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役所 役所的意思
suǒ

役所

简体役所
繁体
拼音yì suǒ
注音ㄧˋ ㄙㄨㄛ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1) 服兵务,从军。【组词】:从役。现役。(2) 战事。【组词】:战役。(3) 服劳力之事。【组词】:劳役。徭役。(4) 使唤。【组词】:役使。奴役。(5) 被役使的人。【组词】: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suǒ,(1) 处,地方。【组词】:住所。哨所。场所。处所。(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组词】:研究所。派出所。(3) 量词,指房屋。【例句】:一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例句】: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组词】:为人所敬。(6) 姓。

基本含义

指官府、官署。

役所的意思

役所 [yì suǒ]

1. 役作的处所。

役所 引证解释

⒈ 役作的处所。

《宋史·王能传》:“护城 祁州,躬率丁夫,旦暮不离役所,宴犒周洽。”


役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役钱释义:代替劳役的税钱。宋 制,凡应服劳役者可输钱免役。宋 叶适《役法》:“故役钱者,募役之患;而今之所谓保副正长,又募役所不能行之患也。”《宋史·张根传》:“常平止听纳息,以塞兼并;下户均出役钱,以絶姦伪;市易唯取净利,以役商贾。”
    • 2.
      水火棍释义:旧时衙门差役所使用的上黑下红、上圆下略扁的木棍。
    • 3.
      貌閲释义: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 隋 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 4.
      貌阅释义: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 隋 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 5.
      过迹释义:⒈亦作“过蹟”。过去的行迹。唐 元稹《遣病》诗:“前身为过跡,来世即前程。”⒉错误的行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而新充蠢朴之人,皆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款犯》:“吴 浙 之间,有等积年巨蠹,盘踞衙门,专通上下线索,勾连地方势豪,侦探官府短长,胥役所行过蹟,凭其喜怒,牵陷善良,取捕风捉影之事,作装头换面之谋。”⒊见“过跡”。
    • 6.
      鹊衣释义:黑色衣服。传说中为鬼役所穿,亦指鬼役。

役所(yis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役所是什么意思 役所读音 怎么读 役所,拼音是yì suǒ,役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役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