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妆 [cuī zhuāng]
1. 见“催妆”。
催妆 引证解释
⒈ 见“催粧”。亦作“催妆”。旧俗新妇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妆启行。或谓此为古代掠夺婚姻的遗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谓 北朝 婚礼,夫家领人挟车至女家,高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上车始止。 宋 时其礼仪又不同。参见“催妆诗”。
引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妇……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粧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
文人则因此俗有催妆诗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廷献》:“飞仙幸许效鶼鶼,走马催妆彩笔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杯;催粧艳句,迎婚油壁。”
催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秋释义:⒈指秋天。晋 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南朝 宋 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 杜甫《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华罗庚《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⒉指九月深秋。唐 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⒊九年。汉 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唐 刘禹锡《
- 2.
催妆诗释义:⒈亦作“催粧诗”。 旧俗,成婚前夕,贺者赋诗以催新妇梳妆,此诗叫催妆诗。⒉见“催妆诗”。
- 3.
催妆释义:⒈见“催粧”。⒉亦作“催妆”。旧俗新妇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妆启行。或谓此为古代掠夺婚姻的遗迹。
- 4.
状头释义:⒈即状元。唐 卢储《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凡羣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或僧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胡三省 注:“进士第一人,谓之状头。”明 王衡《郁轮袍》第一折:“明日我诸王去他家做寿,不免写书与 王秀才,在公主前施些伎俩,这状头可是拾芥的易也。”清 秋瑾《题<芝龛记>》诗之一:“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説不封侯?”参见“状元”。⒉诉讼原告人。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你做状头,拖他见官去!”
- 5.
裁云释义:裁剪行云。 比喻裁剪技艺精妙新巧。唐 李义府《堂堂词》之一:“鏤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清 李渔《奈何天·忧嫁》:“催妆未了,又復劝更衣,信手裁云不度肌,穿来宽窄称腰围,低徊。只恐他年,较此增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