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八恺 八恺的意思
kǎi

八恺

简体八恺
繁体八愷
拼音bā kǎi
注音ㄅㄚ ㄎㄞ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 ◎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组词】: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kǎi, ◎ 快乐,和乐。【例句】:恺悌(和颜悦色,易于接近)。

基本含义

指八个杰出的人物。

八恺的意思

八恺 [bā kǎi]

1. 亦作“八凯”。

3. 相传古代高阳氏的八个才子。

八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八凯”。相传古代 高阳氏 的八个才子。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孔颖达 疏:“愷,和也,言其和於物也。”
《汉书·古今人表》 庭坚 作 咎繇。《旧唐书·韦凑传》:“八凯、五臣,良佐也。”


国语词典

八恺 [bā kǎi]

⒈ 相传古代高阳氏的八位才子,以自己的才德治理百姓,使天下和乐。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唐·孔颖达·正义:「恺,和也,言其和于物也。」


八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元凯释义:⒈亦作“元愷”。“八元八凯”的省称。传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舜 举之于 尧,皆以政教称美。见《左传·文公十八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南朝 宋 刘孝标《辩命论》:“重华 立而元凯升,辛受 生而 飞廉 进。”宋 王安石《推命对》:“尧 舜 之世,元凯用而四凶殛,是天人之道合也。”清 侯方域《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愷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⒉泛指贤臣、才士。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同
    • 2.
      十六族释义:指古代传说的 高阳氏 的后代八恺和 高辛氏 的后代八元,为 舜 向 尧 推荐的十六个贤臣。因其各有大功,皆赐氏族,故称。也称十六相。《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於 尧,尧 不能举。舜 臣 尧,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3.
      梼戭释义:亦作“檮演”。 远古传说中人名。八恺之一。
    • 4.
      苍舒释义:远古传说中人名。八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参见“八愷”。

八恺(bak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八恺是什么意思 八恺读音 怎么读 八恺,拼音是bā kǎi,八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八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