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伏读 伏读的意思

伏读

简体伏读
繁体伏讀
拼音fú dú
注音ㄈㄨˊ ㄉ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dú dòu,(1)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组词】:句读。

基本含义

伏读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默默地努力,埋头苦读。

伏读的意思

伏读 [fú dú]

1. 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亦称“伏读”。

伏读 引证解释

⒈ 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

《孔丛子·杂训》:“子思 在 鲁,使以书如 卫 问 子上,子上 北面再拜,受书伏读。”
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 清 俞正燮 《<澳门纪略>跋》:“昔尝伏读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


国语词典

伏读 [fú dú]

⒈ 古代凡下级属员接奉上级来函表示,拜读的用语。

《六部成语注解·吏部》:「伏读:凡督抚接奉上谕有交办事件,后来覆奏折内必叙云:臣伏读上谕云云。」


伏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读释义: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孔丛子·杂训》:“子思 在 鲁,使以书如 卫 问 子上,子上 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 清 俞正燮《<澳门纪略>跋》:“昔尝伏读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
    • 2.
      健笔释义:雄健的笔,谓善于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南朝 陈 徐陵《让五兵尚书表》:“虽復 陈琳 健笔,未尽愚怀。”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宋 朱熹《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追次元韵偶成》之一:“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清 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一》:“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 哀 棃,快如 并 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马茂元《桐城派方刘姚三家文论评述》:“姚鼐 虽每每自恨才短,无雄文健笔,然而他的散文,却能温润清深,自成体貌。”
    • 3.
      全挂子释义:亦作“全卦子”。 道地的江湖卖艺者。《红楼梦》第十六回:“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駡槐’的抱怨;‘坐山看虎鬭’,‘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乾岸儿’,‘推倒了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本事。”清 成瓘《篛园日札·官府中琐语琐事之沿》:“今世又有全卦子之名,不晓所谓。伏读 雍正 六年圣諭云,卦子匪类,隶籍于江南之 庐 凤,及 河南、山东、山、陕 地方,其男妇皆习拳棒技艺,携带马骡,遨游各省,每逢人烟稠密之地,则以技艺博取钱米,及至孤村独舍,行旅单身,则恣意抢夺。知卦子乃今世挈家卖艺之人。”
    • 4.
      复书释义: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孔丛子·杂训》:“子思 在 鲁,使以书如 衞 问 子上。子上 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復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詔以右正言 富弼 为回谢国信使,西上閤门使 符惟忠 副之,復书曰……”
    • 5.
      宣索释义:⒈皇帝下旨,向有司索取钱财用物。 唐 李德裕《奏缭绫状》:“臣昨缘宣索,已具军资岁计及近年物力闻奏,伏料圣慈,必垂省览。又奉詔旨,令织定罗纱袍段及可幅盘絛繚綾等一千匹。伏读詔书,倍增惶灼。”《新唐书·李石传》:“赐京畿一岁租;停方镇正、至、端午三岁献,以其直代百姓配緡;天下非药物茗果,它贡悉禁;又罢宣索营造。”《元典章·圣政一·恤站赤》:“各处岁贡方物,有司自有额例,其餘非奉宣索不得擅进。”⒉犹索取。清 吴伟业《画兰曲》:“主人邀我图山色,宣索传来画兰笔。轻移牙尺见匀牋,侧偃银毫怜吮墨。”靳荣藩 辑注谓“
    • 6.
      悲哽释义:亦作“悲梗”。悲伤哽咽。《隋书·虞世基传》:“世基 食輒悲哽,不能下。”唐 崔橹《过蛮溪渡》诗:“身随远道徒悲梗,诗卖明时不值钱。”宋 陆游《跋<朝制要览>》:“先君捐舘舍三十有四年,统得此於故庐,伏读悲哽,敬识卷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王 泫然悲哽。”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法忍 闻余言……以悲梗之声,百端解慰。”沙汀《淘金记》八:“她的声调带点悲哽,她的眼睛已经润湿了。”
    • 7.
      抱膝吟释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 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裴松之 注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每晨夕从容,常抱膝长啸。”后以“抱膝吟”指高人志士的吟咏抒怀。宋 朱熹《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诗:“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红楼梦》第三八回:“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清 黄遵宪《上海喜晤陈伯严》诗:“横流何处安身好,从子商量抱膝吟。”
    • 8.
      散越释义:⒈犹激越。《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韦昭 注:“越,扬也……伏则不宣,散则不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初则发声调畅,稍加散越。”⒉犹激扬。《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诱呼 鲜卑,侵扰北方”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魏书》:“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书,伏读恳切,精魄散越。”《宋书·申恬传》:“伏闻朝恩当加臣 济南 太守,仰惟优旨,荒心散越。”明 张煌言《<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懽愉则其情散越,散越则思致不能深入。”
    • 9.
      诏敕释义:⒈亦作“詔勅”。皇帝下令。《后汉书·冯勤传》:“勤 母年八十,每会见,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⒉诏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安 和 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詔敕,假手外请。”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则此又过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窃臣等伏读连日詔敕,武昌 不守,大军南下,惊心动魄。”

伏读(fud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伏读是什么意思 伏读读音 怎么读 伏读,拼音是fú dú,伏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伏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