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色 [yōu sè]
1. 忧愁的容色。
例面有忧色。
英[look dismal and unhappy;]
忧色 引证解释
⒈ 忧愁的容色。
引《左传·宣公十二年》:“城濮 之役, 晋 师三日穀, 文公 犹有忧色。”
《荀子·尧问》:“楚庄王 谋事而当羣臣莫逮,退朝而有忧色。”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尝见先生送二三耆宿出门,退坐于中轩,若有忧色。”
《清史稿·理亲王允礽传》:“太子侍疾无忧色,上不懌,遣太子先还。”
国语词典
忧色 [yōu sè]
⒈ 忧愁的神色。
引《左传·宣公十二年》:「城濮之役,晋师三日谷,文公犹有忧色。」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当日见徽宗忧色,遂俯伏在地,口称:『万岁,万岁!臣诚惶诚恐。』」
忧色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愠色释义:恼怒的脸色:面有愠色。
- 2.
喜色释义:欢喜的神色:面有喜色。
- 3.
愁容释义:发愁的面容:面带愁容。
- 4.
怒色释义:愤怒的表情:面带怒色。
忧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字释义:⒈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南史·陆厥传》:“约 等文皆用宫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⒉晋 郭颁《魏晋世语》:“司马景王 命中书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 会(钟会)取草视,为定五字。松 悦服,以呈 景王。景王 曰:‘不当尔耶?’松 曰:‘钟会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唐 沉佺期《同韦舍人早朝》诗:“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材。”⒊泛指表章。唐 常
- 2.
宽言释义:宽松的言词。《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无忧色,亦无宽言,犹夫人也。”
- 3.
楚庄忧亡释义:⒈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⒉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 4.
毁颜释义:谓面有忧色。《后汉书·陈蕃传》:“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加之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六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毁颜,谓面有忧色,临於臣民之上,无以为颜也。”
- 5.
火烧祆庙释义:《渊鉴类函》卷五八引《蜀志》:“昔 蜀帝 生公主,詔乳母 陈氏 乳养。陈氏 携幼子与公主居禁中约十餘年。后以宫禁出外,六载,其子以思公主疾亟。陈氏 入宫有忧色,公主询其故,阴以实对。公主遂托幸祆庙为名,期与子会。公主入庙,子睡沉,公主遂解幼时所弄玉环附之子怀而去,子醒见之,怒气成火而庙焚也。”元 曲中常用此典,比喻爱情受挫折。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我今夜著他个火烧祆庙,水淹断了 蓝桥。”按,《法苑珠林》卷三十引《智度论》:“如説国王有女,名曰 狗牟头。有捕鱼师,名 术波伽,随道而行,遥见王女,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