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内宝钞局释义:明 代 崇祯 年间官方设立的督造纸币的机构。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二》:“崇禎 间 桐城 诸臣 蒋臣 言钞法可行……上特设内宝钞局,昼夜督造,募商发卖,无肯应者。”
- 2.
合干释义:⒈谓肋骨相紧靠。《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 闻其駢胁”晋 杜预 注:“駢胁合干。”孔颖达 疏:“干是肋之别名。駢训比也,骨相比迫若一骨然。”⒉谓树的主干相并合。《宋书·礼志三》:“嘉禾积穗於殿甍,连理合干於园籞。”⒊谓共同做某事。《元典章新集·户部·钞法》:“那库里行的一箇 任义 名字的合干人,他和别箇人通同著与了自己的好钞转买。”《元典章新集·户部·钞法》:“雇觅见役合干人 李士信 辨验。”
- 3.
官般释义:由政府负责运输。 般,通“搬”。宋 代盐运有官般法,官府设转般仓于适中地,转盐就商,或待官卖。《宋史·食货志下五》:“九年正月,以 福建 盐自来运卖,近为钞法敷扰害民,於是詔 福建 转运司,诸州盐纲依旧官般官卖。”《文献通考·征榷十四》:“闽 广 之盐,自祖宗以来,漕司官般官卖,以给司存。”
- 4.
对带释义:北宋推行盐钞法的后期,向商人额外勒索的一种方式。
- 5.
开中释义:明 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洪武 三年,初行于 山西 大同,后普及全国,弘治 五年废。《明史·食货志四》:“有明 盐法,莫善於开中。洪武 三年,山西 行省言:‘大同 粮储,自 陵县 运至 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 大同 仓入米一石,太原 仓入米一石三斗,给 淮 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明 陆深《燕闲录》:“沉存中《笔谈》,载兵部员外郎 范祥 为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
- 6.
挑剜释义:抠挖。 《元典章·户部六·住罢银钞铜钱使中统钞》:“挑剜祼宝钞以真作伪者,初犯杖一百,徒一年。”《明律·户律四·钞法》:“若有不行用心辨验,收受伪钞及挑剜描輳钞贯在内者,经手之人,杖一百,倍偿所纳钞贯。”
- 7.
推剥释义:⒈侵削财物。 《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 应詔言楮币之换,官民如讎;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元 揭傒斯《奔清甫墓志铭》:“自是声日起,家日裕,而无推剥糜烂之忧。”一本作“椎剥”。⒉追问查究。《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自谅前事年远,无人推剥。”
- 8.
流远释义:⒈传播到远方。晋 陶潜《闲情赋》:“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⒉流放到边远地区。《元典章·户部六·钞法》:“买使伪钞者,初犯杖一百七下,再犯断罪加徒一年,三犯依上科断流远。”
- 9.
盐钞法释义:宋 代政府规定盐商凭钞运销食盐的制度。 由政府发行盐钞,令商人付现,按钱领券。发券多少,视盐场产量而定。券中载明盐量及价格,商人持券至产地交验,领盐运销。《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 张商英 ﹞於是大革弊事,改 京(蔡京)所铸当十大钱为当三以平泉货,復转般仓以罢直达,行盐钞法以通商旅。”
- 10.
纲盐释义:明 清 采用纲法运销食盐时,商人按规定年额完税运销的食盐。运销纲盐的商人称纲商;行销纲盐之处称纲岸、纲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九年》:“詔:罢钞法。诸州、军纲盐,并依旧分拨,官般官卖。”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又有人焉,曰纲盐曷变行票盐乎?省改捆,省按费,省私耗,省守候,省加派,省缓纳,曷为不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闻得 两淮 盐额有一千六百九万多引,叫做‘纲盐’。每引大约三百七十斤。”
- 11.
贯例释义:关于发行和使用钞票的规定。 《金史·食货志三》:“交钞之制,外为阑,作花纹,其上衡书贯例,左曰‘某字料’,右曰‘某字号’……宰臣奏:‘旧立交钞法,凡以旧易新者,每贯取工墨钱十五文。至 大定 二十三年,不拘贯例,每张收八文,既无益於官,亦妨钞法,宜从旧制便。’”
- 12.
钞引法释义:纸币的发行制度。 《金史·食货志三》:“户部尚书 蔡松年 復钞引法,遂製交钞,与钱并用。”亦省作“钞法”。《金史·食货志三》:“若与银均纳,则彼增此减,理必偏胜,至碍钞法。”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及 高巖夫 为三司副使,倡行钞法,初甚贵重,过於钱,以其便于持行也。”《明史·太祖纪二》:“三月辛酉,立钞法。”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夫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
- 13.
钱引释义:中国 古代的一种钱票。可用以兑换金银钱币。《宋史·食货志下三》:“﹝ 崇寧 ﹞四年,令诸路更用钱引,準新样印製。”明 叶子奇《草木子·杂制》:“元 之钞法,即 周 汉 之质剂,唐 之钱引,宋 之交会,金 之交钞……引至钱出,引出钱入,以钱为母,以引为子,子母相权,以制天下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