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名 [chóng míng]
1. 很大的名望。
例重名之下,其实难副。
英[of great renown;]
重名 引证解释
⒈ 盛名,很高的名望或很大的名气。
引《后汉书·孔融传》:“孔文举 有重名。”
《后汉书·袁术传》:“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之邪?”
明 宋濂 《赠马氏复姓序》:“怡 氏名 宽 者,有重名於时。”
清 吴伟业 《圆圆曲》:“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 周郎 受重名。”
⒉ 指很高的名位。
引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梅思祖 以 淮安 降,上諭之曰:‘汝等多故 赵均用 部曲,往往皆授重名,继归 张氏,復食其禄。’”
⒊ 重视名誉。
引《庄子·刻意》:“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⒋ 犹同名。
引《红楼梦》第五四回:“重名重姓的多呢。”
《红楼梦》第五六回:“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
国语词典
重名 [chóng míng]
⒈ 盛名。
引《后汉书·卷七〇·孔融传》:「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
《晋书·卷六九·周?传》:「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
⒉ 重视名誉。
引《庄子·刻意》:「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⒈ 同名。
引《红楼梦·第五六回》:「从古自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
重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世龙门释义: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2.
专征释义:⒈受命自主征伐。汉 班固《白虎通·考黜》:“好恶无私,执义不倾,赐以弓矢,使得专征。”晋 陶潜《命子诗》:“桓桓 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宋 岳飞《奏辞宣抚副使札子》:“以宣抚之重名,实寄专征之大事。”⒉指擅自进行征伐。《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幽 厉 失德,周 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
- 3.
公惭卿,卿惭长释义:谓旧时官僚威德世代相减。晋 张华《博物志》卷四:“太邱 长 陈实,实 子鸿臚卿 纪,纪 子司空 羣,羣 子 泰,四世於 汉、魏 二朝有重名,而其德渐小减,故时人为其语曰:‘公惭卿,卿惭长。’”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李载 者,燕 代 豪杰,常臂鹰携妓以猎,旁若无人。方伯为之前席,终不肯任。载 生 栖筠,为御史大夫,磊落可观,然其器不及父。栖筠 生 吉甫,任相国八年,柔而多智,‘公惭卿,卿惭长’,近之矣。”
- 4.
司历释义:⒈亦作“司历”。掌管历法之官。《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歷过也,再失闰矣。”《文选·陆倕<新漏刻铭>》:“而司歷亡官,畴人废业。”吕延济 注:“司歷,主歷之官。”唐 张说《<大衍历>序》:“十六年八月端五,赤光照室之夜,皇雄成纪之辰,当一元之出符,献万寿之新歷。伏望藏之书殿,録於记言,掌之太史,颁於司歷。”⒉掌管时历。北周 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於时玄鸟司历,苍龙御行。”倪璠 注引 孔颖达 曰:“玄鸟,或单呼燕,或重名燕燕,异方语也。此鸟以春分来,秋分去,
- 5.
声利场释义:争名逐利的场所。宋 陆游《夜宴即席作》诗:“痴人走死声利场,我独感此惜流光。”金 蔡松年《七月还祈》诗:“暂去声利场,乐佚犹无穷。”明 李东阳《送李士常》诗之五:“圣人重名教,始自室与堂,吾侕尚蔑弃,况彼声利场。”
- 6.
尊节释义:⒈尊重名节。 ⒉克制;遵守法度。
- 7.
岁节释义:⒈年节。《后汉书·张酺传》:“﹝ 酺 父﹞尝来候 酺,适会岁节,公卿罢朝,俱诣 酺 府奉酒上寿。”《宋书·谢方明传》:“从兄 混 有重名,唯岁节朝宗而已。”《剪灯新话·秋香亭记》:“每岁节伏腊,仅以兄妹礼见於中堂而已。”⒉岁月。宋 朱淑贞《舟行即事》诗之七:“岁节将残恼闷怀,庭闈献寿阻传盃。”
- 8.
师匠释义:⒈宗师、大匠,可以为人取法者。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準的,以为师匠。”南朝 梁 王筠《与云僧正书》:“一代师匠,四海推崇。”⒉效法。唐 赵璘《因话录》卷三:“元和 中,后进师匠 韩公,文体大变。”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大抵诗以专诣为境,以饶美为材,师匠宜高,捃拾为博。”⒊指老师的教导。晋 范宁《<春秋穀梁传>序》:“释《穀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魏书·释老志》:“后有沙门 常山 卫道安 性敏,日诵经万餘言,研求幽旨。
- 9.
成礼释义:⒈使礼完备。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於淫,仁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既而,问 毓 何以拜。毓 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莫掇,莫掇!哥哥须晓得嫂嫂通灵,今既取去,也要成礼。且出此间,备些祭仪,作文以白嫂嫂,取之方可。”⒉规定的礼仪。《后汉书·侯霸传》:“歆 素有重名,死非其罪,众多不厌,帝乃追赠钱穀,以成礼葬之。”⒊行礼完毕。《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景公 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⒋完婚
- 10.
振肃释义:⒈受震动而敬慎。《晋书·温峤传》:“散骑常侍 庾敳 有重名,而颇聚敛,嶠 举奏之,京都振肃。”《北齐书·文襄帝纪》:“时人虽闻器识,犹以少年期之,而机略严明,事无凝滞,於是朝野振肃。”《旧唐书·韦虚心传》:“所在官吏振肃,威令甚举,中外以为标準。”⒉犹整顿。宋 王禹偁《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门下坐霜臺而司臺宪,振肃王纲;践黄阁以持衡,缉熙帝载。”⒊整齐严肃。明 刘基《御史中丞诰》:“纪纲振肃,立标準於百司。”
- 11.
杀活释义:⒈谓死与生。 汉 刘向《列女传·齐义继母》:“今皆赦之,是纵有罪也;皆杀之,是诛无辜也;寡人度其母能知子善恶,试问其母,听其所欲杀活。”《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帝不听,竟遣使齎金屑饮 晃 及其妻子”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晃 之为任,歷年已久,岂得於杀活之际,方论至理之本。”⒉指定人之死活。《朱子语类》卷一一○:“盖 龟山 当此时,虽负重名,亦无杀活手段。”⒊指下棋时的杀着与活路。明 宋濂《<南堂禅师语录>序》:“在他人为之,拘滞一隅,动輒有碍,或得乎此竟遗於彼。师於杀活之机纵横皆自如矣。”清 王夫之
- 12.
清望释义:⒈美好的名望。《北堂书钞》卷六十引 晋 山涛《启事》:“旧选尚书郎,极清望也。”《南史·张绪传》:“时帝欲用 绪 为右僕射,以问 王俭。俭 曰:‘绪 少有清望,诚美选也。’”唐 皮日休《七爱诗·白太傅》:“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諫垣。”王闿运《桂阳直隶州泗洲砦陈侍郎年六十有九行状》:“丁文诚 为巡抚,有清望,重名治,尚严肃。”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七章:“两个人都是翰林院编修,都是侍讲学士,在 北京 都有清望。”⒉指有清白名望的人或清白的望族。《晋书·杨济传》:“帝重兵官,多授贵戚清望,济 以武艺号为称职。”
- 13.
譬说释义:譬解劝说。《宋书·臧质传》:“质 子 敦 为黄门侍郎,奉詔敦劝,道经 寻阳,质 令 敦 具更譬説,并言 世祖 短长,义宣 乃意定。”《南齐书·高逸传·褚伯玉》:“望其还策之日,蹔紆清尘,亦愿助为譬説。”《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初,褚渊 为卫将军,遭母忧去职,朝廷敦迫,不起。粲 素有重名,自往譬説,渊 乃从之。”胡三省 注:“譬説,犹説諭也。説,输芮翻。”
- 14.
金铉释义:⒈举鼎具。贯穿鼎上两耳的横杆。金属制,用以提鼎。《易·鼎》:“鼎黄耳,金鉉,利贞。” 朱熹 本义:“金,坚刚之物;鉉,贯耳以举鼎者。”⒉比喻三公之类重臣。 南朝 梁 任昉 《丞相长沙宣武王碑》:“玉映 蓝田 ,金鉉之望已集。” 唐 刘禹锡 《为淮南杜相公佑修让同平章事表》:“至於银青贵服,金鉉重名。” 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一:“远护玉关犹竭力,入陪金鉉敢周身。”
- 15.
阿奴释义:尊长对卑幼者以及夫妻间的昵称。(1)兄称弟。《晋书·周顗传》:“顗 性宽裕而友爱过人,弟 嵩 尝因酒瞋目谓 顗 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所燃蜡烛投之。顗 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奕 作 剡 令。有一老翁犯法,谢 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絝,在兄膝边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 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清 梁章鉅《称谓录·兄称弟》:“盖 晋 世人通称弟为阿奴尔。”(2)父称子。
- 16.
风篁释义:⒈谓风吹竹林。南朝 宋 谢庄《月赋》:“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唐 郑谷《少华甘露寺》诗:“石门萝径与天邻,雨檜风篁远近闻。”清 杨焯《游弁山资福寺呈霞彻师》诗:“一片风篁拥翠微,晚鐘初动白云稀。”⒉指风吹篁竹发出的声响。明 屠隆《昙花记·尼僧说法》:“瓶水初澄,炉香正裊,簷角风篁清籟。”⒊即 风篁岭。岭下 龙井 产名茶。清 龚自珍《会稽茶》诗:“茶星夜照 越 江明,不使 风篁 负重名。”参见“风篁岭”。