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良释义:⒈三贤臣。指 秦穆公 时的 奄息、仲行、鍼虎。《诗·秦风·黄鸟序》:“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 穆公 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毛 传:“三良,三善臣也。谓 奄息、仲行、鍼虎 也。”《史记·蒙恬列传》:“昔者 秦穆公 杀三良而死,罪 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繆’。”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昔三良殉 秦,百夫莫赎。”宋 苏辙《和子瞻凤翔八观·秦穆公墓》诗:“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⒉三贤臣。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 叔詹、堵叔、师叔。《左传·僖公七年》:“郑 有 叔詹、堵叔、师叔 三良为政,未
- 2.
中书君释义:唐 韩愈 作寓言《毛颖传》,称毛笔为 毛颖。言 颖 居 中山 为 蒙恬 所获,献于 秦皇,秦皇 封之于 管城,号 管城子,“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后因以“中书君”为毛笔的别称。
- 3.
举用释义:选拔任用。 《史记·五帝本纪》:“禹、皋陶、契、后稷 ……自 尧 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三国志·魏志·毛玠传》:“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 4.
内史释义:⒈官名。西周 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春秋 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左传·襄公十年》:“使 周 内史选其族嗣,纳诸 霍 人,礼也。” 杜预 注:“内史,掌爵禄废置者。”《孔子家语·执辔》:“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⒉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师。 汉景帝 分置左右内史。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史记·蒙恬列传》:“ 始皇 二十六年, 蒙恬 因家世得为 秦 将,攻 齐 ,大破之,拜为内史。”《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景帝
- 5.
内陵释义:谓自取陵替、衰落。《史记·蒙恬列传》:“今 恬 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
- 6.
声名狼藉释义:《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 7.
擿谶释义:指陈谶书。 《文选·张衡<思玄赋>》:“嬴 擿讖而戒 胡 兮,备诸外而发内。”旧注引《秦语》:“秦 三十二年,燕 人 卢生 奏籙图曰:‘亡 秦 者,胡 也。’始皇 乃使将军 蒙恬 将兵三十万,北击 胡,取 河 南地,遂筑长城以为塞。”张铣 注:“擿,指也。”
- 8.
无过释义:⒈没有过失。 《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记·蒙恬列传》:“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文献通考·经籍五》:“诗发乎情者也,而情之所发,其辞不能无过。”⒉没有超过。《史记·苏秦列传》:“夫挟彊 秦 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无过婬欲。”《金史·乐志上》:“所以承天,无过乎质。天其祐之,惟精惟一。”⒊不外乎,只不过。唐 白居易《白发》诗:“不肯长如漆,无过总作丝。最憎明镜里,黑白半头时。”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你把那行装
- 9.
暴兵释义:⒈凶暴不义之师。 《吴子·图国》:“凡兵之所起者有五……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彊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吕氏春秋·仲夏》:“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穀,道路不通,暴兵来至。”高诱 注:“暴害之兵横来至。”⒉谓用兵或动用军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蒙恬 ﹞暴兵露师十有餘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踰 河 而北。”《后汉书·冯衍传上》:“远征万里,暴兵累年,祸挐未解,兵连不息。”李贤 注:“暴,露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 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 10.
榆塞释义:⒈《汉书·韩安国传》:“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於河。”后因以“榆塞”泛称边关、边塞。⒉指山海关。
- 11.
榆林塞释义:古塞名。 秦 将 蒙恬 抗击 匈奴 入侵,在 河套 一带植榆为塞,故称。故址在今 内蒙古 准格尔旗。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诸次之山,诸次之水 出焉……其水东逕 榆林塞,世又谓之 榆林山,即《汉书》所谓 榆溪 旧塞者也。”《资治通鉴·周赧王九年》“﹝ 赵王 ﹞西略胡地,至 榆中”胡三省 注引 唐 杜佑 曰:“榆林郡 南,即 秦 榆林塞。”
- 12.
略取释义:夺取。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乃使将军 蒙恬 发兵三十万人北击 胡,略取 河 南地。”《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慕容农 ﹞遣 兰汗、段讚、赵秋、慕舆悕 略取 康臺,牧马数千匹。”胡三省 注引 杜预 曰:“不以道取曰略。”宋 苏轼《上韩枢密书》:“遂命将出师,略取 河南 地,建置 朔方。”
- 13.
直道释义:⒈古道路名。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今 内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吾适北边,自 直道 归,行观 蒙恬 所为 秦 筑 长城 亭障,堑山堙谷,通 直道,固轻百姓力矣。”《新民晚报》8:“‘秦始皇 直道’原来是一条专供军队大规模进攻的宽阔大道……全长一千四百里。由于是‘直道’,因此遇山开山,遇沟填沟,工程十分浩大。”⒉泛指直的路。《北史·张衡传》:“帝上 太行,开直
- 14.
秦筝释义:古 秦 地(今 陕西 一带)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 秦 蒙恬 所造,故名。
- 15.
筑城曲释义: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筑城曲》宋 郭茂倩 题解:“马暠《中华古今注》曰:秦始皇 三十二年,得讖书云:‘亡 秦 者 胡。’乃使 蒙恬 击 胡,筑 长城 以备之。《淮南子》曰:秦 发卒五十万筑修城,西属流沙,北繫 辽水,东结 朝鲜,中国内郡輓车而餉之。后因有《筑城曲》,言筑 长城 以限 胡 虏也。又有《筑城睢阳曲》,与此不同。”
- 16.
蒙公释义:⒈指秦名将蒙恬。 曾率兵三十万人击退匈奴,收河南地,并筑长城。⒉即旄头骑。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先驱的骑兵。
- 17.
记府释义: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史记·蒙恬列传》:“ 成王 观於记府,得 周公 旦 沉书,乃流涕曰:‘孰谓 周公 旦 欲为乱乎?’”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功勋粲然,著於海内,藏於记府。”
- 18.
连山释义:⒈古《易》名。《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贾公彦 疏:“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於山,故名《易》为《连山》。”唐 韩愈《毛颖传》:“﹝ 蒙恬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罗惇曧《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连山》、《归藏》,简编并没。”⒉连绵的山岭。南朝 梁 吴均《至湘洲望南岳诗》:“重波沦且直,连山纠復纷。”唐 王维《终南山》诗:“太乙 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宋 苏辙《同王适赋雪》:“重楼复閤烂生光
- 19.
遇诛释义:犹被杀。《史记·蒙恬列传论》:“而 恬 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諫,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 20.
顷亩释义:⒈百亩。形容面积大。《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秦始皇 ﹞遣 蒙恬 筑 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⒉顷和亩。泛指土地面积。《晋书·郤詵传》:“自顷风雨虽颇不时,考之万国,或境土相接,而丰约不同;或顷亩相连,而成败异流,固非天之必害於人,人实不能均其劳苦。”《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只是老年的地,不论顷亩,只在‘一夫之力,一夫能种’这块地的多少上计算,叫作一顷。”⒊丈量;用顷或亩计算。《淮南子·泰族训》:“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