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身殉 身殉的意思
shēnxùn

身殉

简体身殉
繁体
拼音shēn xùn
注音ㄕㄣ ㄒㄩ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ēn,(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组词】: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组词】:身世。献身。(3) 亲自,本人。【组词】: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组词】: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5) 孕,娠。【组词】:身孕。(6) 量词,指整套衣服。【例句】: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xùn,(1) 古代用人或物随葬。【组词】:殉葬。(2) 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组词】:殉国。殉节。殉难(nàn )。殉情。殉职。殉道(指为坚持某种信仰或理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基本含义

为某种信仰、原则或目标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身殉的意思

身殉 [shēn xùn]

1. 指为某种信念而舍弃生命。

身殉 引证解释

⒈ 指为某种信念而舍弃生命。

郭沫若 《万引》:“她也坠楼身殉了。”
巴金 《静夜的悲剧》:“四天后,她在断头台上身殉她的愚蠢行为。”


身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祠释义: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立的祠宇。 旧以有大功德于民者,得敕封神号专立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亦得在立功或原任地方建立专祠。
    • 2.
      剖腹葬肝释义:成语名称:剖腹葬肝 成语解释:比喻为了主帅的安危以身殉国的忠烈壮举。
    • 3.
      坠失释义:失去;废驰。《国语·周语上》:“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犹恐其有坠失也,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唐 薛用弱《集异记·徐佐卿》:“然此箭非人间所有,吾留之于壁上,后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无坠失。”宋 叶适《应诏条奏六事》:“风流日以坠失,士俗日以頽败,宫无素望,人无定品。”《清史稿·礼志三》:“明 神、熹 二宗,法纪坠失,愍帝 嗣统,事无可为,虽国覆身殉,未可以荒淫例。”
    • 4.
      挽诗释义:⒈哀悼死者的诗。清 方文《述哀》诗:“誄文既欵恳,挽诗并愁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因走到那边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些挽诗,诗中无非是赞叹他以身殉母的意思。”袁鹰《不灭的诗魂》:“邓拓 同志展阅 司马 寄来的信,夜不成眠,含着眼泪写了一首挽诗。”⒉哀悼死者的诗。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张伯成注杜》:“独足翁 吴伯庆 有輓诗云:‘笺疏空令传 杜 律,志铭谁与继 唐 碑。’”清 赵翼《陔馀丛考·寿诗挽诗悼亡诗》:“郎仁寳 云:輓诗盛於 唐,非无交而涕也。”
    • 5.
      更仆数释义:谓计算。《明史·忠义传序》:“仁、宣 以降,重熙累洽,垂二百餘载,中间如 交阯 之征,土木 之变,宸濠 之叛,以暨 神、熹 两朝,边陲多故,沉身殉难者,未易更僕数。”清 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如是推之,则中堂辅佐两朝垂四十年,其中识之远、才之大、守之坚、而无迹可求者,岂易更僕数哉!岂易更僕数哉!”参见“更僕难数”。
    • 6.
      殉职释义:(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生命:以身殉职。在爆破施工中不幸殉职。
    • 7.
      素情释义:⒈平素的心愿;内心的真情。 《后汉书·列女传·阴瑜妻》:“﹝ 荀采 ﹞谓左右曰:‘我本立志与 阴氏 同穴,而不免逼迫,遂至於此,素情不遂,奈何?’”《三国志·魏志·荀彧荀攸等传论》“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及至霸业既隆,翦 汉 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⒉犹旧交,旧情。晋 葛洪《抱朴子·交际》:“於是有忘素情之绸叹,或睚眥而不思。”明 李贽《初潭集·君臣二》:“向柳 与 袁太尉、徐司空、颜杨州
    • 8.
      羽渊释义:池潭名。 传说 鲧 死后化黄熊处。《左传·昭公七年》:“昔 尧 殛 鯀 于 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 羽渊。”宋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三洪》:“﹝ 玉父 ﹞有《怀驹父诗》云:‘欣逢白鹤归华表,更想黄龙出 羽渊。’”清 方苞《徐诒孙哀辞》:“余始寓书,告以君子之遭变也,在审其身之所处。鯀 之殛也,禹 未尝身殉于 羽渊。”参见“羽山”。
    • 9.
      节母释义:犹节妇。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婺源 之 大畈 汪 氏有节母楼,节母,程克家 女,幼字 汪鸿阶。鸿阶 卒,节母年十五,未嫁也,欲身殉,父母泣戒之,则请诣夫家守贞。”参见“节妇”。
    • 10.
      议恤释义:⒈亦作“议恤”。 对立功殉难人员,评议其功绩,给予褒赠抚恤。明 吴尚默《核叙平蜀功罪疏》:“皆委身殉国,置成败利钝於弗顾者,所当照例从优议卹,以旌忠勤者也。”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同治 三年,护理 浙江 巡抚、布政使 蒋公 益澧 以其事闻,詔从优议恤。”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楚材兵轮管带首先开砲之 孟宪德,业已病故,不及身邀显擢,仅得从优议卹。”⒉见“议卹”。
    • 11.
      蹈节死义释义: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 12.
      过零丁洋释义:诗篇名。 南宋文天祥作。零丁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当时作者已被元军俘虏。诗中回顾抗元事业的艰辛,表达决心以身殉国、誓不降敌的坚贞情操。最后二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 13.
      遗爱释义:⒈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唐 王维《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明 何景明《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⒉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晋 陶潜《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陈毅《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⒊指
    • 14.
      邈古释义:超越古人。《宋书·袁淑传》:“ 袁淑 以身殉义,忠烈邈古。”
    • 15.
      青肝碧血释义:比喻以身殉国的精神。
    • 16.
      黑纸节释义:又称送衣节。 是 壮 族人民纪念祖先的节日。曾盛行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北 巴马、凤山、天峨、东兰、田东 等县,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壮 族家家户户祭奠祖宗,祭毕焚化黑纸制的衣服,并唱送衣歌。传说来源有二;一出于 壮 族原始宗教,认为七月十四阴间最冷,送寒衣为祖先御寒;二出于 壮 族女英雄 妈六巾 拨太阳于七月十四以身殉难的故事。廖熙英《穴久山寨七昼夜》:“正是 壮 族人民过罢‘黑纸节’的第二天晚上。”

身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祠释义: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立的祠宇。 旧以有大功德于民者,得敕封神号专立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亦得在立功或原任地方建立专祠。
    • 2.
      剖腹葬肝释义:成语名称:剖腹葬肝 成语解释:比喻为了主帅的安危以身殉国的忠烈壮举。
    • 3.
      坠失释义:失去;废驰。《国语·周语上》:“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犹恐其有坠失也,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唐 薛用弱《集异记·徐佐卿》:“然此箭非人间所有,吾留之于壁上,后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无坠失。”宋 叶适《应诏条奏六事》:“风流日以坠失,士俗日以頽败,宫无素望,人无定品。”《清史稿·礼志三》:“明 神、熹 二宗,法纪坠失,愍帝 嗣统,事无可为,虽国覆身殉,未可以荒淫例。”
    • 4.
      挽诗释义:⒈哀悼死者的诗。清 方文《述哀》诗:“誄文既欵恳,挽诗并愁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因走到那边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些挽诗,诗中无非是赞叹他以身殉母的意思。”袁鹰《不灭的诗魂》:“邓拓 同志展阅 司马 寄来的信,夜不成眠,含着眼泪写了一首挽诗。”⒉哀悼死者的诗。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张伯成注杜》:“独足翁 吴伯庆 有輓诗云:‘笺疏空令传 杜 律,志铭谁与继 唐 碑。’”清 赵翼《陔馀丛考·寿诗挽诗悼亡诗》:“郎仁寳 云:輓诗盛於 唐,非无交而涕也。”
    • 5.
      更仆数释义:谓计算。《明史·忠义传序》:“仁、宣 以降,重熙累洽,垂二百餘载,中间如 交阯 之征,土木 之变,宸濠 之叛,以暨 神、熹 两朝,边陲多故,沉身殉难者,未易更僕数。”清 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如是推之,则中堂辅佐两朝垂四十年,其中识之远、才之大、守之坚、而无迹可求者,岂易更僕数哉!岂易更僕数哉!”参见“更僕难数”。
    • 6.
      殉职释义:(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生命:以身殉职。在爆破施工中不幸殉职。
    • 7.
      素情释义:⒈平素的心愿;内心的真情。 《后汉书·列女传·阴瑜妻》:“﹝ 荀采 ﹞谓左右曰:‘我本立志与 阴氏 同穴,而不免逼迫,遂至於此,素情不遂,奈何?’”《三国志·魏志·荀彧荀攸等传论》“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及至霸业既隆,翦 汉 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⒉犹旧交,旧情。晋 葛洪《抱朴子·交际》:“於是有忘素情之绸叹,或睚眥而不思。”明 李贽《初潭集·君臣二》:“向柳 与 袁太尉、徐司空、颜杨州
    • 8.
      羽渊释义:池潭名。 传说 鲧 死后化黄熊处。《左传·昭公七年》:“昔 尧 殛 鯀 于 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 羽渊。”宋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三洪》:“﹝ 玉父 ﹞有《怀驹父诗》云:‘欣逢白鹤归华表,更想黄龙出 羽渊。’”清 方苞《徐诒孙哀辞》:“余始寓书,告以君子之遭变也,在审其身之所处。鯀 之殛也,禹 未尝身殉于 羽渊。”参见“羽山”。
    • 9.
      节母释义:犹节妇。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婺源 之 大畈 汪 氏有节母楼,节母,程克家 女,幼字 汪鸿阶。鸿阶 卒,节母年十五,未嫁也,欲身殉,父母泣戒之,则请诣夫家守贞。”参见“节妇”。
    • 10.
      议恤释义:⒈亦作“议恤”。 对立功殉难人员,评议其功绩,给予褒赠抚恤。明 吴尚默《核叙平蜀功罪疏》:“皆委身殉国,置成败利钝於弗顾者,所当照例从优议卹,以旌忠勤者也。”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同治 三年,护理 浙江 巡抚、布政使 蒋公 益澧 以其事闻,詔从优议恤。”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楚材兵轮管带首先开砲之 孟宪德,业已病故,不及身邀显擢,仅得从优议卹。”⒉见“议卹”。
    • 11.
      蹈节死义释义: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 12.
      过零丁洋释义:诗篇名。 南宋文天祥作。零丁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当时作者已被元军俘虏。诗中回顾抗元事业的艰辛,表达决心以身殉国、誓不降敌的坚贞情操。最后二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 13.
      遗爱释义:⒈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唐 王维《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明 何景明《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⒉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晋 陶潜《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陈毅《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⒊指
    • 14.
      邈古释义:超越古人。《宋书·袁淑传》:“ 袁淑 以身殉义,忠烈邈古。”
    • 15.
      青肝碧血释义:比喻以身殉国的精神。
    • 16.
      黑纸节释义:又称送衣节。 是 壮 族人民纪念祖先的节日。曾盛行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北 巴马、凤山、天峨、东兰、田东 等县,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壮 族家家户户祭奠祖宗,祭毕焚化黑纸制的衣服,并唱送衣歌。传说来源有二;一出于 壮 族原始宗教,认为七月十四阴间最冷,送寒衣为祖先御寒;二出于 壮 族女英雄 妈六巾 拨太阳于七月十四以身殉难的故事。廖熙英《穴久山寨七昼夜》:“正是 壮 族人民过罢‘黑纸节’的第二天晚上。”

身殉造句

1.在这次抗洪救灾中他以身殉职了。

2.他去年在抗洪抢险中不幸以身殉职。

3.蒋筑英同志不幸在工作时以身殉职。

4.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幸以身殉职。

5.孔繁森同志不幸以身殉职。

身殉(shenx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身殉是什么意思 身殉读音 怎么读 身殉,拼音是shēn xùn,身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身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