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四节 四节的意思
jié

四节

简体四节
繁体
拼音sì jié
注音ㄙˋ ㄐ一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ì,(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组词】: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基本含义

四个节气,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四节的意思

四节 [sì jié]

1. 指春、夏、秋、冬四季。

2. 指四时的节日。

4. 指兽类四肢的关节。

四节 引证解释

⒈ 指春、夏、秋、冬四季。

《后汉书·杨赐传》:“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
李贤 注:“四节,谓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也。”
三国 魏 曹丕 《连珠》之二:“盖闻四节异气以成岁,君子殊道以成名。”
晋 陆机 《塘上行》:“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

⒉ 指四时的节日。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詔,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篤义。”
《晋书·王濬传》:“濬 今有二孙,年出六十,室如悬磬,餬口 江 滨,四节蒸尝,菜羹不给。”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六宫都讲家人礼,四节频加戚里恩。”

⒊ 指兽类四肢的关节。

《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
郭璞 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


国语词典

四节 [sì jié]

⒈ 春、夏、秋、冬四时。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
《文选·潘岳·寡妇赋》:「曜灵晔而遄迈兮,四节运而推移。」


四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大趸儿释义:方言。一总。《红楼梦》第五一回:“王大夫 和 张大夫 每常来了,也并没个给钱的,不过每年四节,一大躉儿送礼。”
    • 2.
      中朔释义:指中数和朔数。《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汉 郑玄 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孙诒让 正义:“《月令》孔 疏云:‘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谓之岁。朔数者,十二月朔一周,总三百五十四日,谓之年。’此是岁年相对,故有朔数中数之别。一说指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和节气。贾公彦 疏:‘一年之内有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节;启蛰,中……十二月:小寒,节;大寒,中。皆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汉 徐干《中论·历数》:“元首齐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顺
    • 3.
      中气释义:⒈太阳每年在黄道上移动360°,从冬至起,每隔30°为一中气。农历把一年二十四节气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种,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为十二个中气。⒉中医指中焦脾胃之气,对食物的消化、身体的营养,都有作用。⒊戏曲演唱上指呼吸量,唱的时候呼吸量大,能够自由控制,叫做中气足。
    • 4.
      二十四时释义:⒈即二十四节气。⒉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 5.
      二十四节气释义:根据太阳在 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合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的变化和农事季节,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已用来指导农业生 产。
    • 6.
      二十四气释义:见“二十四节气”。
    • 7.
      二十四节释义:见“二十四节气”。
    • 8.
      入气日释义:旧历分二十四节气,时辰交合节气之日称“入气日”。
    • 9.
      八王日释义: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称为“八王日”。
    • 10.
      共政释义:共掌政事。《续资治通鉴·南宋理宗端平二年》:“了翁 在朝凡六月,前后二十餘疏,皆当世急务。帝将引以共政,而忌者相与合谋排摈之,且言 了翁 知兵体国,乃命出视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和 商 王一同掌握国家大权的还有其他一些大族的族长…… 商 王 盘庚 曾经对当时的贵族统治阶级讲话,指出他们的祖先和 商 的先王有‘胥及逸勤’的‘共政’关系。”
    • 11.
      冬至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 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见〖节气〗、
    • 12.
      刑鼎释义:铸有刑法条文的鼎。 《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 人铸刑书”晋 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唐 沉亚之《省试策三道》:“郑 产 以刑鼎兴讥,是称叔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与此联系,就出现法律上的改革,如‘刑书’、‘刑鼎’、‘竹刑’等等。”
    • 13.
      十二节释义:⒈中医基础术语,包括四个含义:⒉时令。自汉代历法开始,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其中又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
    • 14.
      十六字心传释义:⒈指《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宋 儒把这十六字看作 尧、舜、禹 心心相传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任继愈 等《中国哲学史》第六篇第六章第四节:“朱熹 等认定这十六个字是 尧 舜 禹 三圣相传的道统的真传。以后 宋 儒称为‘十六字心传’。”参阅 宋 朱熹《中庸章句序》。⒉借指传家宝。《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如今就把这份衣鉢亲传给你,也算我家一个“十六字心传”了。’
    • 15.
      卦气释义:⒈以《易》六十四卦与四时、月令、气候等相配之法。 相传文王序《易》,以《坎》、《离》、《震》、《兑》为四时卦,其二十四爻分主二十四节气。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配十二地支,为十二月消息卦,其七十二爻分主七十二候。其余四十八卦,分布十二月,每月加消息卦共五卦,分配君臣等位,其三十爻,以配一月日数。凡此,统称之为卦气。其说出自汉孟喜、京房等。参阅清庄存与《卦气解》。⒉术数家用八卦配《洛书》数,本于阳卦奇、阴卦偶之说,以奇偶分阴阳,也叫卦
    • 16.
      发陈释义:发陈指二十四节气自立春开始的三个月,为一年之始。
    • 17.
      召雇释义:唐 代官府为强迫百姓纳税服役而巧立之名目。 《新唐书·食货志二》:“復有‘进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曰‘和市’,以巧避微文,比 大历 之数再倍。”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强令民众服役叫做召雇。”
    • 18.
      可骇释义:令人惊讶;令人震惊。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李太白得仙》:“道士於碧雾中跨赤虬而去,太白 耸身健步追及,共乘之而东去,此亦可骇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由于战争破坏,人口遭受可骇的损失。”
    • 19.
      和市释义:古代指官府按价向民间购买实物。至 唐 宋 以后,实际成为强行摊派、掠夺民财民物的制度。《宋书·武帝纪下》:“臺府所须,皆别遣主帅与民和市,即时禆直,不復责租民求办。”《新唐书·韩琬传》:“今和市顓刻剥,名为和而实夺之。”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且言 江 南和市紬绢,豫给緡钱。郡县或以私惠人,而不及农者。”《元史·何荣祖传》:“阿合马 方用事,置总库于其家,以收四方之利,号曰和市。”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唐 时﹞强令民众服役叫做召雇,摊派物品叫做和市,表示官出钱雇
    • 20.
      四节释义:⒈指春、夏、秋、冬四季。《后汉书·杨赐传》:“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李贤 注:“四节,谓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也。”三国 魏 曹丕《连珠》之二:“盖闻四节异气以成岁,君子殊道以成名。”晋 陆机《塘上行》:“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⒉指四时的节日。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詔,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篤义。”《晋书·王濬传》:“濬 今有二孙,年出六十,室如悬磬,餬口 江 滨,四节蒸尝,菜羹不给。”清 吴伟业《萧史青

四节(si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四节是什么意思 四节读音 怎么读 四节,拼音是sì jié,四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四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