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论吏 论吏的意思
lùn

论吏

简体论吏
繁体論吏
拼音lùn lì
注音ㄌㄨㄣˋ ㄌ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lì,(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组词】:吏治。官吏。(2) 旧指小公务员。【组词】: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基本含义

指讨论官吏的品行、作风和能力。

论吏的意思

论吏 [lùn lì]

1. 评论考察官吏的才德。

论吏 引证解释

⒈ 评论考察官吏的才德。

《孔子家语·执辔》:“故天子论吏而德法行,事治而功成。”
唐 于邵 《为福建李中丞谢上表》:“臣闻度材任器,论吏底禄, 三代 所以直道而行,迭相沿袭,未之易也。”


论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官释义:⒈不担任官职。《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颖达 疏:“官谓分职在位者。”⒉不任以官职。《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三国 魏 曹操 《论吏士能行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⒊非官方的。指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⒋不到官府,犹言不自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照提者,因举照中另提立名,除应奏官员之外,有逃亡不官者,四项。”
    • 2.
      分厘释义:⒈亦作“分厘”。划分整理。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庆历 四年,贾魏公 建议修《唐书》,始令在馆学士人供《唐书》外故事二件。积纍既多,乃请 曾鲁公 掌侍郎 唐卿 分釐,附於本传。”宋 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臣既详定,即依先降指挥,取逐司已行两月生事分定七等,因其分釐,以立人数。”宋 叶适《长溪修学记》:“县初设学不置粮,士虽居,不能食也。先令 黄君 龟朋,自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然后始得食。”⒉一分一厘。形容数量很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分釐皆关国帑。”清 梁章鉅《浪迹丛谈
    • 3.
      吏额释义:官吏的员额。宋 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自官制以来,六曹、寺、监,吏额累经增添,人溢於事,实为深弊。”《宋史·职官志一》:“﹝ 元祐 ﹞四年,又别立吏额。”
    • 4.
      洞中释义:命中,切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弩发輒洞中,贼势稍屈。”清 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关提军 善识砲性,凡高下远近,发皆洞中。”林纾《枕岱轩记》:“﹝君﹞与余论吏治,洞中民隐。”
    • 5.
      消尽释义:⒈谓用尽无馀。《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官给费用,随手消尽。”⒉完全消除,完全消失。宋 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如此施行,不过十年,自当消尽。”《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听了这话,心里便暗暗的着实敬服这位先生,早把那盛气消尽。”鲁迅《彷徨·祝福》:“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 6.
      补填释义:补充空缺。 《旧唐书·李德裕传》:“每年支用,犹欠十三万贯不足,常须是事节俭,百计补填,经费之中,未免悬欠。”宋 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竢将来吏人年满转出,或死亡事故,更不补填,及额而止。”

论吏(lun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论吏是什么意思 论吏读音 怎么读 论吏,拼音是lùn lì,论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论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