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利害 利害的意思
hai

利害

简体利害
繁体
拼音lì hai
注音ㄌ一ˋ ㄏ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好处,与“害”“弊”相对。【组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组词】: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组词】:吉利。顺利。(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组词】: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组词】:利息。利率(lǜ)。一本万利。(6) 姓。

hài,(1) 有损的,与“益”相对。【组词】:害虫。害鸟。(2) 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坏处。【组词】:害处。祸害。灾害。为民除害。(3) 使受损伤。【组词】:害人。损害。伤害。危害。(4) 发生疾病。【组词】:害眼。(5) 心理上发生不安定情绪。【组词】:害羞。害怕。(6) 杀死。【组词】:杀害。遇害。(7) 妒忌。【例句】:“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好坏、利害得失。

利害的意思

利害 [lì hai]

1. 关系;干系。

汝兄巨卿不来,有甚利害?何苦自哭如死?——《清平山堂话本》

[ relation; ]

2. 祸害。

真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水浒传》

[ disaster; curse; ]

3. 好的方面与坏的方面。

不计利害。

[ gains and losses; ]

4. 凶恶;猛烈。

那条狗真利害。

[ fierce; terrible; ]

5. 棘手,不好支应。

这一手利害。

[ devastating; ]

利害 引证解释

⒈ 利益与损害。

《易·繫辞下》:“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韩康伯 注:“情以感物则得利,伪以感物则致害也。”
《史记·龟策列传》:“先知利害,察於祸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容到彼亲看利害,方敢奏陈。”
康濯 《东方红》第十二章三:“由于工程不小,人手有限, 旱龙台 附近几个跟护堤有利害关系的村子又来了一批壮劳力。”

⒉ 指形势的便利与险要。

《韩非子·初见秦》:“秦 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

⒊ 厉害。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往常也曾不快,将息便可,不似这一场清减得十分利害。”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玉姐 素知虔婆利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此刻我的水不过泼在他轿子上,并没有泼湿他的身,他便把我打得这么利害!”
郁达夫 《文学上的阶级斗争》四:“他们对于庇护传统思想的有产有权阶级,攻击得尤其利害。”


国语词典

利害 [lì hai]

⒈ 利益和损害。

《周礼·夏官·山师》:「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

好坏

⒉ 关系。

《清平山堂话本·死生交范张鸡黍》:「汝兄巨卿不来,有甚利害?何苦自哭如死?」

⒈ 严重。元·王实甫也作「厉害」。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往常也曾不快,将息便可,不似这一场清减得十分利害。」

⒉ 猛烈、高强。也作「厉害」。

《文明小史·第四〇回》:「果然利害!筱山兄这样深的学问都顽不过一个女孩子,我想中国女子的脑筋,只怕比男子还灵!」

和气 和善 和蔼


利害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优劣释义:好的和坏的:鉴别质量的优劣。
    • 2.
      是非释义:⒈正确的和错误的:明辨是非。 ⒉口舌;争端:招惹是非。搬弄是非。
    • 3.
      瑕瑜释义:⒈瑕,玉之斑痕;瑜,玉之光彩。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或事物的特点和优点。⒉谓指出缺点和优点。
    • 4.
      短长释义:⒈缺点和长处。 ⒉事情的是非和人的好坏。⒊意料不到的变故。⒋物品的短与长。⒌人的个子的矮或高。

利害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和善释义:温和而善良;和蔼:态度和善。和善待人。
    • 2.
      和气释义:⒈态度温和:对人和气。⒉和睦:和和气气。他们彼此很和气。⒊和睦的感情:咱们别为小事儿伤了和气。
    • 3.
      和蔼释义: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和蔼可亲。慈祥和蔼的笑容。

利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拍一吻缝释义: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 2.
      三说法释义:宋 乾兴 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 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 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宋 范仲淹《奏论陕西兵马利害》:“或闻以三説之法可以备边……纵许於 陕西 河东路 以三説入中,既缘客商未多,且可少助粮草而已。”
    • 3.
      上好下甚释义: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4.
      不关痛痒释义: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
    • 5.
      不知深浅释义:原意是不知道水的深浅。后多用以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 6.
      不知起倒释义: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 7.
      不稳释义:⒈不安稳;不牢固。 唐 杜甫《促织》诗:“草根吟不稳,牀下意相亲。”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睡不稳,只倚着个鮫鮹枕头儿盹。”《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倘有人不愜意,在此飞砖掷瓦,安身不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正要上前去劝时,不料他立脚不稳,訇的一声,跌倒在地。”钱锺书《围城》一:“一个大浪把船身晃得利害,鲍小姐 也站不稳。”⒉不可靠。《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一家子新娶箇媳妇儿,是小人家女儿,有些手脚儿不稳,常偷盗婆婆家东西往娘去。”《红楼梦》第九四回:“你去想想,打从
    • 8.
      与其释义:连词。 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选取一方面,舍弃另一方面。“与其”表示舍弃的一面,肯定的一面前常用“不如”“宁可”“毋宁”等词呼应:在做某一项工作时,与其看得容易些,不如看得困难些。
    • 9.
      与谋释义:参与谋划。《左传·宣公七年》:“夏,公会 齐侯 伐 莱,不与谋也。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谋曰会。”杜预 注:“与谋者,谓同志之国,相与讲议利害,计成而行之,故以相连及为文。”《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 淮南王,载以輜车,令县以次传。”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对于新文艺,不久当有一种有组织的压迫和摧残,这事情是好象连几个书店也秘密与谋的。”
    • 10.
      与陈伯之书释义: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 11.
      两言释义:三言两语。 谓少量几句话。《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 12.
      严急释义:⒈严厉躁急;严厉急迫。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听之不聪,是谓不谋’,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则不能谋虑利害,失在严急,故其咎急也。”《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詔书督遣严急,所经之界停留五日者,二千石免官。”⒉犹严酷。《新五代史·杂传·李振》:“今主上严急,诛杀不辜。”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斯 虽出 荀卿 之门,而不师儒者之道,治尚严急。”⒊犹危急,紧急。《魏书·萧宝夤传》:“﹝ 萧衍 ﹞将害 宝夤,以兵守之,未至严急,其家阉人 颜文智 与左右 麻拱、黄神 密计,穿墙夜出 宝夤。”
    • 13.
      中智释义:⒈亦作“ 中知 ”。⒉中等才智。《穀梁传·僖公二年》:“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 虞君 中知以下也。”《吕氏春秋·无义》:“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 宋 陆游 《病中有述二首各五韵》之一:“万事有常理,中智皆能知。”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於是天才者出,以其所观於自然人生中者復观之於美术中,而使中智以下之人,亦因其物之与己无关係,而超於利害之外。”
    • 14.
      义利之辨释义: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指利益、功利。孔子重义轻利,反对不讲道德而获得富贵,把义利两者分离。韩非则注重功利,认为人与人之间首先是利害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基本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 15.
      事分释义:职分;名分;身分。唐 元稹《叙奏》:“经制度,明利害,区邪正,辨嫌惑,存之则事分著,去之则是非泯。”宋 王禹偁《官舍书怀呈罗思纯》:“同年事分几般同,墨綬逶迤一郡中。”宋 洪迈《容斋四笔·轻浮称谓》:“至於当他人父兄尊长之前,语及其子孙甥壻,亦云‘某丈’。或妄称宰相执政贵人之字。皆大不识事分者,习惯以然,元非简傲也。”
    • 16.
      二三释义:⒈谓不专一;反复无定。 《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宋 文天祥《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⒉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汉 王褒《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唐 皎然《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
    • 17.
      交斗释义:亦作“交鬪”。 播弄是非;互相争斗。《左传·昭公十六年》:“若属有谗人交鬭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兇怒,悔之何及?”《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袁绍 爱此二子,莫适也,有 郭图、逢纪 为之谋臣,必交鬭其间,还相离也。”明 唐顺之《读<春秋>》:“较利害,则权之散而交鬪,犹不若权之聚而可以紓祸息民。”
    • 18.
      交浅言深释义:对交情浅的人说利害攸关的恳切的话。 《战国策·赵策四》:“客有见人于服子者。服子罪之曰:‘交浅而言深是乱也。’客曰:‘不然,交浅而言深,忠也。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桑阴移,而受天下传,使交浅者不可以深谈,则天下不传也。’”
    • 19.
      人我是非释义:是非:争执,纠纷。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和纠纷。
    • 20.
      仇恨释义:⒈因利害冲突而强烈地憎恨:热爱人民,仇恨敌人。⒉因利害冲突而产生的强烈憎恨:民族的仇恨。

利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拍一吻缝释义: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 2.
      三说法释义:宋 乾兴 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 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 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宋 范仲淹《奏论陕西兵马利害》:“或闻以三説之法可以备边……纵许於 陕西 河东路 以三説入中,既缘客商未多,且可少助粮草而已。”
    • 3.
      上好下甚释义: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4.
      不关痛痒释义: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
    • 5.
      不知深浅释义:原意是不知道水的深浅。后多用以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 6.
      不知起倒释义: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 7.
      不稳释义:⒈不安稳;不牢固。 唐 杜甫《促织》诗:“草根吟不稳,牀下意相亲。”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睡不稳,只倚着个鮫鮹枕头儿盹。”《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倘有人不愜意,在此飞砖掷瓦,安身不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正要上前去劝时,不料他立脚不稳,訇的一声,跌倒在地。”钱锺书《围城》一:“一个大浪把船身晃得利害,鲍小姐 也站不稳。”⒉不可靠。《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一家子新娶箇媳妇儿,是小人家女儿,有些手脚儿不稳,常偷盗婆婆家东西往娘去。”《红楼梦》第九四回:“你去想想,打从
    • 8.
      与其释义:连词。 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选取一方面,舍弃另一方面。“与其”表示舍弃的一面,肯定的一面前常用“不如”“宁可”“毋宁”等词呼应:在做某一项工作时,与其看得容易些,不如看得困难些。
    • 9.
      与谋释义:参与谋划。《左传·宣公七年》:“夏,公会 齐侯 伐 莱,不与谋也。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谋曰会。”杜预 注:“与谋者,谓同志之国,相与讲议利害,计成而行之,故以相连及为文。”《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 淮南王,载以輜车,令县以次传。”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对于新文艺,不久当有一种有组织的压迫和摧残,这事情是好象连几个书店也秘密与谋的。”
    • 10.
      与陈伯之书释义: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 11.
      两言释义:三言两语。 谓少量几句话。《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 12.
      严急释义:⒈严厉躁急;严厉急迫。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听之不聪,是谓不谋’,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则不能谋虑利害,失在严急,故其咎急也。”《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詔书督遣严急,所经之界停留五日者,二千石免官。”⒉犹严酷。《新五代史·杂传·李振》:“今主上严急,诛杀不辜。”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斯 虽出 荀卿 之门,而不师儒者之道,治尚严急。”⒊犹危急,紧急。《魏书·萧宝夤传》:“﹝ 萧衍 ﹞将害 宝夤,以兵守之,未至严急,其家阉人 颜文智 与左右 麻拱、黄神 密计,穿墙夜出 宝夤。”
    • 13.
      中智释义:⒈亦作“ 中知 ”。⒉中等才智。《穀梁传·僖公二年》:“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 虞君 中知以下也。”《吕氏春秋·无义》:“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 宋 陆游 《病中有述二首各五韵》之一:“万事有常理,中智皆能知。”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於是天才者出,以其所观於自然人生中者復观之於美术中,而使中智以下之人,亦因其物之与己无关係,而超於利害之外。”
    • 14.
      义利之辨释义: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指利益、功利。孔子重义轻利,反对不讲道德而获得富贵,把义利两者分离。韩非则注重功利,认为人与人之间首先是利害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基本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 15.
      事分释义:职分;名分;身分。唐 元稹《叙奏》:“经制度,明利害,区邪正,辨嫌惑,存之则事分著,去之则是非泯。”宋 王禹偁《官舍书怀呈罗思纯》:“同年事分几般同,墨綬逶迤一郡中。”宋 洪迈《容斋四笔·轻浮称谓》:“至於当他人父兄尊长之前,语及其子孙甥壻,亦云‘某丈’。或妄称宰相执政贵人之字。皆大不识事分者,习惯以然,元非简傲也。”
    • 16.
      二三释义:⒈谓不专一;反复无定。 《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宋 文天祥《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⒉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汉 王褒《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唐 皎然《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
    • 17.
      交斗释义:亦作“交鬪”。 播弄是非;互相争斗。《左传·昭公十六年》:“若属有谗人交鬭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兇怒,悔之何及?”《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袁绍 爱此二子,莫适也,有 郭图、逢纪 为之谋臣,必交鬭其间,还相离也。”明 唐顺之《读<春秋>》:“较利害,则权之散而交鬪,犹不若权之聚而可以紓祸息民。”
    • 18.
      交浅言深释义:对交情浅的人说利害攸关的恳切的话。 《战国策·赵策四》:“客有见人于服子者。服子罪之曰:‘交浅而言深是乱也。’客曰:‘不然,交浅而言深,忠也。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桑阴移,而受天下传,使交浅者不可以深谈,则天下不传也。’”
    • 19.
      人我是非释义:是非:争执,纠纷。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和纠纷。
    • 20.
      仇恨释义:⒈因利害冲突而强烈地憎恨:热爱人民,仇恨敌人。⒉因利害冲突而产生的强烈憎恨:民族的仇恨。

利害造句

1.对失足青年做思想工作要晓以利害,不能采用粗暴的方式。

2.同志之间,有些利害冲突,应本着团结友爱的精神,互谅互让,绝不能彼此视如寇仇,明争暗斗。

3.哪知我们老板是个刚愎自用的人,我们将利害关係说破嘴了,他还是我行我素。

4.兴修水利与发展生产是利害攸关的事,所以大家都很重视。

5.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与人民健康利害攸关的一件大事。

6.你先把这件事的利害得失权衡好了,再告诉我好吗?

7.你们两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怎么把关系处理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了?

8.自出心裁,独着只眼,不计利害,只问是非。

9.自出心裁,独著只眼,不计利害,只问是非。

10.两国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11.病人之间的友情不存在利害关系,非常简单,可是这种友情的缘起却并不吉利。

12.做事不能光讲感情,要讲事情利害

13.大家在一起分析这件事的种种利害

14.这事与全局利害攸关,要认真对待。

15.依战略形势来看,这两国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16.雷锋同志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利害(lih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利害是什么意思 利害读音 怎么读 利害,拼音是lì hai,利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利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