项羽 欲杀 刘邦,汉 将 樊哙 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 羽 营,责 羽 背信,刘邦 乘间脱走。后人壮 哙 意,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因名“樊噲冠”。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 3.
      裂帛释义:⒈撕裂缯帛。《左传·昭公元年》:“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⒉指撕裂缯帛发出的清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絃一声如裂帛。”《水浒传》第七一回:“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艾明之《她和她的歌》十五:“‘爸爸!’白小玲 发出一声声和她年龄不相称的裂帛似地叫喊。”⒊裁帛作书。《文选·江淹<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李善 注:“《汉书》曰:‘常惠 教 汉 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鴈,足有係帛书,苏武 等在某泽中。’”唐 徐彦伯《拟
    • 4.
      裂裳释义:⒈撕裂衣裳。⒉见“裂裳裹足”。
    • 5.
      裂裳裹膝释义:见“裂裳裹足”。
    • 6.
      谷饮释义:谓汲谷水而饮。多指山中隐居生活。《淮南子·人间训》:“单豹 倍世离俗,巖居谷饮。”唐 王维《与魏居士书》:“僕见足下裂裳毁冕二十餘年,山栖谷饮,高居深视。”姚锡钧《秋望》诗之二:“息机好及暮年还,谷饮巖栖未是閒。”
    • 7.
      趋赴释义:⒈奔赴;前往。唐 柳宗元《柳州谢上表》:“臣前岁以久停官秩,去年蒙圣恩除替,便欲裂裳裹足,趍赴京师。”《西湖佳话·断桥情迹》:“刘万户 恐王命久覊,急於趋赴,遂携了夫人、女儿,同上京师。”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六四回:“文华 闻寇众被围,兼程趋赴,欲攘夺 邦辅 功劳。”⒉奔告。宋 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人臣之所患,不止於疾痛,而所忧有甚於穷窘,若不号呼於君父,更将趋赴於何人?”⒊指行步之进退。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率高冠方履,褒衣博带,趋赴俯仰,皆合规矩。”⒋为之奔走,谋求。陈独秀《国
    • 8.
      青藜释义:⒈指藜杖。 唐 刘言史《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宋 王安石《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明 徐渭《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⒉《三辅黄图·阁》:“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裂裳(lies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裂裳是什么意思 裂裳读音 怎么读 裂裳,拼音是liè cháng,裂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裂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