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家 [sēng jiā]
1. 僧人,和尚。
3. 指僧院。
僧家 引证解释
⒈ 僧人,和尚。
引唐 崔峒 《题崇福寺禅师院》诗:“僧家竞何事,扫地与焚香。”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色中饿鬼是僧家,尼扮繇来不较差。”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就是我们僧家赚个几百钱香钱,也化的是十方施主的,没化你的!”
⒉ 指僧院。
引唐 韩愈 《题秀禅师房》诗:“桥夹水松行百步,竹牀莞席到僧家。”
唐 白居易 《僧院花》诗:“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僧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僧腊释义:僧尼受戒后的年岁。唐 韩翃《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诗:“僧腊阶前树,禪心江上山。”明 宋濂《孤峰德公塔铭》:“世寿七十又九,僧腊六十有二。”清 褚人穫《坚瓠二集·僧腊》:“僧家言僧腊言,犹言年岁也。”
- 2.
外学释义:⒈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⒉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胡三省 注:“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⒊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唐 鲍溶《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宋 王禹偁《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
- 3.
宝子释义:香炉的一种。 多为僧家所用。
- 4.
引磬释义:僧家的一种法器。 多用铜制,形如小碗,底贯以纽,下附木柄。诵经念佛时用以调整音节。《水浒传》第九十回:“引磬响处,两碗红纱灯笼,引长老上升法座。”巴金《秋》二四:“坐在他对面的右边那个敲小引磬的年轻和尚接着用响亮的声音唱道:‘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
- 5.
打斋释义:⒈谓僧家沿门募化乞食。 ⒉指念经做法事。
- 6.
无患子释义:无患木所结之实。有荚,形似刀豆,内有子如珠,可入药。僧家取为念珠。
- 7.
曲录床释义:僧家用的禅床。因刻木成屈曲形为之,故名。
- 8.
法岁释义:佛教语。 出家受戒后的僧人,每年夏天安居三月。安居毕,即增加一年的“法岁”。因以“法岁”称僧人出家的年资。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宋 时僧家以四月十五日结制,安居刹院,不敢起单云游。建楞严会,每日诵经脩懺。朝廷降赐金帛,檀信随喜,施助无虚日。至七月十五日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
- 9.
清粹释义:⒈清高纯正。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涣 子 侃,亦清粹閒素,有父风,歷位郡守尚书。”《世说新语·言语》“司马景王 东征”刘孝标 注引 晋 王沉《魏书》:“司马师,字 子元,相国 宣文侯 长子也,以道德清粹重于朝廷。”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韩定辞》:“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笔书之。”⒉犹清秀。《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卢绚 ﹞风标清粹,上目送之,深嘆其藴籍。”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僧家考课》:“灵谷寺 住持,年甫弱冠,姿貌清粹。”《明诗纪事丁籤·黄巩》引《莆阳文献》:
- 10.
道价释义:僧家在修持方面的声望。宋 王十朋《哭纯老》诗:“莫年住 甌 闽,道价高远迩。”《剪灯馀话·听经猿记》:“其后道价高重,虎侍猿随,变幻神奇,不可胜述,世称为 肉身菩萨。”
- 11.
酸馅气释义:僧家素食,常食酸馅,因以“酸馅气”讥称僧人言词诗文的特有腔调和习气。
- 12.
香积厨释义:僧家的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