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圣明 圣明的意思
shèngmíng

圣明

简体圣明
繁体聖明
拼音shèng míng
注音ㄕㄥˋ ㄇ一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èng,(1)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组词】:圣人。圣哲。(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组词】:神圣。圣洁。圣地。圣经。(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组词】:圣上。圣旨。圣明。(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组词】:圣手。棋圣。(1) 古代方言,义同“掘”《説文•土部》。【例句】:“圣,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清施補華《别弟文》:“吾負母而逃,圣野菜充飢。”

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德高尚,智慧卓越。

圣明的意思

圣明 [shèng míng]

1. 英明圣哲,无所不晓。旧时称颂皇帝的一种谀辞。

这真是“曲终奏雅”,令人如释重负,觉得天皇毕竟圣明,好人也终于得救。——鲁迅《病后杂谈》

[brilliant understanding;]

圣明 引证解释

⒈ 英明圣哲,无所不知。封建时代称颂帝、后之词。

《汉书·晁错传》:“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闻太后圣明, 安汉公 至仁,天下太平。”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而陛下以圣明英武之姿,用四海九州之力,除此小寇,难易可知。”
明 陈大声 《画眉序·元夜》套曲:“托赖着吾皇圣明,岁岁年年贺太平。”
《平山冷燕》第一回:“臣夜观乾象,见祥云瑞靄,拱护紫微,喜曜吉星,照临黄道,主天子圣明,朝廷有道。”

⒉ 皇帝的代称。

晋 刘琨 《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阁下去年考制策,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
宋 林逋 《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诗:“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
明 刘基 《樵渔子对》:“方今圣明在上,旁搜俊贤。”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先生理学经济,无日不在圣明眷注之中。”

⒊ 封建时代对所谓“治世”、“明时”的颂词。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诗:“欲济无舟檝,端居耻圣明。”
《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休将 舜 日被 尧 年,人安泰,争似圣明天。”
《花月痕》第四六回:“圣明之世,臣不敢谓然。”

⒋ 旧时用于颂词。谓明白事理。

《红楼梦》第五一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您圣明,自从一解放,您就说准得修沟,您猜对了!”

⒌ 旧时用于颂词。佛家对颖悟超凡,无所不知之称。

《无量寿经》卷上:“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知慧圣明,不可思议。”

⒍ 称酒之清者。参见“圣人”。

《西京杂记》卷四:“邹阳 为《酒赋》,其词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騃。’”


国语词典

圣明 [shèng míng]

⒈ 德慧术智超越凡人之士。古代多为臣子颂扬君主的话。后亦用来称赞奉承他人。

《文选·李康·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红楼梦·第五一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⒉ 天子。

元·萨都刺〈敕赐恩荣宴〉诗:「小臣涓滴皆君泽,惟有丹心答圣明。」


圣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亡释义: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位圣明的君主。王:称王。桀: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暴君。如果同时存在两个尧,那么谁也不能称王。如果同时出现两个桀,那么谁也不能灭亡谁。
    • 2.
      不为尧存释义: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 3.
      不介释义:⒈不被甲。《左传·成公二年》:“﹝ 齐侯 ﹞不介马而驰也,郤克 伤於矢,流血及屨。”杜预 注:“介,甲也。”⒉不经介绍。《文选·李康<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李善 注:“介,绍介也。”清 方苞《送李雨苍序》:“﹝余﹞乃不介而过之,一见如故旧。”
    • 4.
      不逮释义:⒈不足之处;过错。《书·冏命》:“懋乃后德,交修不逮。”孔 传:“勉汝君为德,更代修进其所不及。”《汉书·文帝纪》:“詔曰……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者,以匡朕之不逮。”颜师古 注:“不逮者,意虑所不及。”唐 韩愈《进顺宗实录表状》:“史官 沉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错。圣明所鉴,毫髮无遗,恕臣不逮,重令刊正,今并添改讫。”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萃全国学者之能,日稽考於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⒉比不上;不及。《书·周官》:“今予小子,祇勤于德,夙夜不逮
    • 5.
      两尧不能相王释义: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位圣明的君主。 王:称王。如果同时存在两个尧,那么谁也不能称王。
    • 6.
      主圣臣直释义:君主圣明,臣子忠诚。 比喻上行下效。
    • 7.
      主圣臣良释义: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贤臣良”。
    • 8.
      主圣释义:君主圣明,亦作词“主圣臣直”。
    • 9.
      主明臣直释义:君主圣明,臣子正直。
    • 10.
      主贤臣良释义:君主圣明,臣子忠诚。比喻上行下效。
    • 11.
      仁圣释义:⒈仁德圣明。亦指仁德圣明者。古代多用作称颂帝王的套词。⒉对皇帝的尊称。
    • 12.
      优锡释义:优厚的赏赐。锡,赐给。《隋书·魏澹传》:“废太子 勇 深礼遇之,屡加优锡。”《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
    • 13.
      体德释义:指先天的德性。《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体德圣明,达於上帝。”
    • 14.
      俗阜释义:谓民众富庶。唐 崔铉《进宣宗收复河湟》诗:“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明 沉鲸《双珠记·刑逼成招》:“牛刀试政,花邑观风。百里桑麻,应知俗阜;千年桃李,可见阴功。”
    • 15.
      元凯释义:⒈亦作“元愷”。“八元八凯”的省称。传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舜 举之于 尧,皆以政教称美。见《左传·文公十八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南朝 宋 刘孝标《辩命论》:“重华 立而元凯升,辛受 生而 飞廉 进。”宋 王安石《推命对》:“尧 舜 之世,元凯用而四凶殛,是天人之道合也。”清 侯方域《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愷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⒉泛指贤臣、才士。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同
    • 16.
      冲殇释义:指帝王未成年而死。陈登原《国史旧闻》卷四九:“熹宗 在位七年,二十四岁死,纵不必謚为冲殤,然举国而听命於如此之顽童,或并呼天王圣明,此实可笑。”
    • 17.
      几端释义:犹开端;机会。明 李东阳 《通达下情题本》:“﹝陛下﹞特降纶音,令内外各衙门开查弊政,远近欢动,称颂圣明,以为太平之几端在於此。”
    • 18.
      化源释义:⒈教化的本源。 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昭室化源,发扬大号。”唐 李翱《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岂不欲发明化源,抑絶小道。”《旧唐书·李绛传》:“陛下思广天聪,亲览国史,垂意精颐,鉴於化源,实天下幸甚。”⒉指掌教化之位。《旧唐书·李渤传》:“若言不行,计不从,顺奉身速退,不宜尸素於化源。”⒊中医学指六气的生化之源。《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炙甘草汤方”集解引 张璐 曰:“津液枯槁之人,宜预防二便秘濇之虞,麦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医宗金鉴
    • 19.
      叡后释义:圣明的君主。
    • 20.
      叡德释义:圣明之德。古代多用以称颂帝王。

圣明(sheng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圣明是什么意思 圣明读音 怎么读 圣明,拼音是shèng míng,圣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圣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