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 [yóu xiān]
1. 漫游仙界。
2. 指晋郭璞所作《游仙诗》。
4. 泛指游仙诗。
游仙 引证解释
⒈ 漫游仙界。
引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混俗同鱼服,游仙学紫綃。”
清 周亮工 《次清风店咏黄芽菜》:“住寺莫教流败叶,游仙应学煮甜霜。”
清 龚自珍 《木兰花慢》词:“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
⒉ 指 晋 郭璞 所作《游仙诗》。
引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
章炳麟 《辨诗》:“汉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声熙熙,悲而不伤,词若《游仙》,乃足以作将帅之气,虽《云门》《大卷》弗过也。”
⒊ 泛指游仙诗。
引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游仙》可致,无劳 郭璞 之言;《招隐》成文,敢嗣 刘安 之作。”
古人谓游心仙境,脱离尘俗。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游仙。”
唐 广宣 《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诗:“万乘游仙宗有道,三车引路本无尘。”
宋 沉遘 《七言斋居寄杨祖二阁老》:“萧洒城南尺五天,尽凉高枕梦游仙。”
清 周亮工 《同人柏台茅屋成》诗:“游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难删竟自删。”
国语词典
游仙 [yóu xiān]
⒈ 比喻脱离尘俗,游心仙境。
游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丸五色释义:三国 魏 曹丕《游仙诗》:“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后因以“一丸五色”指仙药。
- 2.
一枕释义: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唐 丁仙芝《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宋 陆游《感秋》诗:“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元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套曲:“蛩吟罢一枕纔寧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清 宋维籓《台城路·蝉》词:“午餘一枕游仙梦,几番被伊惊醒。”
- 3.
东华释义:⒈传说仙人 东王公 又称 东华帝君,省称“东华”。 唐 吴筠《游仙》诗之四:“西龟初定籙,东华 已校名。”《云笈七籤》卷四八:“削灭九阴气,记上 东华 名。”明 张居正《应制白鹤吟》之四:“金简忽传天上字,东华 初纪大椿年。”参见“东王公”。⒉明 清 时中枢官署设在宫城 东华门 内,因以借称中央官署。明 袁宏道《途中怀大兄》诗:“一自直 东华,先鸡每戒睡。”⒊泛指朝廷。清 龚自珍《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 东华 事可哀。”⒋见“东华门”。
- 4.
中岩释义:⒈山岩之中。 南朝 齐 谢朓《杜若赋》:“嗟中巖之纤草,厕金芝於芳丛。”唐 王绩《游仙》诗之二:“上月芝兰径,中巖紫翠房。”⒉山岩名。在 四川 眉山。宋 范成大《次韵陆务观慈姥岩酌别二绝》之一:“不辞更宿 中巖 下,投老餘年岂再来?”宋 范成大《中岩》诗序:“去 眉州 一程,诺詎罗 尊者道场。相传昔有 天台 僧,遇病僧与之木钥匙云:‘异时至 眉州 中巖,扣石笋,当再相见。’后果然。”今三石屹立如楼,观前两楼纯紫石,中一楼萝蔓被之,傍有 宝瓶峯 甚端正。
- 5.
临渊结网释义: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事到临头才采取措施。明 杨珽《龙膏记·游仙》:“霎時間石火冰寒,早辦個鳳想仙緣。休等待臨淵結網,只落得月缺花殘。”参见“臨河羡魚”。
- 6.
丹荑释义:指初生的赤芝。《文选·郭璞<游仙诗>》:“临源挹清波,陵岗掇丹荑。”李善 注:“《本草经》曰:‘赤芝,一名丹芝,食之延年。’凡草之初生,通名曰荑,故曰丹荑。”
- 7.
丹谿释义:亦作“丹溪”。 谓仙人居住的地方。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却俭等事》:“适不死之国,国即丹谿。其人浮游列缺,翱翔倒景。”晋 郭璞《游仙诗》之四:“虽欲腾丹谿,云螭非我驾。”唐 温庭筠《赠张鍊师》诗:“丹溪药尽变仙骨,清洛月寒吹玉笙。”
- 8.
丹霄释义:⒈谓绚丽的天空。汉 贾谊 诗:“青青云寒,上拂丹霄。”晋 庾阐《游仙诗》:“神岳竦丹霄,玉堂临雪岭。”唐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诗:“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诗:“万里烟波迴紫潮,五云宫闕耸丹霄。”⒉帝王居处;朝廷;京都。汉 荀悦《汉纪·成帝纪》:“故愿一登文石之阶,陟丹霄之途。”唐 韦应物《白沙亭逢吴叟歌》:“亲观文物蒙雨露,见我昔年侍丹霄。”宋 苏舜钦《依韵和王景章见寄》:“夫君自上丹霄去,莫忘云泉寄好音。”明 顾大典《青衫记·乐天蒙召》:“文章事业,风流才调,咫尺丹霄
- 9.
九馆仙释义:传说 洛 下有洞穴,内有宫殿人物九处,晋 张华 称之为地仙九馆。 参阅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韩定辞》。后以泛称游仙。
- 10.
云峤篇释义:南朝 齐 王融《游仙》诗之二有“结赏自 云嶠,移讌乃 方壶”句。后因用“云嶠篇”借指游仙诗。
- 11.
云舄释义:⒈绣鞋。 清 余怀《板桥杂记·雅游》:“曲中市肆,精洁殊常,香囊云舄,名酒佳茶,餳糖小菜,簫管瑟琴,并皆上品。”⒉仙道着的鞋子。清 赵翼《连日大僚多暴亡》诗:“岂比游仙云舄去,剩擕使鬼纸钱行。”
- 12.
仙篇释义:以游仙为主题的诗篇。如 晋 郭璞 的《游仙诗》之类。
- 13.
仙诗释义:⒈指秦始皇使博士所造的《仙真人诗》,今不传。⒉指晋郭璞所作的《游仙诗》。⒊指扶乩等迷信活动中伪托神仙灵鬼所写的诗。
- 14.
伯禹释义:夏禹。《书·舜典》:“伯禹 作司空。”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伯,爵也。禹 代 鯀 为 崇伯,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 伯禹。”晋 郭璞《江赋》:“骇黄龙之负舟,识 伯禹 之仰嗟。”唐 张鷟《游仙窟》:“张騫 古迹,十万里之波涛;伯禹 遗踪,二千年之坂隥。”
- 15.
俗谚释义:民间流传的,有较固定句型的,通俗浅显的格言式短语。晋 陶潜《答庞参军序》:“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唐 张鷟《游仙窟》:“张郎 心专,赋诗大有道理。俗谚曰:‘心欲专,凿石穿。’诚能思之,何远之有!”沈从文《新湘行记》:“我很满意这次过渡的遇合,提起一句俗谚‘同船过渡,五百年所修’,聊以解嘲。”
- 16.
倚杵释义:古代谶纬家言,谓若干年后天地将变得相近,立杵于地可倚于天。 《初学记》卷一引《河图挺佐辅》:“百世之后,地高天下,不风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岁之后而天可倚杵,汹汹隆隆,曾莫知其始终。”《古微书》卷十六引《易筮类谋》:“天卑地高,雷讙公行。星昼奔,蜺夜闇无光。上无乾,下无常,天地昧昧履践冰。民衣雾,主吸霜,閒可倚杵於何藏。”原注:“天卑地高,天地相去,其閒才可倚一杵耳。”唐 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王国维《游仙》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
- 17.
倡佯释义:⒈同“倘2佯”。 闲游;徘徊。三国 魏 郭遐周《赠嵇康》诗之一:“归我北山阿,自逍遥以倡佯。”宋 曾巩《寄王介卿》:“始得读君文,大匠谢刀尺。周 孔 日已远,遗经窜墙壁。倡佯百怪起,冠裾稔回慝。”⒉引申为传播。杨笃生《新湖南》卷一:“日耳曼 以独立不羈之民族,服属于 罗马 之宇下,其反拨之力最盛,久而久之,此义遂由 日耳曼 民族而倡佯于 欧洲 大陆。”⒊自在纵情貌。唐 张鷟《游仙窟》:“生前有日但为乐,死后无春更著人。祇可倡佯一生意,何须负持百年身?”
- 18.
光仪释义:光彩的仪容。称人容貌的敬词,犹言尊颜。汉 祢衡《鹦鹉赋》:“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南朝 宋 宗炳《明佛论》:“若诸佛见存,一切洞彻,而威神之力,诸法自在,何为不曜光仪于当今?”唐 张鷟《游仙窟》:“敢陈心素,幸愿照知!若得见其光仪,岂敢论其万一!”清 刘大櫆《与某翰林书》:“櫆 明年将至京师,使得立於堂阶之下,而望先生之光仪,幸甚。”
- 19.
冥筌释义:⒈谓无形的拘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 张子 闇内机, 单生 蔽外像。一时排冥筌,泠然空中赏。” 李善 注:“筌,捕鱼之器。言鱼之在筌,犹人之处尘俗。”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⒉指道中的微妙之处。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王琦 注:“冥筌,道中幽冥之跡也。”
- 20.
刘郎释义:⒈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⒉指 汉武帝 刘彻。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⒊指 汉高祖 刘邦。宋 辛弃疾《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⒋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⒌指 东汉 刘晨。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唐 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 相约事难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