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得国 得国的意思
deguó

得国

简体得国
繁体得國
拼音de guó
注音ㄉㄜˊ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é de děi,(1) 获取,接受。【组词】: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2) 适合。【组词】: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3) 满意。【组词】:得意。扬扬自得。(4) 完成,实现。【组词】: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例句】:不得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1) 必须,须要。【组词】:可得注意。(2) 极舒服,极适意。【例句】: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组词】:要不得。拿得起来。(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组词】:跑得快。香得很。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或团体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权力或地位。

得国的意思

得国 [de guó]

1. 谓获得国家政权。

3. 指执政。

得国 引证解释

⒈ 谓获得国家政权。

《礼记·檀弓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史记·郑世家》:“自 郢 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
范文澜 蔡美彪 《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他是完全依附 隋 朝得国的,不得不对 隋 表示忠诚。”

⒉ 指执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内阁称大人》:“时 江陵公 新得国,以位业自矜重。”


得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则微释义:犹言地位卑微。则,通“侧”。《公羊传·定公八年》:“季氏 之宰,则微者也,恶乎得国宝而窃之。”
    • 2.
      受祸释义:遭受灾祸。《左传·昭公十三年》:“不杀 弃疾,虽得国,犹受祸也。”
    • 3.
      失步释义:⒈谓该去而没有去成。 ⒉乱了步伐。⒊畏避不前。⒋失其故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语本《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餘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隋书·王贞传》:“适鄢郢而迷涂,入邯郸而失步。”
    • 4.
      彼哉彼哉释义:对人表示鄙视之词。《论语·宪问》:“或问 子产,子曰:‘惠人也。’问 子西,曰:‘彼哉,彼哉!’”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彼哉彼哉,言无足称。”《公羊传·定公八年》:“阳虎 曰:‘夫孺子得国而已,如丈夫何。’俄而曰:‘彼哉彼哉!’”汉 桓宽《盐铁论·杂论》:“车丞相 即 周 吕 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 5.
      得国释义:⒈谓获得国家政权。⒉指执政。
    • 6.
      故行释义:亦作“故步”。原来的步法。《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汉书·叙传上》作“又復失其故步”。后多比喻固有的技能。《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亡 寿陵 之故步,临 大行 以逡巡。”宋 叶适《谢除嵩山崇福宫表》:“哀怜末路,盖欲补其前修;矜恤老穷,不忍失其故步。”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高雨农序》:“迄兹十年中间,人事牵率,又添作杂文数十篇,而心计愈粗,故步愈失。”参见“邯郸学步”。
    • 7.
      膺图释义:承受瑞应之图。指帝王得国或嗣位。
    • 8.
      血国三千释义:喻指众多的诸侯国。 商贾及得国者可以从中取利,犹如蚊虫有无穷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故称。汉 扬雄《法言·渊骞》:“﹝或問﹞‘貨殖。’曰:‘蚊。’曰:‘血國三千,使捋疏,飲水,褐博,没齒無愁也。’”汪荣宝 义疏:“宋(宋咸)云:‘三千國者,昔 禹 會 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於 商 周 之世,已漸并之矣,故至 漢 但可三千而已。’吴(吴祕)云:‘周 一千八百國,而 漢 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百一十四,云三千者,蓋貨殖之人倍取於國,且言其多歟?’司馬(司馬光)云:‘三千,言其衆也。’俞(俞樾)云:‘《漢書·王莽傳》:
    • 9.
      谋国释义:⒈谋划取得国家政权。 ⒉为国家利益谋划。
    • 10.
      遒变释义:犹骤变。 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彦昇 少年为诗不工,故世称 沉 诗 任 笔,昉 深恨之,晚节爱好既篤,文亦遒变,若詮事理,拓体渊雅,得国士之风,故擢居中品。”
    • 11.
      铁不得释义:即 吐蕃。 《辽史·兴宗纪三》:“﹝ 重熙 十七年﹞丁卯,铁不得国 使来,乞以本部军助攻 夏国,不许。”《辽史·百官志二》:“铁不得国 王府。”中华书局校勘记:“铁不得 即 吐蕃,此与上文 西蕃、大蕃 等并是当时 吐蕃 不同部分朝贡於 辽 者,故以不同名称存於史册。”参见“吐蕃”。

得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则微释义:犹言地位卑微。则,通“侧”。《公羊传·定公八年》:“季氏 之宰,则微者也,恶乎得国宝而窃之。”
    • 2.
      受祸释义:遭受灾祸。《左传·昭公十三年》:“不杀 弃疾,虽得国,犹受祸也。”
    • 3.
      失步释义:⒈谓该去而没有去成。 ⒉乱了步伐。⒊畏避不前。⒋失其故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语本《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餘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隋书·王贞传》:“适鄢郢而迷涂,入邯郸而失步。”
    • 4.
      彼哉彼哉释义:对人表示鄙视之词。《论语·宪问》:“或问 子产,子曰:‘惠人也。’问 子西,曰:‘彼哉,彼哉!’”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彼哉彼哉,言无足称。”《公羊传·定公八年》:“阳虎 曰:‘夫孺子得国而已,如丈夫何。’俄而曰:‘彼哉彼哉!’”汉 桓宽《盐铁论·杂论》:“车丞相 即 周 吕 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 5.
      得国释义:⒈谓获得国家政权。⒉指执政。
    • 6.
      故行释义:亦作“故步”。原来的步法。《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汉书·叙传上》作“又復失其故步”。后多比喻固有的技能。《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亡 寿陵 之故步,临 大行 以逡巡。”宋 叶适《谢除嵩山崇福宫表》:“哀怜末路,盖欲补其前修;矜恤老穷,不忍失其故步。”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高雨农序》:“迄兹十年中间,人事牵率,又添作杂文数十篇,而心计愈粗,故步愈失。”参见“邯郸学步”。
    • 7.
      膺图释义:承受瑞应之图。指帝王得国或嗣位。
    • 8.
      血国三千释义:喻指众多的诸侯国。 商贾及得国者可以从中取利,犹如蚊虫有无穷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故称。汉 扬雄《法言·渊骞》:“﹝或問﹞‘貨殖。’曰:‘蚊。’曰:‘血國三千,使捋疏,飲水,褐博,没齒無愁也。’”汪荣宝 义疏:“宋(宋咸)云:‘三千國者,昔 禹 會 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於 商 周 之世,已漸并之矣,故至 漢 但可三千而已。’吴(吴祕)云:‘周 一千八百國,而 漢 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百一十四,云三千者,蓋貨殖之人倍取於國,且言其多歟?’司馬(司馬光)云:‘三千,言其衆也。’俞(俞樾)云:‘《漢書·王莽傳》:
    • 9.
      谋国释义:⒈谋划取得国家政权。 ⒉为国家利益谋划。
    • 10.
      遒变释义:犹骤变。 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彦昇 少年为诗不工,故世称 沉 诗 任 笔,昉 深恨之,晚节爱好既篤,文亦遒变,若詮事理,拓体渊雅,得国士之风,故擢居中品。”
    • 11.
      铁不得释义:即 吐蕃。 《辽史·兴宗纪三》:“﹝ 重熙 十七年﹞丁卯,铁不得国 使来,乞以本部军助攻 夏国,不许。”《辽史·百官志二》:“铁不得国 王府。”中华书局校勘记:“铁不得 即 吐蕃,此与上文 西蕃、大蕃 等并是当时 吐蕃 不同部分朝贡於 辽 者,故以不同名称存於史册。”参见“吐蕃”。

得国造句

1.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吓得国民党政府要员们惶惶不可终日。

2.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

3.经过长久的努力,他终于获得国际肯定,悲喜交杂的心情一言难尽。

4.推荐德才兼备的人出来建功立业,使得国家兴旺发达。

5.旧中国,新旧军阀连年混战,弄得国无宁日,大地萧条,生灵涂炭。

得国(de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得国是什么意思 得国读音 怎么读 得国,拼音是de guó,得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得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