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书 [lìng shū]
1. 指太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与皇帝诏书相别。
令书 引证解释
⒈ 指太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与皇帝诏书相别。
引《宋书·礼志二》:“其时皇太子监国,有司奏仪注……若拜詔书除者,如旧文;其拜令书除者,‘令’代‘制詔’,餘如常仪。”
《南史·王规传》:“﹝ 王规 ﹞侍东宫,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
令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令状释义:⒈用于强行一种权力的文件。⒉合法当局授权某人做某事的令状或命令书。
- 2.
先令书释义:遗书,遗嘱。《汉书·何并传》:“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数年,卒。疾病,召丞掾作先令书。”颜师古 注:“先为遗令也。”
- 3.
归觐释义:谓归谒君王父母。汉 郦炎《遗令书》:“炎 之归覲,在旦夕之閒耳。”唐 贾岛《送韦琼校书》诗:“宾佐兼归覲,此行 江 汉 心。”《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愿陛下早下臣章,以解朝众之惑,面諭 韩皋 使之归覲,令 滉 感激无自疑之心。”胡三省 注:“归覲者,归覲省父母也。”明 高启 有《题画送人归觐》诗。
- 4.
愿状释义:表明志愿的呈文。宋 洪迈《夷坚丙志·周庄仲》:“周庄仲 建炎 二年登科。梦至殿廷下,一人持文字,令书押,视其文,若世间愿状,云:‘当作阎罗王。’”
- 5.
画日释义:⒈唐 制,皇太子监国,下令书则画日,犹天子画可。 《新唐书·百官志四上》:“皇太子监国,下命书则画日,至春坊则庶子宣传,中舍人奉行。”⒉宋 制,行吉礼时,由太卜署预择一祭祀之日,称“画日”。《宋史·礼志三》:“景德 三年,龙图阁 待制 陈彭年 言:‘伏覩画日,来年正月三日上辛祈穀,至十日始立春……郊祀昊天,以祈嘉穀,当在建寅之月,迎春之后。’”《宋史·礼志十一》:“真宗 景德 三年正月,画日乙卯孟享太庙。”⒊指为帝王草拟诏令。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富贵诗有絶妙者,如…… 元 人:‘袖中笼得朝天笔,
- 6.
纸札释义:⒈亦作“纸札”。纸张。《南史·齐江夏王锋传》:“性方整,好学书,张 家无纸札,乃倚井栏为书。”宋 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一》:“纸札皆精善。”宋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故能纸札精緻,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吴筠》:“深於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餘徒费纸札耳。”《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八年》:“金主 召至近侍局,给纸札,令书所欲言。”《红楼梦》第十四回:“只见 来旺 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⒉指纸做的冥器。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今日是俺哥哥的头七,请了几个和尚,
- 7.
覆校释义:复查;校对。《晋书·陆云传》:“伏见令书,以部曲将 李咸、冯南,司马 吴定,给使 徐泰 等覆校诸官市买钱帛簿。”唐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会州刺史 崔公 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全书译成,还要经过总勘,就是要覆校全书,确实首尾通畅,才作为定本。”
- 8.
讲聚释义:讲求集聚。《国语·周语中》:“归乃讲聚 三代 之典礼,於是乎修执秩以为 晋 法。”唐 权德舆《唐故朝散大夫守司农少卿李公墓志铭序》:“九年,授 果州 刺史。先是里下无廨署,官司无令书,节用量功,经搆讲聚,百堵乃兴,九章粲然。”
- 9.
谪运释义:谓因罪被罚而任转运之役。《梁书·武帝纪下》:“令书行后,百日为期,若犹有犯,男子謫运,女子质作,并同三年。”《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謫运者,以謫发之转运;质作,质其身使居作;皆役之三年。此古所谓三岁刑也。”
- 10.
质作释义:谓以其人作抵押并役使之。 《梁书·武帝纪下》:“令书行后,百日为期,若犹有犯,男子謫运,女子质作,并同三年。”《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质作,质其身使居作。”《隋书·刑法志》:“百姓有罪,则案之如法。其缘坐则老幼不免,一人逃亡,则举家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