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亡有 亡有的意思
wángyǒu

亡有

简体亡有
繁体
拼音wáng yǒu
注音ㄨㄤˊ ㄧㄡ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áng wú,(1) 逃。【组词】:逃亡。流亡。(2) 失去。【组词】:亡佚。亡羊补牢。(3) 死。【组词】:伤亡。死亡。(4) 灭。【组词】: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 古同“无”,没有。

yǒu yòu,(1) 存在。【组词】: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 表示所属。【例句】:他有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组词】:有病。情况有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例句】:水有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组词】:有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组词】:有劳。有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组词】:有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组词】:有夏。有宋一代。(1)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基本含义

亡有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思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有的状态。

亡有的意思

亡有 [wáng yǒu]

1. 没有。

亡有 引证解释

⒈ 没有。

《墨子·兼爱上》:“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明 李贽 《续藏书·太子太保尚书王公》:“夫满朝皆受 宸濠 赂,独 晋溪公 与 梁公 亡有也。”


亡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平岁释义:⒈普通丰收之年。《汉书·食货志上》:“常苦枯旱,亡有平岁,穀贾翔贵。”宋 沉遘《晚雨后过城东》诗:“欣其幸如此,平岁无愁猜。”⒉即平年。《清史稿·时宪志一》:“盈缩真限,用授时消分为平岁,更以最高最卑差加减之,为定岁。”参见“平年”。
    • 2.
      疑贰释义:⒈亦作“疑二”。因猜忌而生异心。汉 刘向《上<於陵子>序》:“仲子 遁上遁民,舍车而徒,礪志洁身,亡有疑二者哉。”《三国志·吴志·朱绩传》:“孙綝 秉政,大臣疑贰。”《晋书·文帝纪》:“初,诞(诸葛诞)、钦(文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宋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北虏分兵助 昊,则可牵其南寇之力;若不助 昊,则二国有隙,自相疑贰,此亦伐交之策也。”清 戴名世《<戴氏宗谱>序》:“骨肉之恩薄,涣然无所统纪,往往疑贰猜阻,见於父子兄弟之间。”⒉指猜忌离心。《晋书·孙盛传》:“时丞相 王导 执政,亮
    • 3.
      草窃释义:⒈掠夺;盗窃。《书·微子》:“殷 罔不小大,好草窃姦宄。”孔 传:“草野窃盗又为姦宄於内外。”《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出长子 谭 为 青州”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袁谭﹞肆志奢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市井而外,虏掠田野。”《旧唐书·西戎传·吐谷浑》:“莫顾藩臣之礼,曾无事上之节,草窃疆埸,虐割兆庶,积恶既稔,天亡有徵。”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乔女》:“孟 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陵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亦各草窃以去,惟一嫗抱儿哭帷中。”⒉草寇。《梁书·昭明太
    • 4.
      迟回释义:⒈亦作“迟囬”。 亦作“遟回”。迟疑,犹豫。《魏书·郭祚传》:“高祖 叹谓 祚 曰:‘卿之忠諫,李彪 正辞,使朕迟回不能復决。’”元 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璋(刘璋)无得罪於 蜀 民,其亡有足哀者;故 昭烈 之取之也,亦迟回不忍,及迫於羣言,然后图之。”《明史·孟养浩传》:“今日既迟囬於豫教,安知来岁不游移於册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母尚迟回,女已偕婢入。”⒉犹徘徊。宋 贺铸《山花子·弹筝》词:“约略整鬟釵影动,迟回顾步珮声微。”明 陈献章《寄题三洲岩》诗:“迟囬北壁下,目击元公遗。”

亡有(wangy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亡有是什么意思 亡有读音 怎么读 亡有,拼音是wáng yǒu,亡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亡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