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调 [zhōng diào]
1. 词调体式之一。因其篇幅长短适中,故称。通常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如《破阵子》、《渔家傲》、《苏幕遮》等。但也有少于五十九字的,如《七娘子》即五十八字(一为六十字)。
中调 引证解释
⒈ 犹中和。
引《太平御览》卷八四一引《淮南子·地形训》:“河水中调而宜菽。”
今本“调”作“浊”。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四》:“浊本作调。中调犹中和也。”
⒉ 词调体式之一。以其长短适中,故名。一般以五六十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以别于“长调”。
国语词典
中调 [zhōng diào]
⒈ 一种长短中等的词调。名见《草堂诗余》,清毛先舒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者为中调。
中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丝卡诗释义:丝卡诗调整型内衣有限公司是专门设计、生产、营销女性内衣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主导产品有文胸、内裤、保暖内衣、无缝美体内衣、家居服、睡衣、泳装等全系列内衣产品,其中调整型内衣为公司的主打产品。
- 2.
仲裁释义: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裁决。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非诉讼方式。分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得仲裁。
- 3.
凡尔释义:即阀。管道、泵或其他机器中调节和控制流体的流量、压力和流动方向的装置,种类较多,如气阀、水阀、油阀等。也叫阀门,通称活门。
- 4.
削爵释义:革除官爵。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严嵩 见圣怒不测,一时不及救护,到底亏他於中调停,止於削爵为民。”清 叶廷琯《吹网录·<虞山妖乱志>撰人》:“抚寧侯 朱国弼 者,故靖难功臣苗裔也…… 崇禎 十一年正月削爵。”
- 5.
双拽头释义:词学名词。 长调、中调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如 宋 周邦彦《瑞龙吟》词“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 6.
就中释义:⒈居中(做某事):就中调停。 ⒉方位词。其中:这件事他们三个人都知道,就中老王知道得最清楚。
- 7.
居中释义:⒈位置在中间:标题居中。⒉居间;从中:居中调停。居中斡旋。
- 8.
息事宁人释义:⒈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⒉在纠纷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
- 9.
慢调释义:词曲的一种格调。 因曲调舒缓而得名。也有由单调小令演化为中调、长调而称慢的,如《浪淘沙慢》、《木兰花慢》等。
- 10.
抽调释义:从中调出一部分(人员、物资):抽调部分科研人员加强重大课题研究。
- 11.
拉架释义:拉开打架的人,从中调解。
- 12.
空调释义:⒈〈动〉从空中调动。 ⒉〈名〉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论调。⒊〈动〉调节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速度等,使达到一定的要求。⒋〈名〉调节空气的装置。
- 13.
调停释义:⒈调解:居中调停。 ⒉照料;安排(多见于早期白话)。
- 14.
调和鼎鼐释义: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 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 15.
调和释义:⒈掺和并搅拌:把几种中药调和均匀。⒉配合得适当:色彩调和。雨水调和。⒊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于好:从中调和。⒋妥协、让步(多用于否定式):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
- 16.
调笑令释义:⒈词牌名。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起句二字重迭。又一体仄韵三十八字,词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⒉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与词牌三十八字体相同,用在套曲中。
- 17.
调鹰释义:调弄和训练鹰隼。唐 韩偓《苑中》诗:“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开封 尹 桑维翰,以国家危在旦夕,求见帝,帝方在苑中调鹰,辞不见。”胡三省 注:“调鹰者,调习之也,使其驯狎而附人。”郁达夫《薄奠》中:“河边隙地,长成一片绿芜,晚来时候,老有闲人在那里调鹰。”
- 18.
谐振释义:无线电接收机中调谐回路的振荡频率与无线电发射台的振荡频率相同时,接收机就可以收到发射台的无线电波,这种现象叫做谐振。
- 19.
转圜释义:⒈挽回:事已至此,难以转圜了。⒉从中调停:他们俩的矛盾由你出面转圜比较好些。
- 20.
金花释义:⒈指色彩金黄艳丽、不易败落的花朵。北周 庾信《玉帐山铭》:“玉策难移,金花不落。”唐 王建《宫中调笑词》之二:“胡蝶,胡蝶,飞上金花枝叶。”明 王世贞《人日病起作》诗:“柏忆金花煖,梅怜玉树新。”⒉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绣制的花饰。《南史·鱼弘传》:“有眠床一张……通用银鏤金花寿福两重为脚。”唐 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二:“绣段装簷额,金花帖鼓腰。”宋 苏轼《春帖子词·皇太后阁四》:“翠管银罌传故事,金花綵胜作新年。”⒊指头晕眼花或愤怒时出现在眼前的像星星的小光点。茅盾《子夜》一:“‘邪魔呀’,吴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