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亲兵 亲兵的意思
qīnbīng

亲兵

简体亲兵
繁体親兵
拼音qīn bīng
注音ㄑㄧㄣ ㄅ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n qìng,(1)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含义

指亲自率领兵马,亲临战场的将领。

亲兵的意思

亲兵 [qīn bīng]

1. 旧时指官员身边的随从护卫。

[bodyguard;]

亲兵 引证解释

⒈ 随身的卫兵。

《三国志·魏志·张郃传》:“郃 率亲兵搏战, 备 不能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其后 秦 每出,輒以亲兵五十人持挺卫之。”
梁斌 《红旗谱》十三:“冯大狗 伸出大拇指头笑笑说:‘不敢说大话,当上一名小小的亲兵。’”


国语词典

亲兵 [qīn bīng]

⒈ 随身保护长官的卫队。

《晋书·卷四三·山涛传》:「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亲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三旗释义:清 顺治 后,将皇家军队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宗室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合称“满洲八旗”。
    • 2.
      二广释义:⒈春秋 楚国 军制名,谓左右二部。《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杨伯峻 注:“其君之戎谓 楚王 之亲兵戎车也。楚王 亲兵分为左右两部,每部皆名曰广。”后亦泛指两支部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帝分军为二广,追躡数十里,获 阿保机 之子。”⒉指 宋 代 广南西路 与 广南东路。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与 广东省。宋 岳飞《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似此显见 曹成 未肯便赴行在,意欲侵犯二 广。”宋 彭乘《续墨客挥犀·胡蔓》:“二 广 有草生于山谷间,其名胡蔓草,以急水吞之
    • 3.
      亲军释义:犹亲兵。《新唐书·兵志》:“乾寧 元年……又詔诸王閲亲军,收拾神策亡散,得数万。”《辽史·兵卫志中》:“汉武帝 多行幸之事,置期门、佽飞、羽林之目,天子始有亲军。”清 孙致弥《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龙虎亲军三十万,登坛空想 霍嫖姚。”
    • 4.
      会葬释义:⒈参加葬礼;会合送葬。《左传·隐公元年》:“惠公 之薨也,有 宋 师,太子少,葬故有闕,是以改葬。卫侯 来会葬。”《后汉书·杨赐传》:“公卿已下会葬。”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祭品象物,多难指名,会葬者盖相摩。”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唐文宗 令全部宦官去会葬,郑注 纵亲兵杀死全部宦官。”⒉合葬。《史记·吕不韦列传》:“始皇 十九年,太后薨,諡为 帝太后,与 庄襄王 会葬 茝阳。”
    • 5.
      大帐释义:契丹 主的亲兵,谓之“大帐”。
    • 6.
      夹毂队释义:南朝 诸王亲兵。诸王出则夹车作卫队,故名。《宋书·海陵王休茂传》:“夜挟 伯超 及左右 黄灵期 …… 余双 等,率夹轂队,於城内杀典籤 杨庆。”《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五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云:“宋 诸王有夹轂队,盖左右亲兵也,出则夹车为卫。”《南齐书·焦度传》:“补 晋安王 子勛 夹轂队主。随镇 江州。”亦省称“夹轂”。《南史·王华传》:“文帝 未亲政事,悉委司马 张邵 …… 邵 性豪,每行来常引夹轂。”明 梅鼎祚《玉合记·缘合》:“何劳夹轂问华居,柳市 南头去。”
    • 7.
      帐兵释义:犹言帐下士卒,帐下亲兵。
    • 8.
      攀望释义:攀拉追望。极言不忍分离。唐 郭周藩《谭子池》诗:“言讫辞冲虚,杳靄上玄微。凡情留不得,攀望众号悲。”《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斥回随驾卫士,至于攀望慟哭,童贯 遂令亲兵引弓射之。”
    • 9.
      游逻释义:⒈巡逻。亦指巡逻的士兵。《宋书·柳元景传》:“元凶 劭 自登 朱雀门 督战,军至 瓦官寺,与义军游逻相逢,游逻退走,贼遂薄垒。”清 金农《次香山驿》诗:“吹角嘶笳本游逻,忼慨悲歌有谁和?”⒉犹巡逻。《宋书·索虏传》:“游逻上接 于湖,下至 蔡洲,陈舰列营,周亘 江 畔。”《南齐书·倖臣传·纪僧真》:“贼退,太祖 命 僧真 领亲兵,游逻城中。”《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遥光 遣人掩取之,萧坦之 露袒踰墙走,道逢游逻主 颜端,执之。”胡三省 注:“游逻主,将兵在 臺城 外巡逻者也。”
    • 10.
      牙兵释义:卫兵;亲兵。唐 李德裕《论太和五年失维州状》:“其 悉怛谋 等,寻帅城兵并州印甲仗,塞途相继,空垒来降,臣即大出牙兵,受其降礼。”宋 梅尧臣《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解艇水驛无几舍,新诗又遣牙兵持。”《明史·朱寘鐇传》:“总兵官 姜汉 简鋭卒六十人为牙兵,令 周昂 领之。”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莫若厚集牙兵,以资弹压。”
    • 11.
      王亲释义:⒈君王的亲兵。《左传·昭公二十七年》:“王使甲坐於道,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孔颖达 疏:“言从门至阶,从阶至户,从户至席,皆是王之亲兵也。”⒉君王的亲属。《魏书·彭城王勰传》:“镇压任重,故令王亲董元戎,远抚 淮 外。”
    • 12.
      盗臣释义:⒈谓盗窃府库财物的官吏。 《礼记·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寧有盗臣。”郑玄 注:“国家利义不利财。盗臣损财耳,聚敛之臣乃损义。”《新唐书·食货志一》:“盗臣诚可恶,然一人之害尔。聚敛之臣用,则经常之法坏,而天下不胜其弊矣。”⒉叛臣;簒夺之臣。唐 权德舆《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马公行状》:“﹝ 建中 四年﹞冬十月,盗臣窃发,鑾輅狩于近郊。”宋 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一:“昭宗 亲兵既尽,朱温 羽翼已就,行密 辈崎嶇於一邦,初务养练,不能遽成,此内外俱轻,盗臣得志之患也。”明 方孝孺《春秋
    • 13.
      营官释义:⒈营一级的长官。《清史稿·兵志三》:“二年,乃改仿 湘 军成规,以五百人为一营,设营官、哨队官及亲兵。”陶成章《浙案纪略·濮振声传》:“五哨为营,有营官,号曰千夫长。”⒉指负责地方武备和治安的官吏。《红楼梦》第一一一回:“林之孝 便叫人开了门,报了营官。”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附《上杨提台禀帖》:“驻防营官之在卑县者,卑职每留意周旋。”
    • 14.
      那可儿释义:蒙古语的音译。 蒙古汗国 和 元朝 时,贵族领主‘那颜’的亲兵和伴当,主要用来镇压游牧民,参加那颜夺取牧场、牲畜和奴隶的战争。明 张禄 辑《词林摘艳》卷三:“必答奴那可儿休奸诈。”参阅 护雅夫《伴当nokor考》(《史学杂志》1952年8月号)。
    • 15.
      都君子释义:从都邑征发的亲兵。《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左司马 沉 尹 戌 帅都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杨伯峻 注:“都君子之都当即《诗·小雅·都人士》之都,亦即隐元年《传》‘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之都,都邑之通称。君子即《国语·吴语》‘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之‘私卒君子’,《史记·越世家》作‘君子六千人’,则‘都君子’为亲军之称号,徵发自都邑者。”
    • 16.
      风驰雨骤释义:形容像风雨一样迅捷猛烈。 《旧五代史·梁书·谢彦章传》:“每敦阵整旅,左旋右抽,虽风驰雨骤,亦无以喻其迅捷也,故当时骑士咸乐为用。”明 黄周星《楚州酒人歌》:“帝顾 巫阳 笑扶酒人去,风驰雨骤苍黄謫置 楚州 城。”《宦海》第十二回:“任大老爷 亲自骑着快马,带着八十名亲兵小队,风驰雨骤的在后赶来。”
    • 17.
      麒麟门释义:旧时官署暖阁后的一道门。上绘蓝色麒麟,口吐红色火焰,门上并照例贴有红纸写的“指日高升”四个大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他带了两个亲兵,只走到麒麟门外,便把一个裁缝拿了,翻身进去回话。”
    • 18.
      黑云都释义:五代 杨行密 亲兵的称号。

亲兵(qin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亲兵是什么意思 亲兵读音 怎么读 亲兵,拼音是qīn bīng,亲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亲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