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音 [yí yīn]
1. 谓留下声音。
2. 指留下的声音。
3. 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
4. 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5. 哀声。
6. 死者生前所说的话。
8. 留下音信。
遗音 引证解释
⒈ 谓留下声音。
引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三:“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之二:“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⒉ 指留下的声音。
引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旧像瞻揄闕,遗音想佩环。”
清 涂大酉 《杂诗》:“飞鸿迟迟来,掉入青烟路。遗音落风中,适与歌声过。”
⒊ 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
引《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吴兴 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明 唐龙 《<大复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
⒋ 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引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 轩辕 之遗音。”
戴明扬 注引 梁章鉅 曰:“黄帝 使 伶伦 截竹,乐律起於 黄帝,故云‘接 轩辕 之遗音’。”
唐 陈季 《湘灵鼓瑟》诗:“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郭沫若 《今昔集·钓鱼台访古》:“翰笙(阳翰笙 )言:花苗 人甚忧抑,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联想到《楚辞》,《楚辞》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
⒌ 哀声。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唐 孔颖达 疏:“遗,失也。鸟之失声,必是穷迫未得安处。
引《论语》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遗音和 蜀 魄,易簀对 巴 猿。”
⒍ 死者生前所说的话。
引《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李善 注:“《左氏传》:晋 穆嬴 曰: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畴曩伊何,逝者弥踈,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
李善 注:“遗音,谓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比有哭子之戚,公屡致吊慰,讣至之后,盖犹有遗音焉。”
⒎ 留下音信。
引唐 刘禹锡 《伤往赋》:“龙门 风霜苦,别鹤哀鸣夜衔羽; 吴江 波浪深,雌剑一去无遗音。”
国语词典
遗音 [yí yīn]
⒈ 余音、余韵。
引《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⒉ 死者存留在活人记忆中的说话声音。
引《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⒊ 古人所流传下来的音乐。
引《文选·嵇康·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
遗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由人释义:禁不住,不由自主地。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只不知为何有些异样,不由人眼泪要落下来。”《白雪遗音·马头调·展花笺》:“展花笺,不由人的连声嘆,这苦对谁言。”
- 2.
乡国释义:⒈故国。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唐 张籍《送新罗使》诗:“悠悠到乡国,还望海西天。”《白雪遗音·马头调·昭君出塞》:“恼恨 毛延寿,与你何仇将俺害,(到得此地来,)弄的俺抛离乡国。”⒉家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唐 杜俨《客中作》诗:“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清 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塋域。”
- 3.
佛婆释义:指尼姑庵中的老年女仆。 《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小旦]来了,师父,佛婆可在?[正]在此打瞌睡。”
- 4.
减瘦释义:消瘦。唐 郑谷《前寄左省张起居一百言用旧韵重答》:“减瘦经多难,忧伤集晚年。”《白雪遗音·马头调·自从离别》:“盼郎郎不归。废寝忘餐,减瘦了腰围。”
- 5.
化生释义:⒈化育生长;变化产生。《易·咸》:“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晋 葛洪《抱朴子·讥惑》:“澄浊剖判,庶物化生。”《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七年》:“阴阳恃以化生,贤者恃以成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续录三》:“此化生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为。”王西彦《古屋》第四部:“一个做母亲的人,怎能舍弃自己血肉所化生的儿女们?”⒉古人认为某些昆虫是由他类昆虫变化而生成的,这种情况叫化生。亦指化生之昆虫。《白雪遗音·南词·和风吹动》:“又见粉蝶双双来对舞,蜜蜂两两採花忙。我想化生尚且成双对,我的才郎岂不恋红粧。”清 赵
- 6.
卖卜释义:以占卜谋生。《后汉书·郎顗传》:“﹝ 郎顗 ﹞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晋 皇甫谧《高士传·严遵》:“严遵,字 君平,蜀 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于 成都 市。”前蜀 韦庄《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诗:“未酬 闞泽 佣书债,犹欠 君平 卖卜钱。”《白雪遗音·玉蜻蜓·问卜》:“卖卜之人城外多,俱是些顺嘴胡诌来算命。”
- 7.
即早释义:犹及早,趁早。《白雪遗音·岭儿调·独坐黄昏》:“后遇着卖油郎,他説茫茫苦海,即早回头。”郭沫若《集外·请大家学习新文字》:“这是我们现代进步的青年每一个人都应该即早学习而采用的。”
- 8.
发燥释义:犹发急。《白雪遗音·马头调·祭灶》:“俺也买不起糖瓜,俺也蒸不起年糕。虔心一条又到了三十日,手里无钱乾发燥。”
- 9.
发迷释义:⒈开导迷惑。明 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发迷彻蔽,爱助激成,空同子 功德我者厚矣。”⒉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随便那一项,都有人发迷的,像这种真是发秀才迷了。”⒊显现迷惘的神情。《白雪遗音·马头调·二月春光》:“见卿独自守罗幃,手托香腮,杏眼发迷。”
- 10.
呆獃獃释义:发楞失神貌。《白雪遗音·马头调·单刀赴会》:“子敬 呆獃獃吓的那埋伏人马闭了气,个个魂飞。”《再生缘》第六六回:“呆獃獃,一体四肢如土木。”
- 11.
咯咂释义:⒈象声词。引申指发出此种声响的动作。犹嚼舌。说三道四,讲人坏话。《白雪遗音·银纽丝·婆媳顶嘴》:“媳妇你好差,天天不着家,背前面后把我咯咂。”⒉吞嚼。《1958年戏曲选·空印盒》:“是俺把他一刀两断,两刀三节,剁成肉块,扔在江中,让王八咯咂了他个臭球囊的去吧!”
- 12.
地平川释义:平地。《白雪遗音·剪靛花·硃红一点》:“记得你初到高楼上,双膝跪在地平川。”民歌《千年岩石把家搬》:“清泉象匹白棉布,天上挂到地平川。”
- 13.
场化释义:方言。 犹场所,地方。《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囝儿没倒认得一个白相场化,有趣得世个。”《何典》第八回:“这蟹壳里仙人既是一团好意,也该説明个场化,却如何教我朝踏露水夜踏霜,东奔西走去瞎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伯芬 吃了一惊道:‘来浪啥场化?’”
- 14.
多麽释义:⒈用在疑句中,问程度、数量等。 如:这山洞七拐八弯的究竟有多么大?⒉表示程度很高。多用在感叹句中。《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你大概也不知道你小大师傅的少林拳,有多么霸道!”茅盾《林家铺子》七:“阿大 的爷呀,你丢下我去了,你知道我是多么苦啊!”⒊表示程度浅、不足道。《白雪遗音·剪靛花·织红绒》:“牡苍蝇和那雌苍蝇,多么点子东西他会调情,竟比人还能。”吕剧《李二嫂改嫁》第四场:“大娘快别说了。我还干了多么一点?俺家的活也亏了六兄弟呀!”
- 15.
天台女释义:谓仙女。相传 东汉 刘晨、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遇二女,留住半年回家,子孙已历七世,乃知二女为仙女。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及《太平广记》卷六一引《神仙记》。南唐 李煜《菩萨蛮》词:“蓬莱 院闭 天台 女,画堂昼寝人无语。”《白雪遗音·马头调·古人名之一》:“天台 女,巧计失迷书生路。”
- 16.
天铎释义:⒈《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后即以“天鐸”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武平《上吕丞相啟》:‘手提天鐸,鏘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椽,摈夺朱之乱色。’盖不悟 正始 之为年名也。”⒉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圣如 孔子,言为天鐸,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
- 17.
头役释义:衙役中的为首者。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其杖而黜革者五,是所谓积年头役,执掌科书,为豪棍之党羽者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人姓 翟,是 诸暨县 一个头役,又是买办。”《白雪遗音·马头调·窝娼》:“冒充头役在 歷城县,从不到堂前。”参见“头翁”。
- 18.
头挑释义:方言。头等;最好的。《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囝儿别样弗在行,乱説是本等头挑出色大名公。”《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女儿今年十七岁,长的真是头挑人才。”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九:“他惘然一笑,忽又问道:‘你是见过 静英 妹妹的,你觉得她还不是个头挑的人品么?’”
- 19.
奈何天释义:⒈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宋 晏几道《鹧鸪天》词之六:“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三月里清明节,玉美人儿薰薰醉,对景徘徊。好一个奈何天。”⒉谓对付天公。清 李渔《奈何天·崖略》:“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 20.
小阿哥释义:⒈男婴孩。《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三年五载,抱上个小阿哥,哎哟那时节,怎不叫人心快乐。”⒉方言。兄长中之最年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