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手 [cì shǒu]
1. 犹探手。
2. 宋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
3. 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
5. 犹言棘手。
刺手 引证解释
⒈ 犹探手。
引唐 韩愈 《调张籍》诗:“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⒉ 宋 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
引宋 李纲 《论御寇用兵札子》:“召募畿甸之民刺手,权充乡遂之兵,优与赡给,事毕放还归乡。”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此曹皆东北无所归之人,纵之使去,又復为盗,已刺手、背团结,与旧兵同为队伍,逐日训练,假以时日,当皆为精兵矣。”
⒊ 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
引清 魏源 《军储篇一》:“儻有紈袴温饱之家,耻鲸哀免者,许以金赎,视其职衔小大,为罚赎之轻重,仅免刺面而仅刺手。刺手逾限不悛者诛,不得再赎。”
⒋ 犹言棘手。
引老舍 《上任》:“咱们就这么办,先找小的,不刺手的办。”
刺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困难释义:⒈事情复杂,阻碍多:这件事做起来很困难。 ⒉穷困,不好过:生活困难。⒊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易解决的问题或障碍:克服困难。
- 2.
沾手释义:⒈用手接触:雪花一沾手就化了。 ⒉比喻参与某事:这事一沾手就甩不掉。
- 3.
麻烦释义:⒈烦琐;费事:麻烦得很。这个问题很麻烦。服务周到,不怕麻烦。⒉使人费事或增加负担:麻烦您啦!。自己能做的事,决不麻烦别人。⒊烦琐难办的事情:给你添了不少麻烦。他现在有麻烦了。
刺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外转释义:针刺手法名。
- 2.
刺血释义:刺手指出血。表示虔敬的一种苦行。《宣和遗事》前集:“﹝ 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宋 吴自牧《梦粱录·后妃列女》:“唐 孝女 冯 氏……誓不嫁以奉母。母病篤,刲股治之不救。葬母,乃结草庐墓下,以供晨香夕灯,侍奉如生,又刺血书经,报劬劳之恩。”
- 3.
十二手法释义:针刺手法。
- 4.
大补大泻释义:针刺手法名。与小补小泻相对。指手法较重、刺激量较大的补泻方法。
- 5.
天刑释义:⒈上天的法则。《国语·周语下》:“上非天刑,下非地德,中非民则……而作之者,必不节矣。”《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韦昭 注:“刑,法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君纠逖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匪诛殛。”唐 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诗:“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⒉天降的刑罚。唐 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宋 范成大《采菱户》诗:“采菱辛苦似天刑,刺手朱殷鬼质青。”《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説无神则无阴谴,无天刑,一
- 6.
寖废释义:放弃或废弃。《尹文子·大道上》:“礼乐独行,则私欲寖废;私欲寖废,则遭贤之与遭愚均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又詔:‘河北 诸州强壮,自三月后并赴州閲习,委知州择其强劲者,刺手背为义勇军;不愿者释之而存其籍,以备守葺城池。’於是强壮寖废。”《清史稿·兵志六》:“承平日久,将弁兵丁,咸居陆地,船敝不修,旧制寖废。”
- 7.
棘手释义: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棘手的问题。这件事情非常棘手。
- 8.
毛碴释义:指金属制品表面不光洁、刺手的部分。
- 9.
签爪释义:以竹签刺手指足趾的酷刑。
- 10.
蛇皮癣释义:病名。因患部皮肤如蛇皮或鱼鳞状,故称。症状为皮肤成灰色,干燥粗糙,而有鳞屑,摸之有刺手感。冬重夏轻,病程缠绵。中医认为多因血虚生风,皮肤失于濡养而成。治宜养血祛风润燥,并用药膏外涂。
- 11.
迎随补泻释义: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
- 12.
透天凉释义:针刺手法名。
- 13.
颤摩法释义:也叫震颤法,是一种指捏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速振摇的针刺手法,有促使得气及增强针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