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金墉 金墉的意思
jīnyōng

金墉

简体金墉
繁体
拼音jīn yōng
注音ㄐㄧㄣ ㄩ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n,(1)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组词】:黄金。金子。金笔。(2)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组词】: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3) 钱。【组词】:现金。基金。挥金如土。(4)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例句】: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①钲声;②钟声)。金鼓(锣鼓)。(5)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6)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例句】: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①盛酒器;②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7)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组词】: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8) 中国朝代名。【组词】:金代。(9) 姓。

yōng,(1) 城墙。【组词】:墉垣。(2) 高墙。【例句】:“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基本含义

指古代城墙上用金子镶嵌的城楼,比喻极其华丽壮丽的建筑物。

金墉的意思

金墉 [jīn yōng]

1. 西方的城。

2. 犹金城。坚固的城墙。

4. 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贞观后废。《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晋陆机《洛阳地记》:“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魏文帝造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瑶光寺北有承明门,有金墉城,即魏氏所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嘉平六年,司马师废其主芳,迁于金墉。延熙二年,魏王禅位于晋,出舍金墉城。晋杨后及愍怀太子至贾后之废,皆徙金墉。永康二年,赵王伦篡位迁惠帝,自华林西门出,居金墉城。”因亦比喻帝后被贬之所。

金墉 引证解释

⒈ 西方的城。

《文选·张衡<西京赋>》:“似 閬风 之遐坂,横西洫而絶金墉。”
薛综 注:“墉,谓城也。絶,度也。言阁道似此山之长远,横越西池,而度金城也。西方称之曰金。”

⒉ 犹金城。坚固的城墙。

晋 潘岳 《西征赋》:“金墉鬱其万雉,峻嵃峭以绳直。”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旁望斗城,金墉万仞。”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龙盘万岭合,虎踞千山重。我昔往观之,汤池带金墉。”

⒊ 古城名。 三国 魏明帝 时筑,为当时 洛阳城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西北角一个小城。 唐 贞观 后废。

《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 晋 陆机 《洛阳地记》:“洛阳城 内西北角有 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 魏文帝 造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瑶光寺 北有 承明门,有 金墉城,即 魏氏 所筑。”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嘉平 六年, 司马师 废其主 芳,迁於 金墉。延熙 二年, 魏王 禪位於 晋,出舍 金墉城。晋 杨后 及 愍怀太子 至 贾后 之废,皆徙 金墉。永康 二年, 赵王伦 簒位迁 惠帝,自 华林 西门出,居 金墉城。”
因亦比喻帝后被贬之所。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金墉 之耻未雪, 澶洲 之盟将寒。”


金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乞活释义:⒈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晋书·东海王越传》:“初,东嬴公 腾 之镇 鄴 也。携 并州 将 田甄、甄 弟 兰 ……等部众万餘人至 鄴,遣就穀 冀州,号为乞活。”⒉逃亡求食的饥民。《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农 惧,率骑百餘奔 广宗,率乞活数万家保于 上白。”《宋书·王镇恶传》:“时有一人 邵平,率部曲及 并州 乞活一千餘户屯城南。”《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有 司马文荣 者,帅乞活千餘户屯 金墉 城南。”胡三省 注:“惠帝 时,并州 饥荒,其吏民随 东燕王 腾 东下,号曰乞活,是后,流徙逐粮者,亦曰乞活
    • 2.
      兰陵王释义:⒈北齐兰陵武王长恭,文襄帝第四子。 才武而貌美,临阵常戴假面以对敌,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骑五百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歌谣以壮之,作《兰陵王入阵曲》。⒉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三段二十四拍,一百三十字。见《词谱》卷三七。
    • 3.
      凭结释义:⒈依附结纳。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 乃説 术,乞助 景 等平定 江 东”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策 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愿明使君垂察其诚。”《宋书·刘敬宣传》:“高祖 既累破妖贼,功名日盛,故 敬宣 深相凭结,情好甚隆。”《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毅 颇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归之,与尚书僕射 谢混、丹阳 尹 郗僧施 深相凭结。”⒉依傍构筑。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穀水 逕 洛阳 小城北,因阿旧城,凭结 金墉,故 向 城也。永嘉 之乱,结以为垒,号 洛阳垒。”
    • 4.
      圜门释义:圆门。狱门。清 吴兆骞《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吴中诸故人》诗:“身婴木索入圜门,白日阴沉欲断魂。”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朝鲜疏》:“金墉十年,内外隔絶,圜门棘户,穴通饮食。”
    • 5.
      禁籍释义:⒈犹秘籍。秘藏的珍贵书籍。《晋书·荀崧传》:“西阁东序,河图祕书禁籍;臺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⒉记有姓名、年龄、身份等的竹片,悬于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后亦泛指登载宫中供职人员姓名、身份的册籍。宋 叶适《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因兹告请,遂曲軫於深慈;悉与荡除,俾再通於禁籍。”宋 岳珂《桯史·吴畏斋谢启》:“民兵文具,禁籍虚员。”明 李东阳《题屠司寇元勋小像》诗之一:“科名随禁籍,从此达宸旒。”
    • 6.
      芳蔬园释义:晋 代园圃名。旧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晋 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咸寧 四年,立 芳蔬园 於 金墉城 东,多种异菜。”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晋 时有 芳蔬园,在 金墉 之东。”
    • 7.
      虚罔释义:⒈犹虚妄。虚伪荒诞。南朝 陈 徐陵《与顾记室书》:“﹝ 陈暄 ﹞反为憾恚,妄相陷辱。至六月初,遂作盲书,便见诬谤。圣朝明鉴,悉知虚罔。”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朝鲜疏》:“金墉十年,内外隔絶,圜门棘户,穴通饮食;而谓之密约祖妃。其虚罔谬盩,固已极矣!”⒉犹虚无。明 王守仁《大学古本问》:“盖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於至善,而騖其私心於过高,是以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
    • 8.
      遐坂释义:绵延不断的山岭。《文选·张衡<西京赋>》:“似 閬风 之遐坂,横西洫而絶金墉。” 李善 注:“ 閬风 , 崑崙山 名也……言阁道似此山之长远。”
    • 9.
      郿坞释义:东汉 初平 三年,董卓 筑坞于 郿,高厚七丈,与 长安 城相埒,号曰 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后 卓 败,坞毁(故址在今 陕西省 眉县 东北)。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明 陶宗仪《辍耕录·老苗》:“筑营 德胜堰,周围三四里,子女玉帛皆在焉,且以为 郿坞 之计。”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郿坞 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清 倪瑞璿《阅<明史·马士英传>》诗:“金墉旧险崇朝弃,郿坞
    • 10.
      野次释义:⒈野外止宿之处。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若必当移避,缮治 金墉城 西宫,及 孟津 别宫,皆可权时分止。可无举宫暴露野次,废损盛节蚕农之要。”《资治通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是夕,帝宿於野次。”《明史·刘士元传》:“野次无杖,取生柳榦痛笞之四十。”⒉止宿于野外。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富商野次,宿秉停菑。”《新唐书·李光弼传》:“是日,思明 果召 日越 曰:‘光弼 野次,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下》:“西平 曰:‘天子野次,臣下知死敌而已。’”
    • 11.
      金墉释义:⒈西方的城。《文选·张衡<西京赋>》:“似 閬风 之遐坂,横西洫而絶金墉。”薛综 注:“墉,谓城也。絶,度也。言阁道似此山之长远,横越西池,而度金城也。西方称之曰金。”⒉犹金城。坚固的城墙。晋 潘岳《西征赋》:“金墉鬱其万雉,峻嵃峭以绳直。”唐 王勃《九成宫颂》序:“旁望斗城,金墉万仞。”明 李东阳《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龙盘万岭合,虎踞千山重。我昔往观之,汤池带金墉。”⒊古城名。三国 魏明帝 时筑,为当时 洛阳城(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 贞观 后废。《太平御览》卷一七
    • 12.
      鼎邑释义:《左传·桓公二年》:“武王 克 商,迁九鼎于 雒邑。”后遂以“鼎邑”指 洛阳。唐 杨炯《途中》诗:“悠悠辞 鼎邑,去去指 金墉。”唐 王勃《乾元殿颂》:“晷纬齐明,临 鼎邑 而重威灵。”

金墉(jiny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金墉是什么意思 金墉读音 怎么读 金墉,拼音是jīn yōng,金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金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