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前 [gēn qián]
1. 身边;附近。根,通“跟”。
根前 引证解释
⒈ 身边;附近。根,通“跟”。
引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少年做事,大抵多失心麄。手撩衣袂,大踏步走至根前。”
元 孟汉卿 《魔合罗》楔子:“姪儿根前有个小廝。”
《水浒传》第十六回:“拿着一条朴刀,望 杨志 根前来。”
根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伸诉释义:⒈亦作“伸愬”。向上级官员说明情由,请求裁处。宋 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三:“盖转运司於本州为所部官吏,虽常伸愬,不敢取必。”元 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鬭打相争、人命等事,都来我根前伸诉。”⒉说明苦衷或委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行修 伸诉离恨,一把抱住不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代兄弟在方伯跟前,伸诉伸诉,求方伯好歹代我説几句好话。”巴金《新生·四月十七日》:“这里面有思念,有爱慕,有回忆,有眼泪,有伸诉,有安慰。”
- 2.
前缀释义: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如“老鼠、老虎”里的“老”,“阿姨”里的“阿”。也叫词头。
- 3.
发卖释义:⒈出售。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小子 刘一郎 是也,浮梁 人氏,带着三千引细茶,来京师发卖。”《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店里帖着报单,上写:‘处州 马纯上 先生精选《三科程墨持运》於此发卖。’”鲁迅《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至于 仇英 的《飞燕外传图》和《会真记图》,则翻印本就在文明书局发卖的。”阿英《城隍庙的书市》:“最末一家,是发卖字画古董书籍的梦月斋。”⒉指卖弄。元 马致远《马陵道》第一折:“兄弟,他的兵法怎么到的我根前发卖,你放心去,不妨事。”《水浒传》第六一回:“我思量平生学的一
- 4.
根前释义:身边;附近。 根,通“跟”。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少年做事,大抵多失心麄。手撩衣袂,大踏步走至根前。”元 孟汉卿《魔合罗》楔子:“姪儿根前有个小廝。”《水浒传》第十六回:“拿着一条朴刀,望 杨志 根前来。”
- 5.
浪蘂浮花释义:指寻常花草。宋 苏轼《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之一:“浪蘂浮花不辨春,歸來方識歲寒人。”比喻妓女。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你在我根前,無那半星兒實話……你看我恰便似浪蘂浮花。”参见“浮花浪蘂”。
- 6.
熟闲释义:⒈娴熟;熟练。 ⒉同“熟闲”。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我那孩儿二十岁,官名唤做程勃,我根前习文,屠岸贾根前演武,甚是机谋,熟閒弓马。”
- 7.
知心可腹释义:犹情投意合。元 王晔《折桂令·问黄肇》曲:“怕不你身上知心可腹,争知他根前似水如魚。”
- 8.
祖子释义:嫁接时作根株用的花木。 宋 周师厚《洛阳花木记》:“接花预于二三年前种下,祖子唯根盛者为佳。盖家祖子根前而嫩,嫩则津脉盛而木实;山祖子多老根,少而木虚,接之多夭。”
- 9.
词缀释义:汉语中指合成词里附加在词根前后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加在前面的叫前缀,如老鹰的“老”;加在后面的叫后缀,如工业化的“化”;加在两个词根中间的叫中缀,如“慌里慌张”的“里”。
- 10.
调发释义:⒈戏弄,调侃。 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孔目哭入门见旦科云]好也,他原来不曾死。兄弟,你这般説谎。[正末唱]谁不知你这吏人猾,若不説妻儿亡化,你这令史每有三千番廝调发。”元 高安道《哨遍·皮匠说谎》套曲:“初言定正月终,调发到十月一。”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 梁尹 云]道姑,你那絃断几时了?出家人休调发我。[正旦唱]俺出家人从来不会调发,相公少罪咱。”⒉惹,挑逗。元 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我直跟到这羊圈根前,吟两句诗,调发此人,看他説甚么。”⒊调唆,怂恿。《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
- 11.
阿那忽释义:⒈形容体态柔美、苗条。阿,通“婀”。忽,助词。⒉元 杂剧曲牌名,属双调。传自 女真 或 蒙古。元 关汉卿《新水令》套曲:“﹝阿那忽﹞酒劝到根前,只办的推延。桃花去年人面,偏怎生冷落了今年。”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四折:“他将那阿那忽腔儿合唱,越感起我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