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谐和 谐和的意思
xié

谐和

简体谐和
繁体諧和
拼音xié hé
注音ㄒㄧㄝˊ ㄏ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é,(1) 和,配合得当。【组词】:和谐。谐调(tiáo )。谐音。(2) 滑稽。【组词】:诙谐。谐趣。谐谑(诙谐逗趣)。亦庄亦谐(既严肃又诙谐)。(3) (事情)商量好,办妥。【组词】:事谐。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基本含义

指事物之间相互协调、和谐一致。

谐和的意思

谐和 [xié hé]

1. 各组成部分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harmonic; concordant; harmonious;]

谐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谐龢”。

⒉ 调和;协调。

《周礼·地官·调人》:“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晋 郭璞 《蜜蜂赋》:“百药须之以谐龢, 扁鹊 得之而术良。”
唐 崔致远 《谢加太尉表》:“臣伏以大司马之威权,百官所仰,上将军之法令,十道皆遵,岂唯整戢五兵,实在谐和七政。”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一:“只是那样慢慢的,含着微笑的一步一步,两种皮鞋谐和着响声往山上踱。”

⒊ 和谐;和顺。见“谐和”。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旧唐书·方伎传·裴知古》:“金石谐和,当有吉庆之事。”
明 钱琦 《钱公良测语·治本》:“国之将兴也,百官有司貌若违异,而心则同於尽职;国之将亡也,百官有司貌若谐和,而心则各为竞进。”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大伙都思量 素芳 和 拴拴 不是谐和的夫妻。”


国语词典

谐和 [xié hé]

⒈ 调和而不冲突抵触。也作「谐缉」。

《周礼·地官·调人》:「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谐和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协调释义:⒈配合得适当:色彩协调。动作协调。⒉使配合得适当:协调产销关系。
    • 2.
      和谐释义:配合得适当:音调和谐。这张画的颜色很和谐。和谐的气氛。
    • 3.
      调和释义:⒈掺和并搅拌:把几种中药调和均匀。⒉配合得适当:色彩调和。雨水调和。⒊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于好:从中调和。⒋妥协、让步(多用于否定式):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

谐和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矛盾释义:⒈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古代故事传说,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没法回答了(见于《韩非子·难一》)。后来“矛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矛盾百出。他的观点前后有矛盾。⒉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他们俩的矛盾很深。⒊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自相矛盾。⒋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⒌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

谐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克协释义:能够谐和;符合;统一。
    • 2.
      凤凰台释义:⒈古台名。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南面。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臺 上凤凰游,凤去臺空 江 自流。”王琦 注:“《江南通志》:凤凰臺,在 江寧 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 元嘉 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羣附,时人谓之凤凰。起臺于山,谓之 凤凰臺。山曰 凤臺山,里曰 凤凰里。”宋 刘过《题润州多景楼》诗:“一朝放浪 金陵 去,凤凰臺 上望 长安。”⒉古台名。在 甘肃省 成县 东南的 凤凰山。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漾水》:“﹝ 凤溪水 ﹞上承 浊水 於
    • 3.
      周和释义:谐和;合谐。
    • 4.
      和均释义:⒈同“和韵”。协调;谐和。⒉同“和韵”。王国维《人间词话》三七:“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均而似原唱;章质夫原唱而似和均,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 5.
      响合释义:⒈乐声谐和。比喻相处和睦。⒉响应聚合。
    • 6.
      噪音释义:⒈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区别于“乐音”)。⒉噪声⒊的旧称。
    • 7.
      律赋释义: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 唐 宋 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四声分韵,始於 沉约。至 唐 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今赋试於所司,亦曰律赋。时必定限,作有程式,句常隔对,篇率八段,韵分於官,依韵为次,使肆者不得逞,而谨者亦可及。自 唐 迄 清,几一千年。”
    • 8.
      比音释义:⒈配合各种声音,使其谐和。⒉同音。
    • 9.
      箫笛释义:箫与笛。 泛指管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一》:“麟德 二年十月,制曰:‘人数并依八佾,仍量加簫笛歌鼓。’”宋 韩维《答曼叔见谢颖桥相过之什》诗:“哀絃孤引四坐寂,继以簫笛相谐和。”
    • 10.
      篪埙释义:⒈篪与埙。皆乐器。⒉引申指谐和,和顺。
    • 11.
      萓葶释义:妥帖;谐和。
    • 12.
      谐和释义:和谐:韵律谐和。 关系谐和。
    • 13.
      谐密释义:谐和。
    • 14.
      谐捷释义:⒈谐和快速。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帝令取鼓与之,於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⒉诙谐敏捷。《宋史·宋琪传》:“琪 素有文学,颇谐捷。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尤通吏术。”
    • 15.
      谐易释义:诙谐和悦。
    • 16.
      谐美释义:(言辞等)谐和优美:声音谐美。
    • 17.
      谐附释义:⒈犹依附。⒉谐和比附。
    • 18.
      谐雅释义:谐和雅正。
    • 19.
      郑州梨释义:古时 郑州 以产甜梨著名。因以喻甜蜜,夫妇谐和。
    • 20.
      重熙累洽释义:熙:光明;洽:谐和。指国家接连几代太平安乐。

谐和(xie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谐和是什么意思 谐和读音 怎么读 谐和,拼音是xié hé,谐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谐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