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岁 [zú suì]
1. 度过一年。
例聊以卒岁。
英[ tide over the year; ]
2. 全年。
例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英[ annual; yearly; ]
卒岁 引证解释
⒈ 度过年终。
引《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新唐书·辛替否传》:“今计仓廪,度府库,百僚共给,万事用度,臣恐不能卒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邑有贫民某乙,残腊向尽,身无完衣。自念:何以卒岁?”
黄遵宪 《邻妇叹》诗:“饥寒将奈卒岁何,哭声呜呜往以復。”
⒉ 度过岁月。
引汉 郭泰 《答友劝仕进者》:“未若巖岫 颐 神,娱心 彭 老,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呈上姊夫》诗:“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苏门孙先生言行》:“老而学《易》,欲探厥旨,聊以卒岁,如斯而已。”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材力日苦弱,意气徒纵横;优游幸卒岁,已有妻孥情。”
⒊ 终年,整年。
引《管子·大匡》:“行此卒岁,始可以罸矣。”
《淮南子·主术训》:“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一:“餘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明 夏完淳 《春雪怀不识》诗:“卒岁守藜藿,短褐苦不完。”
国语词典
卒岁 [zú suì]
⒈ 度过此年。
引《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文选·潘岳·秋兴赋》:「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⒉ 一整年。
引《淮南子·主术》:「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文选·陆机·五等论》:「君无卒岁之图,臣挟一时之志。」
卒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依亚释义:谓依托于人。 唐 薛逢《镊白曲》:“虽盖 长安 一片瓦,未遑卒岁容寧居。前年依亚 成都府,月请俸緡六十五。”
- 2.
卒岁释义:度过一年:聊以卒岁。
- 3.
安燠释义:舒适温暖。语本《诗·唐风·无衣》:“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郑玄 笺:“燠,煖也。”宋 苏轼《赐诸路臣寮中冬衣袄制》:“霜露荐至,衣褐未周,念我远臣,何以卒岁。往均安燠之赐,尚体眷怀之深。”
- 4.
待终释义:等待寿终。 《列子·天瑞》:“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哉。”《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吕向 注:“居常道以待终天年。”《梁书·何敬容传》:“谢郁 致书戒之曰:‘……君侯宜杜门念失,无有所通,筑茅茨於 钟阜,聊优游以卒岁,见可怜之意,著待终之情。’”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居陋自开新学派,待终犹保旧衣冠。”
- 5.
投竿释义:⒈投钓竿于水。谓垂钓。《庄子·外物》:“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三国 魏 嵇康《四言》诗:“放棹投竿,优游卒岁。”宋 范仲淹《临川羡鱼赋》:“胡不学投竿之术,自取盈车。”清 陈梦雷《雨夜泊桐庐》诗:“投竿堪寄兴,何事嘆飘蓬。”⒉丢掉钓竿。谓罢钓,借指出仕。相传 吕尚 钓于 渭 滨,周文王 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以为师。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又 汉 郅恽 曾从 郑次都 隐于 弋阳山 中,渔钓甚娱,后举孝廉出仕。见《东观汉记·郅恽传》。三国 魏
- 6.
桂薪释义:⒈桂木之柴。亦喻奢靡。南朝 梁简文帝《大法颂》:“桂薪不斧,而丹甑自熟。”南朝 梁 何逊《七召·肴馔》:“铜缾玉井,金釜桂薪,六彝九鼎,百果千珍。”⒉指柴薪昂贵。《宋史·外国传三·高丽》:“緼袍短褐,玉粒桂薪。堪忧食贫,若为卒岁。”清 黄景仁《送冯鱼山庶常归钦州》诗:“去年移家至都下,佣书僦屋炊桂薪。”参见“桂薪玉粒”。
- 7.
洽赏释义:犹和乐。 唐 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今西成有岁,东户无为。野老清谈,怡然自得。田家浊酒,乐以忘忧。故可洽赏当年,相欢卒岁。”
- 8.
流宕释义:⒈谓远游。《文选·张协<七命>》:“羈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吕向 注:“流宕,谓远游。”南朝 梁 丘迟《永嘉郡教》:“遨游鄽里,酣酺卒岁,越伍乖隣,流宕忘返。”⒉漂泊,流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许靖 ﹞自流宕已来,与羣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飢寒。”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二》:“我流宕三年了,并没有饿死。”参见“流荡”。⒊放荡,不受约束。《后汉书·方术传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晋 陶潜《闲情赋》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於讽諫
- 9.
清娱释义:清雅欢娱。唐 宋之问《洞庭湖》诗:“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清 陈维崧《金菊对芙蓉·舟中有示仍用前韵》词:“泛泛清娱,迢迢 樊素,相随单舸高秋。”康有为《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凡市府声色之繁华,山水登眺之清娱,礼乐书画之文明,皆可挹而受之。”
- 10.
鄽里释义:城市聚居的地方。 汉 王粲《从军诗》之五:“馆宅充鄽里,士女满庄馗。”一本作“廛里”。南朝 梁 丘迟《永嘉郡教》:“遨游鄽里,酣酺卒岁。”旧题 唐 牛僧孺《齐推女传》:“入城郭,鄽里闹喧,一如会府。”
- 11.
雀罗释义:捕雀的网罗。常用以形容门庭冷落。《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时谓 道子 为东録,元显 为西録。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矣。”宋 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诗:“雀罗弔廷尉,秋扇悲婕妤。”清 钱谦益《岁暮杂怀》诗:“卒岁闻门有雀罗,流年徂谢意如何。”参见“雀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