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内举 内举的意思
nèi

内举

简体内举
繁体內舉
拼音nèi jǔ
注音ㄋㄟˋ ㄐ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èi nà,(1) 里面,与“外”相对。【组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组词】:内人。内亲。内弟。(3) 亲近。【例句】:内君子而外小人。(1) 同“纳”,收入;接受。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基本含义

指在内部选拔、提拔人才。

内举的意思

内举 [nèi jǔ]

1. 荐举亲故。

内举 引证解释

⒈ 荐举亲故。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 外举不弃讎,内举不失亲。”
《旧唐书·代宗纪》:“故求诸必当,用制於中权;存乎至公,岂惭於内举。”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欲效古人 祁大夫 内举不避亲,诚恐不知二弟之学行者,説他因兄而得官,误了终身名节。”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主持事业最主要的基本态度一》:“中国 古话于‘大义灭亲’之外,还有一句叫做‘内举不避亲’。”


国语词典

内举 [nèi jǔ]

⒈ 推荐自己的亲属。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
《旧唐书·卷一一·代宗本纪》:「存乎至公,岂惭于内举。」


内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举释义:荐举亲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 外举不弃讎,内举不失亲。”《旧唐书·代宗纪》:“故求诸必当,用制於中权;存乎至公,岂惭於内举。”《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欲效古人 祁大夫 内举不避亲,诚恐不知二弟之学行者,説他因兄而得官,误了终身名节。”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主持事业最主要的基本态度一》:“中国 古话于‘大义灭亲’之外,还有一句叫做‘内举不避亲’。”
    • 2.
      室事释义:⒈谓在室内举行的祭祀。 ⒉闺房之事。
    • 3.
      日内释义:最近几天里:大会将于日内举行。
    • 4.
      焚草释义:⒈焚烧茅草。⒉烧掉奏稿,以示谨密。⒊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 5.
      祁奚之荐释义: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
    • 6.
      襃赏释义:⒈亦作“褒赏”。 嘉奖,赏赐。《诗·大雅·崧高序》:“《崧高》,尹吉甫 美 宣王 也。天下復平,能建国亲诸侯,襃赏 申伯 焉。”孔颖达 疏:“襃赏者,锡賚之名;车马衣服,是襃赏之物也。”《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元年》:“乙酉,詔绍封功臣,礼赐耆老,延访直言,褒赏死事,追赠名德。”《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上任之后,专务镇静,军民安堵,威名更胜,朝廷累加褒赏。”⒉称赞赏识。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下》:“既而 扬雄 寂寞,师心典誥,至於 童乌 稚子,蜀 汉 诸贤,《太玄》、《法言》,恣加褒赏,虽内举不

内举(nei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内举是什么意思 内举读音 怎么读 内举,拼音是nèi jǔ,内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内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