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举 [jìn shì jǔ]
1. 亦作“进士举”。
3. 进士科考试。
进士举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进士擧”。进士科考试。
引《太平广记》卷一五七引 唐 卢肇 《逸史·李君》:“江陵 副使 李君 尝自 洛 赴进士擧,至 华阴,见白衣人在店, 李君 与语。”
前蜀 冯鉴 《续事始》:“隋 大业 初,始举进士举。”
《太平广记》卷一五五引《野史·郭八郎》:“河中 少尹 郑復礼 始应进士擧,十上不第,困厄且甚。”
进士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桂枝释义:⒈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桂枝”指月。 唐 卢照邻《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⒉“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唐 孟浩然《送洗然弟进士举》诗:“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唐 司空曙《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欲归江海寻山去,愿报何人得桂枝。”宋 梅尧臣《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诗:“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元 杨弘道《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诗:“明年桂枝春,兄弟双翱翔。”参见“桂林一枝”。⒊中药名。即肉桂。可作中药。明 李
- 2.
特转释义:谓受特恩升迁。 宋 赵昇《朝野类要·特转》:“﹝特转﹞谓非循常法陞转,而特有指挥赏转者。”《宋史·选举志三》:“濮 秀 二王下子孙中进士举者,更特转一秩。”《宋史·选举志四》:“王珪 等言:‘……请今自正任刺史以上,转官未满十年,若有显效者自许特转,其非次恩惟许改易州镇,以示旌宠。’”
- 3.
畿服释义:⒈指天下。《后汉书·董卓传论》:“董卓 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李贤 注:“畿,谓王畿也。服,九服也。”⒉指京师附近地区。《晋书·江统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 华 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翫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畿服,谓邦畿千里之内。”《宋书·索虏传》:“顷诛讨 蛮 髦,事止畿服。”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 邕州 蔡大夫 京 ﹞后以进士举上第,寻又学究登科,而作尉畿服。”
- 4.
白马清流释义:《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天祐 中,唐 宰相 柳璨 希 太祖 旨,譖杀大臣 裴枢、陆扆 等七人於 滑州 白马驛。时 振 自以 咸通、乾符 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尤愤愤,乃谓 太祖 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於 黄河,永为浊流。’”后用为士大夫被谗害之典。
- 5.
解额释义:唐 制,进士举于乡,给解状有一定名额,故称解额。
- 6.
誊録官释义:誊录院负责誊录考生试卷事务的官员,在进士举人和五种贡生中选派,由皇帝任命。《清史稿·选举志三》:“乾隆 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録、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迴避矣。”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三节:“每日派誊三卷,誊録书手不准携带墨笔,如有顶冒入场,代人改窜文艺者,查出治罪,以誊録官管理之。”
- 7.
试射释义:谓主持考试射箭。《金史·选举志一》:“三年,定制,女直 人以年四十五以下,试进士举,於府试十日前,委佐贰官善射者试射。”
- 8.
驳放释义:亦作“駮放”。 谓科举时代否定已发榜公布的中式者而贬黜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制科》:“今员外吹毛求瑕,务在駮放,则小人也却寻归路。”《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尝谓优人 石野猪 曰:‘朕若应击毬进士举,须为状元。’对曰:‘若遇 尧 舜 作礼部侍郎,恐陛下不免駮放。’”胡三省 注:“駮,纠駮也。放,黜也。”宋 洪迈《容斋随笔·进士试题》:“唐穆宗 长庆 元年,礼部侍郎 钱徽 知举,放进士 郑朗 等三十三人。后以 段文昌 言其不公,詔中书舍人 王起,知制誥 白居易 重试,驳放 卢公亮 等十人,贬 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