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寄宿 寄宿的意思

寄宿

简体寄宿
繁体
拼音jì sù
注音ㄐ一ˋ ㄙㄨˋ
结构AB式
词性动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托付。【组词】: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2) 依靠,依附。【组词】:寄居。寄食。寄生虫。(3)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组词】:寄信。寄钱。(4) 认的亲属。【组词】:寄父。寄母。寄子。

宿

sù xiǔ xiù,(1) 住,过夜,夜里睡觉。【组词】:住宿。留宿。露宿。宿舍(shè)。宿营。(2)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例句】:宿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宿儒。名宿。(3) 平素,素有的。【组词】:宿愿。宿志。宿疾。宿敌。宿心。(4) 隔夜的,隔年的。【例句】:宿雨(昨夜的雨)。宿根。宿草。(5) 姓。 ◎ 夜。【组词】:一宿。两宿。 ◎ 星座。【组词】:星宿。

基本含义

指在外地或他人家中暂住。

寄宿的意思

寄宿 [jì sù]

1. 借某处住宿。

在学生家里寄宿包饭的巡游教师。

[ lodge; ]

2. 在学校住宿。

[ board; ]

寄宿 引证解释

⒈ 借宿;借住。

《战国策·赵策一》:“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丛。”
唐 高适 《寄宿田家》诗:“今夜早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明 唐顺之 《赈济移文》:“外来趁食之人,各於神庙寺观寄宿,如寺观难容,每人家安插二人、三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天气不早了,恐怕多耽搁了,来不及出城,所以我先来知照一声,倘来不及出城,便到这里寄宿。”
胡适 《谈新诗》:“杜甫 的《石壕吏》,写一天晚上一个远行客人在一个人家寄宿,偷听得一个捉差的公人同一个老太婆的谈话。”

⒉ 学生在学校宿舍里住宿。参见“寄宿生”。

如:寄宿生;寄宿学校。


国语词典

寄宿 [jì sù]

⒈ 暂时借宿。

《战国策·赵策一》:「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举人乞食寄宿,得达吴地。」

投止 投宿

⒉ 学生在学校里住宿。

如:「寄宿学校」。


寄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投宿释义:(旅客)找地方住宿:到客店投宿。
    • 2.
      投止释义:投奔托足;投宿。

寄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停留时间释义:停留时间又称寄宿时间,是指在稳定态时,某个元素或某种物质从进入某地球化学库到离开该库所度过的平均时间。
    • 2.
      公学释义:原指 英国 为贵族子女开设的一种私立寄宿中学。著名的有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鸦片战争后我国一些由教会或公私团体办的学校亦称公学,如创设于 上海 的徐汇公学、南洋公学等。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亦有公学,则是培养干部的一种学校,如1937年成立于 延安 的陕北公学。
    • 3.
      反支释义:古术数星命之说,以反支日为禁忌之日。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孝明皇帝 尝问今旦何得无上书者?左右对曰:‘反支故。’”汪继培 笺:“本传注云:‘凡反支日,用月朔为正。戌、亥朔一日反支;申、酉朔二日反支……子、丑朔六日反支。见《阴阳书》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世传术书,皆出流俗,言辞鄙浅,验少妄多。至如反支不行,竟以遇害;归忌寄宿,不免凶终:拘而多忌,亦无益也。”王利器 集解:“案:今 临沂 银雀山 出土《汉元光元年歷谱》,在日干支下间书‘反’字,即所谓反支日也。”
    • 4.
      向晓释义:拂晓。 《晋书·陆云传》:“﹝ 云 ﹞至一家,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唐 王昌龄《宿裴氏山庄》诗:“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宋 柳永《受恩深》词:“助秀色堪餐,向晓自有真珠露。”
    • 5.
      客寄释义:⒈寄居异乡。⒉指在外寄宿。
    • 6.
      客董释义:客民中头目的自称。张篁溪《苏报案实录》:“《苏报》又於五月初八日刊载客民篇云:‘……识者谓此等客民皆不嗜洋烟,并无过老过少之人,又无家室,俱如 汉 唐 屯田塞上之兵。其中有大头目小头目,即客民中自称为“客董”者也。客董者,不事生业,专在城厢内外各乡市镇探听风声,寄宿於栈房,而日以茶寮酒肆为驻足之地。’”参见“客民”。
    • 7.
      宿坛释义:旧谓官员外出时寄宿神庙,设座理事。
    • 8.
      宿顿释义:临时寄宿。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二:“明晚有 天罗王,衣青袍,从者十七人,自南方来此宿顿,是以到此祇候。”《元典章·户部二·官吏》:“今后 江 南之任官员,许令宿顿馆驛,放支饮食马匹草料,庶几官员不致沿路生受。”《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上每旦乘輦诣几筵前焚香,宿顿也如之。”
    • 9.
      寄包释义:寄包,汉语词语,指寄存行李,喻指寄宿
    • 10.
      寄宿释义:⒈借宿:我暂时寄宿在一个朋友家里。⒉(学生)在学校宿舍里住宿(区别于“走读”):寄宿生。寄宿学校。
    • 11.
      寓宿释义:寄宿。
    • 12.
      寓直释义:寄宿于别的署衙当值。 后泛称夜间于官署值班。
    • 13.
      寓止释义:寄宿;留住。 唐 无名氏《灵应传》:“妾以寓止郊园,绵歷多祀,醉酒饱德,蒙惠诚深。”宋 秦观《书王氏斋壁》:“余先大父赴官 南康道,出 九江,余实生焉。满岁受代,犹寓止僧舍。”《云笈七籤》卷一一二:“又在 成都市,常寓止 乐温县。”
    • 14.
      幺店子释义:幺店。 艾芜《乌鸦之歌》:“我便赶去问他们,下面有没有镇市以及幺店子那样的寄宿地方。”
    • 15.
      托宿释义:寄宿;借住。
    • 16.
      由绪释义:来历;来由。 《魏书·李崇传》:“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疑其有异,便即詰问,迹其由绪,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北齐书·唐邕传》:“自督将以还,军吏以上,劳効由绪,无不諳练。”清 龚自珍《重刊<圆觉经略疏>后序》:“道光 四年八月朔,龚自珍 合十,説由绪竟。”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此次风涛,别有由绪,学生之哄,不无可原。”
    • 17.
      讬宿释义:寄托;寄宿。
    • 18.
      走读释义:(学生)只在学校上课,不在学校住宿,叫走读(区别于“寄宿”):走读生。走读大学。
    • 19.
      阿爷释义:⒈父亲。 古乐府《木兰诗》:“阿爷无大儿, 木兰 无长兄。”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三:“阿爷恶见伊,阿孃嫌不悦。”《儒林外史》第九回:“ 邹三 走去叫道:‘阿爷,三少老爷、四少老爷在此。’” 丁以布 《题吹万伤昙录》诗:“最难忘是弥留顷,目注阿耶噤不声。”⒉主人。《隋书·五行志下》:“ 开皇 末, 渭南 有人寄宿他舍,夜中闻二豕对语。其一曰:‘岁将尽,阿耶明日杀我供岁。何处避之?’一答曰:‘可向水北姊家。’因相随而去。”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嘉兴 许应逵 为 东平 守,甚有循政,而为同事
    • 20.
      青年会释义:⒈基督教青年会的简称。 邹韬奋《经历》十一:“我和 王先生 同在 上海 青年会寄宿舍里,两个人同住在一个房间。”⒉清 末 民 初在 日本 留学的青年群众的组织。邹鲁《中国同盟会》:“此类有志青年,足履外国,已痛 满洲 政治之不平与黑暗……因设青年会以为机关,所以别于其时在 日 之立宪派学生所立《译书汇编》《清议报》等机关也。”

寄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停留时间释义:停留时间又称寄宿时间,是指在稳定态时,某个元素或某种物质从进入某地球化学库到离开该库所度过的平均时间。
    • 2.
      公学释义:原指 英国 为贵族子女开设的一种私立寄宿中学。著名的有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鸦片战争后我国一些由教会或公私团体办的学校亦称公学,如创设于 上海 的徐汇公学、南洋公学等。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亦有公学,则是培养干部的一种学校,如1937年成立于 延安 的陕北公学。
    • 3.
      反支释义:古术数星命之说,以反支日为禁忌之日。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孝明皇帝 尝问今旦何得无上书者?左右对曰:‘反支故。’”汪继培 笺:“本传注云:‘凡反支日,用月朔为正。戌、亥朔一日反支;申、酉朔二日反支……子、丑朔六日反支。见《阴阳书》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世传术书,皆出流俗,言辞鄙浅,验少妄多。至如反支不行,竟以遇害;归忌寄宿,不免凶终:拘而多忌,亦无益也。”王利器 集解:“案:今 临沂 银雀山 出土《汉元光元年歷谱》,在日干支下间书‘反’字,即所谓反支日也。”
    • 4.
      向晓释义:拂晓。 《晋书·陆云传》:“﹝ 云 ﹞至一家,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唐 王昌龄《宿裴氏山庄》诗:“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宋 柳永《受恩深》词:“助秀色堪餐,向晓自有真珠露。”
    • 5.
      客寄释义:⒈寄居异乡。⒉指在外寄宿。
    • 6.
      客董释义:客民中头目的自称。张篁溪《苏报案实录》:“《苏报》又於五月初八日刊载客民篇云:‘……识者谓此等客民皆不嗜洋烟,并无过老过少之人,又无家室,俱如 汉 唐 屯田塞上之兵。其中有大头目小头目,即客民中自称为“客董”者也。客董者,不事生业,专在城厢内外各乡市镇探听风声,寄宿於栈房,而日以茶寮酒肆为驻足之地。’”参见“客民”。
    • 7.
      宿坛释义:旧谓官员外出时寄宿神庙,设座理事。
    • 8.
      宿顿释义:临时寄宿。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二:“明晚有 天罗王,衣青袍,从者十七人,自南方来此宿顿,是以到此祇候。”《元典章·户部二·官吏》:“今后 江 南之任官员,许令宿顿馆驛,放支饮食马匹草料,庶几官员不致沿路生受。”《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上每旦乘輦诣几筵前焚香,宿顿也如之。”
    • 9.
      寄包释义:寄包,汉语词语,指寄存行李,喻指寄宿
    • 10.
      寄宿释义:⒈借宿:我暂时寄宿在一个朋友家里。⒉(学生)在学校宿舍里住宿(区别于“走读”):寄宿生。寄宿学校。
    • 11.
      寓宿释义:寄宿。
    • 12.
      寓直释义:寄宿于别的署衙当值。 后泛称夜间于官署值班。
    • 13.
      寓止释义:寄宿;留住。 唐 无名氏《灵应传》:“妾以寓止郊园,绵歷多祀,醉酒饱德,蒙惠诚深。”宋 秦观《书王氏斋壁》:“余先大父赴官 南康道,出 九江,余实生焉。满岁受代,犹寓止僧舍。”《云笈七籤》卷一一二:“又在 成都市,常寓止 乐温县。”
    • 14.
      幺店子释义:幺店。 艾芜《乌鸦之歌》:“我便赶去问他们,下面有没有镇市以及幺店子那样的寄宿地方。”
    • 15.
      托宿释义:寄宿;借住。
    • 16.
      由绪释义:来历;来由。 《魏书·李崇传》:“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疑其有异,便即詰问,迹其由绪,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北齐书·唐邕传》:“自督将以还,军吏以上,劳効由绪,无不諳练。”清 龚自珍《重刊<圆觉经略疏>后序》:“道光 四年八月朔,龚自珍 合十,説由绪竟。”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此次风涛,别有由绪,学生之哄,不无可原。”
    • 17.
      讬宿释义:寄托;寄宿。
    • 18.
      走读释义:(学生)只在学校上课,不在学校住宿,叫走读(区别于“寄宿”):走读生。走读大学。
    • 19.
      阿爷释义:⒈父亲。 古乐府《木兰诗》:“阿爷无大儿, 木兰 无长兄。”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三:“阿爷恶见伊,阿孃嫌不悦。”《儒林外史》第九回:“ 邹三 走去叫道:‘阿爷,三少老爷、四少老爷在此。’” 丁以布 《题吹万伤昙录》诗:“最难忘是弥留顷,目注阿耶噤不声。”⒉主人。《隋书·五行志下》:“ 开皇 末, 渭南 有人寄宿他舍,夜中闻二豕对语。其一曰:‘岁将尽,阿耶明日杀我供岁。何处避之?’一答曰:‘可向水北姊家。’因相随而去。”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嘉兴 许应逵 为 东平 守,甚有循政,而为同事
    • 20.
      青年会释义:⒈基督教青年会的简称。 邹韬奋《经历》十一:“我和 王先生 同在 上海 青年会寄宿舍里,两个人同住在一个房间。”⒉清 末 民 初在 日本 留学的青年群众的组织。邹鲁《中国同盟会》:“此类有志青年,足履外国,已痛 满洲 政治之不平与黑暗……因设青年会以为机关,所以别于其时在 日 之立宪派学生所立《译书汇编》《清议报》等机关也。”

寄宿造句

1.爸爸当机立断,要把王勤送到寄宿学校就读。

2.他在八岁少不更事的年龄时就被送进了寄宿学校。

3.他每次上山考察,都会寄宿在这位猎户家中。

4.有一个被父母送往寄宿学校的男孩。

寄宿(jis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寄宿是什么意思 寄宿读音 怎么读 寄宿,拼音是jì sù,寄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寄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