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颁行 颁行的意思
bānxíng

颁行

简体颁行
繁体頒行
拼音bān xíng
注音ㄅㄢ ㄒ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n,(1) 发下。【组词】:颁发。颁布。颁赏。颁示。颁行。(2) 古同“班”、“斑”,头发花白。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基本含义

颁行指颁布、实施,通常用于形容法律、制度等被正式宣布并开始执行。

颁行的意思

颁行 [bān xíng]

1. 公布实行。

又经过实际天象的校验,《大明历》才得以正式颁行。——《祖冲之》

[publish a decree (law) for enforcement;]

颁行 引证解释

⒈ 公布施行。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王命颁行,分路齐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戒石铭》:“至 宋太宗 删繁择取‘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一十六字颁行天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奉旨鐫石,留太学,以墨刻颁行天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新书订定后,由朝廷颁行全国。”


国语词典

颁行 [bān xíng]

⒈ 公布施行。

《宋史·卷八二·律历志十五》:「因更造历,六年,历成,诏试礼部尚书冯梦得序之;七年,颁行,即成天历也。」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又诏书颁行天下,将元祐贤臣,籍做奸党,立石刊刻姓名。」


颁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书释义:宋 元丰 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
    • 2.
      中统钞释义:元 中统 年间颁行的钞票。有“交钞”、“元宝钞”二种。《元史·食货志一》:“世祖 中统 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每银五十两易丝钞一千两,诸物之直,并从丝例。是年十月,又造 中统 元宝钞……然元宝、交钞行之既久,物重钞轻。二十四年,遂改造 至元 钞,自二贯至五文,凡十有一等,与 中统 钞通行。”
    • 3.
      丹凤诏释义:后赵 石虎 以五色纸为诏书,衔之木凤口,以颁行天下。见《晋书·石季龙载记》。后因以“丹凤詔”泛称帝王诏书。
    • 4.
      乡士释义:⒈《周礼》官名。执掌本乡兼掌国中的狱讼。《周礼·秋官·乡士》:“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郑玄 注:“言掌国中,此主国中狱也。六乡之狱在国中。”⒉犹乡绅。唐 元稹《月三十韵》:“司存委乡士,新拜出郊畿。”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中:“煇 在 上饶,於乡士 余公 座上,因论诗。”⒊古代赐给耆老的爵号名。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里士乡士》:“洪武 十九年六月二十日,詔赐耆老粟帛…… 应天 凤阳 民八十以上,天下民九十以上赐爵乡士,与县官平礼,并免杂役,冠带服色别议颁行,正官岁一存问。”清 大汕《海
    • 5.
      乾象历释义:我国古代的一种历法。东汉 末 刘洪 所制。自 三国 吴 黄武 二年颁行,采用至 吴 亡。参阅《晋书·律历志中》。
    • 6.
      传行释义:⒈颁行。⒉流传通行。
    • 7.
      佐将释义:太平天囯 前期对军中带兵官或地方行政官的通称。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历书诏》:“朕詔……六部义王、佐将、内外众臣知之!”《太平天囯资料·天王诏旨》:“朕格外体卹民艰,於尔民应征钱漕正款,今该地佐将酌减若干。”原注:“今,疑为‘令’之误。”
    • 8.
      僭逼释义:⒈亦作“僭逼”。 越分胁迫君上。《后汉书·何敞传》:“宪 秉三军之重,篤、景 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偪,诛戮无罪,肆心自快。”宋 司马光《重微》:“不惜名器,导僭逼之源;假借威福,授陵夺之柄。”明 沉德符《野获编·宫闱·颁行女训》:“近年重刊 吕氏《闺范》,翊坤宫 郑妃 作序,拟其书 仁孝后 之《女诫》、章圣后 之《女训》,説者遂有僭偪之疑,致启大狱,貽祸迄今未解。”⒉见“僭偪”。
    • 9.
      元宝钞释义:元 中统 年间颁行的一种钞票。《元史·食货志一》:“世祖 中统 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是年十月,又造 中统 元宝钞。”参见“中统钞”。
    • 10.
      八思巴字释义:八思巴 奉 元世祖 命制订的拼音文字。脱胎于藏文字母,名“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字”。至元 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计有辅音字母二十九个,元音字母五个,半元音字母两个,另有两个冠于元音开头音节上的符号。曾用于官方文书、译书、为汉字注音等方面。
    • 11.
      列衔释义:谓签署职衔。 罗尔纲《太平天囯史事考·太平天囯领导集团内讧考》:“第四条,太平天囯 辛酉十一年颁行新历奏章,仍有 杨秀清 列衔。”
    • 12.
      单行释义:⒈属性词。就单一事项而实行的(条例等);仅在某个地方颁行和适用的(法规等)。⒉单独降临:祸不单行。⒊向单一的方向行驶:单行线。这条路只能单行。
    • 13.
      反颜释义:⒈反转面孔。 谓翻脸不认人。⒉反转面孔。谓背弃原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瞒高天之大德,反颜事仇;受蛇魔之迷缠,忘恩背主。”洪深《劫后桃花》五五:“为什么你要反颜事仇!你难道不晓得他是一个什么东西!”
    • 14.
      司绳释义:⒈负责颁行法令。 ⒉主持纠察的官员。
    • 15.
      哥升节释义:太平天囯 纪念 耶稣 升天的节日。哥,太父 耶稣;昇,指升天。洪秀全 确定每年正月十三日为“哥昇节”。太平天囯 洪秀全《颁行历书》:“正月十三哥昇节,普天铭感福江河。”
    • 16.
      团勇释义:团练兵。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嗟尔团勇……本属天朝之良民,竟轻举其足于亡灭之路,而不知爱惜也耶?”参见“团练”。
    • 17.
      女真文释义:女真 族创制的文字。 参考契丹字和汉字制成。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为 完颜希尹 与 叶鲁 奉 金太祖 命制造,天辅 三年(公元1119年)颁行。小字颁布于 熙宗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皇统 五年(公元1145年)始用。传世女真文字仅一种,明 代仍在使用;是大字或小字,学术界尚无定论。
    • 18.
      官历释义:官府颁行的历法。
    • 19.
      平气释义:⒈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 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 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⒉谓使心平气和。《庄子·庚桑楚》:“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郭象 注:“平气则静。”⒊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 清 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 20.
      律例馆释义:清 代官署名。 顺治 二年始设;乾隆 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颁行(ban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颁行是什么意思 颁行读音 怎么读 颁行,拼音是bān xíng,颁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颁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