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士 [zhōng shì]
1. 忠义之士。
忠士 引证解释
⒈ 忠义之士。
引《孔子家语·贤君》:“佞臣諂諛,窥导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忠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释义: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 谓处处都有贤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 者焉,不如 丘 之好学也。’”《汉书·武帝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亦作“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 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2.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释义:汉 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后因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隋书·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不禁暗暗称奇,不料这蓽门圭竇中,有这等明理女子,真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解放日报》26:“‘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广大群众是人才的源泉。”亦作“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 3.
一芳释义:一株芳草。 语出 汉 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北史·卢询祖传》:“草则离离靡靡,缘冈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间於荆棘。”后常以“一芳”喻德才兼备之人。
- 4.
窥道释义:⒈探明道理。 《淮南子·要略》:“凡属书者,所以窥道开塞,庶后世使知举错取捨之宜适。”⒉亦作“窥导”。谓察其意而加以诱导。《孔子家语·贤君》:“佞臣諂諛,窥导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汉书·元帝纪》:“淮阳王 舅 张博、魏郡 太守 京房 坐窥道诸侯王以邪意,漏泄省中语。博 要斩,房 弃市。”颜师古 注:“道读曰导。”王先谦 补注:“窥其意而导之。”
- 5.
香草释义:⒈栽培用于烹调的一种芳香草本植物⒉含有香味的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北周 庾信 《春赋》:“一丛香草足碍人,数丈游丝即横路。” 宋 曾巩 《思政堂记》:“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徘徊曲径怜香草,惆悵乔林掛落暉。”⒊比喻忠贞之士。 汉 王逸 《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諭,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⒋比喻寄情深远的诗篇。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