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乡户 乡户的意思
xiāng

乡户

简体乡户
繁体鄉戶
拼音xiāng hù
注音ㄒㄧㄤ ㄏ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āng,(1) 泛指城市外的区域。【组词】:乡村。穷乡僻壤。(2)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组词】:家乡。故乡。乡井。乡里(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 ➋同乡的人)。乡党(乡里)。乡试。(3)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hù,(1) 一扇门,门。【组词】:门户。窗户。户枢不蠹。夜不闭户。(2) 人家。【组词】:户口。户主。门户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组词】:户头。开户。(4) 门第。【组词】:门当户对。(5) 姓。

基本含义

指贫穷的家庭。

乡户的意思

乡户 [xiāng hù]

1. 泛指乡村住户。

3. 宋代特指有恒产的平民,主要是地主,多充官府职役。

乡户 引证解释

⒈ 泛指乡村住户。

《晋书·职官志》:“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
《儒林外史》第一回:“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

⒉ 宋 代特指有恒产的平民,主要是地主,多充官府职役。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国朝州郡役人之制:衙前入役曰乡户,曰押録,曰长名。”
《宋史·食货志上五》:“役人必用乡户,为其有常产,则自重。”


国语词典

乡户 [xiāng hù]

⒈ 乡里的户数。

《晋书·卷二四·职官志》:「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

⒉ 本乡百姓。

⒊ 宋代称一乡中有恒产者为「乡户」。

《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役人必用乡户,为其有常产则自重。」


乡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坊郭释义:城郭市街。 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人欲使坊郭等第之民与乡户均役,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禼 初领 河东 漕,时 潞州 已再籍夫,械係坊郭民 王概 等,责夫钱六万三千餘緡,号诉於 禼。”
    • 2.
      帖头释义:差役。旧时供官府差遣的人。《宋史·食货志下三》:“禁榷之地,皆官役乡户衙前及民夫,谓之帖头,水陆漕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始以陆运,既差帖头,又役车户,贫人惧役,连岁逋逃。今悉罢之,二利也。”
    • 3.
      矮奴释义:为奴之侏儒。唐 白居易《道州民》诗:“道州 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餘。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 道州 任土贡。”《旧唐书·隐逸传·阳城》:“道州 土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
    • 4.
      衙前释义:宋 代职役之一。 唐 有衙前军,但非官役。宋 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宋 初无固定役法。仁宗 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 嘉祐 治平 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熙宁 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税)募充。宋 司马光《论衙前札子》:“臣窃见顷岁国家以民间苦里正之役,废罢里正,置乡户衙

乡户(xiang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乡户是什么意思 乡户读音 怎么读 乡户,拼音是xiāng hù,乡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乡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