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苦 [yàn kǔ]
1. 厌烦以为苦事。
厌苦 引证解释
⒈ 厌烦以为苦事。
引《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鴆其母,列讼县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汉阴生 ﹞常於市中匄,市中厌苦,以粪洒之。”
《旧唐书·阳城传》:“诸諫官纷紜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洞庭丐者》:“洞庭山 有丐者,貌似狂易,常行乞道上,夜则卧菴寺廡下,僧厌苦之,驱去復来。”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使终日常为一事,则无论如何可乐之事,亦生厌苦,故必求刻刻转换之境以娱之。”
国语词典
厌苦 [yàn kǔ]
⒈ 因厌烦而引以为苦。
引《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孟尝传》:「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
唐·韩愈《顺宗实录四》:「李泌为相,举为谏议大夫,拜官不辞,……能自苦刻,不乐名利,必谏诤死职下,咸畏惮之。既至,诸谏官纷纷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
厌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化城释义:⒈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槃,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见《法华经·化城喻品》。南朝 宋 谢灵运《缘觉声闻合赞》:“厌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寳。诱以涅槃,救尔生老。”唐 朱子奢《豳州昭仁寺碑》:“慧刀已裂,化城斯引。”清 龚自珍《支那古德遗书序》:“导之也有师,扶持之也有相,尚犹虑夫涉之也有浅深,閲之也有久暂,则有诸境以为之策,有化城以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缘以为之归墟。”⒉指幻境。元 张仲深《送全上人》诗:
- 2.
厌苦释义:厌烦以为苦事。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鴆其母,列讼县庭。”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 汉阴生 ﹞常於市中匄,市中厌苦,以粪洒之。”《旧唐书·阳城传》:“诸諫官纷紜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洞庭丐者》:“洞庭山 有丐者,貌似狂易,常行乞道上,夜则卧菴寺廡下,僧厌苦之,驱去復来。”夏曾佑《小说原理》:“人使终日常为一事,则无论如何可乐之事,亦生厌苦,故必求刻刻转换之境以娱之。”
- 3.
县廷释义:亦作“县庭”。古称县官行使政令的处所。《史记·游侠列传》:“解 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后汉书·循吏传·孟尝》:“上虞 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鴆其母,列讼县庭。”
- 4.
同伦释义:⒈同一等第。《穀梁传·文公十八年》:“秋,公子遂、叔孙得臣 如 齐,使举上客,而不称介,不正其同伦而相介,故列而数之也。”⒉同类。汉 贾谊《新书·等齐》:“君臣同伦,异等同服,则上恶能不眩於其下?”清 龚自珍《发大心文》:“当念众生现富单那形、鳩槃荼形、夜迦形,或人生中粗弊如畜,福力轻微,或生疣赘,五官不全,同伦讥厌,己亦厌苦,我当巧术而以度之。”⒊同一道德标准。《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孔颖达 疏:“行同伦,伦,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
- 5.
掠卖释义:劫掠贩卖人口。汉 王充《论衡·吉验》:“竇太后 弟曰 广国,年四、五岁,家贫,为人所掠卖,其家不知其所在。”《新唐书·郭元振传》:“﹝ 郭元振 ﹞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餘,以餉遗宾客,百姓厌苦。”《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真珠姬 揆着心中事,大声啼泣,诉出事繇来,方知是宗王之女,被人掠卖至此。”《新华月报》1974年第11期:“在上个世纪,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掠卖的‘契约 华 工’曾经同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人民共同劳动,共同斗争,播下了 中 特 两国人民友谊的种子。”
- 6.
翫寇释义:⒈轻视敌寇。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 不可启,寇不可翫。”宋 欧阳修《论盗贼事宜札子》:“今之谋臣,不识已形之祸,以患为乐,以危为安,见盗贼虽多而时有败者,遂生翫寇之意。”《明史·孙传庭传》:“士大夫厌苦 传庭 所为,用法严,不乐其在 秦。相与譁於朝曰:‘秦 督翫寇矣。’”《清史稿·高宗纪二》:“﹝ 乾隆 十一年三月﹞戊寅,庆復 至 打箭鑪,劾 李质粹 等老师翫寇,请续调官兵进勦,允之。”⒉引申为助长寇势。《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废帝 怒曰:‘德钧 父子握彊兵,求大镇,苟能败 契丹 而破 太原,虽
- 7.
衽席释义:⒈亦作“袵席”。床褥与莞簟。《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衽席,单席也。”贾公彦 疏:“衽席者,亦燕寝中卧席…… 司农 云‘单席’,则卧之簟席。”钱玄《三礼名物通释·衣服·韨舄》:“衽席之制,牀上版曰笫,亦曰簀。笫上之席曰莞,亦曰簟。簟上加衽,衽即褥。”⒉泛指卧席。《韩诗外传》卷二:“姬(樊姬)曰:‘妾得侍於王,执巾櫛,振衽席,十有一年矣。’”唐 李德裕《蚍蜉赋》序:“此郡多蚍蜉,余所居临流,实繁其类,或聚於袵席,或入於盘盂,终日厌苦,而不知可御之术
- 8.
躲婆石释义:相传 晋 代大书法家 王羲之 为 蕺山 老姥书扇,此姥既得厚值,数来求书,羲之 厌苦,避于 戒珠寺 山石后,因名其石为“躲婆石”。见 明 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 9.
返旆释义:⒈亦作“返斾”。回师。晋 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潜光 阳 甸,返斾 吴 丘。”《北史·僭伪附庸传·沮渠牧犍》:“牧犍 闻 蠕蠕 内侵 善无,幸车驾返斾,遂婴城自守。”《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若节用爱民,务农训兵,数年之中,公私充实,而 赵 魏 之间,厌苦寇暴,民思 燕 德,庶几返旆,克復故业。”《东周列国志》第五回:“陈、蔡、鲁 三国之兵,见 宋 兵移动,俱有返斾之意。”《洪秀全演义》第二十回:“乘胜入 晋,直抵 燕 冀 无返斾。”⒉指返归。明 冯梦龙《情史·情私·江情》:“既自京师返旆
- 10.
配户释义:按户摊派。《新唐书·食货志三》:“当时府、县配户督限,有稽违则迫蹙鞭挞,甚於税赋。”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五:“裴耀卿 迁 长安 令,旧有配户和市法,人厌苦之;裴 一切责豪门坐买,豫给以直,僦欺之弊遂絶。”
- 11.
马嵬袜释义:杨贵杞 死于 马嵬 时遗下的袜子。 典出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妃子死日,马嵬 媪得锦袎袜一隻。相传过客一玩百钱,前后获钱无数。”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寺即 景阳宫 故地也,以井在焉,好事者往来不絶,寺僧颇厌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